楊秀麗+蘆紅娟
內容摘要:作為美國南方文學最突出的代表,威廉·福克納始終以自己最熟悉的南方歷史和家鄉生活為創作素材。本文將著眼于分析將福克納的這一創作理念推向極致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通過闡釋該世系中的代表作,從側面說明“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展現了南方社會的變遷,折射出福克納對南方傳統文明的愛恨交加的復雜心態。
關鍵詞:美國南方文學 威廉·福克納 “約克納帕塔法”世系
一.威廉·福克納——美國南方文學最突出的代表
威廉·福克納是美國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南方文學最突出的代表,并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所做的強有力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于194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福克納的家鄉密西西比州以及周圍更廣闊地域的南方各州有著其獨特的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和歷史條件。這里原屬于印第安人聚居的、未開發的邊陲地區,后來歐洲殖民者逐漸移民到這里,建立種植園,蓄養奴隸。南北戰爭后在北方加快工業化的過程中,南方緩步不前,保留著落后的種植園經濟形態,用它所生產的大宗商品——棉花向北方換回工業品,這種特有的種植園和莊園格局與其長期的蓄奴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文化上,南方頑強地保持著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有著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福克納所生活的密西西比州是舊南方的中堅,有著等級制度森嚴、宗教保守等傳統的社會秩序和價值觀念。
福克納深愛著這片小時候遨游過、長大后研究過的土地,不僅愛它的神奇動人之處,也愛他的塵囂和酷熱。我們可以在他的作品中讀到這種永不磨滅的感情。在福克納的創作生涯中,他始終以自己最熟悉的南方歷史和家鄉生活為創作素材,“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則將他的這一創作理念推向了極致。福克納本人曾經說過:“記住,一個作家必須以他的背景從事創作……我的生活,我的童年是在密西西比一個小鎮上度過的。那就是我的背景的一部分,我在其中長大,在不知不覺中將其消化吸收,它就在我身上。(格溫·布洛特勒,1959)”事實上,他一生當中游歷過美國多地、歐洲各國乃至周游世界,然而始終將自己的身份定位為一個來自密西西比州的鄉下人的獨特角色。需要注意的是:福克納一方面強調自己的南方“背景”,另一方面又說:“對于我,南方并非十分重要。我僅僅碰巧了解它”,它只是“一把最近的釘錘”,“一把我唯一知道的工具(格溫·布洛特勒,1959)”。盡管福克納的文學帶有南方性的烙印,但是他的作品不局限于僅僅表現美國南方人的生存狀態,而是兼具指向全人類的普遍意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實質上是在“寫人”。
二.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
1.“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形成
在福克納早期的一些作品中,已隱約可以看到他后來畢生創造的那個偉大的約克納帕塔法王國的蛛絲馬跡。1926年福克納相繼出版了兩部小說《軍餉》和《蚊群》。1929年出版的小說《沙多里斯》則標志著福克納的文學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部小說以福克納家族的歷史和傳說主要是以福克納的曾祖父——威廉·克拉克·福克納老上校的故事為藍本,敘述了南方莊園貴族沙多里斯家族由盛及衰的過程。這是福克納第一次以自己所熟悉的家鄉為題材,且成為以后創作的方向。
在《沙多里斯》以后的寫作生涯中,福克納決定好好寫寫家鄉“那片郵票般大小的土地”,并且覺得永遠都寫不盡那里的人和事(李文俊,1980)。為此,他虛構了一個名為約克納帕塔法縣的地方,這個縣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縣中心是杰弗森鎮。福克納曾兩次為這個虛構的縣繪制地圖,介紹這片神奇的土地,并驕傲地自稱是它唯一的主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這一名稱是評論家馬爾科姆·考利在1946年由其編選并作序的《袖珍本福克納文集》的序言里提出來的,他第一次將福克納的小說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來評析,使福克納名聲大振,聲譽傳遍歐美各國。
福克納一生創作了19部長篇小說和80多個短篇故事,除了《塔門》、《寓言》和《野棕櫚》這3部以外的絕大多數長、短篇小說都被納入了“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這些小說中的人物時常相互穿插在彼此的故事中,這就使得小說之間的關聯性增強,完善了“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展現了南方社會兩百年間從繁榮到衰敗的變遷以及新興經濟和文化對南方傳統的沖擊,在此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社會弊端也被披露無疑。從這個意義上說,“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可以看作是美國南方社會的一部編年史。這套世系小說塑造了各個種族、各個階層的男女老少,從白人、黑人到印第安人,從莊園主、牧師、律師到鄉野村民、唯利是圖的資本家,以致流浪漢、歹徒等,其中有名有姓的共600多個,形象鮮明飽滿的100多個,福克納就是圍繞這些人物的沉浮起落、悲歡離合探討了種族關系背景下,工業文明與農業社會的矛盾,傳統勢力與新生資本主義勢力的沖突,以及人與自然、人與歷史、人與社會的各種關系,從不同側面展現南方社會的變遷。
2.“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中的代表作
1929年至1942年間,是福克納創作的高峰期,出版了“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中的重要代表作。1929年,他出版了奠定其文學史地位的《喧嘩與騷動》,這也是“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中出類拔萃的代表作。小說的故事圍繞杰弗森鎮上曾經的榮耀家族康普生一家來展開。康普生是個律師,但卻從不接洽業務,整天發表憤世嫉俗的言論。康普生太太習慣無病呻吟,時刻不忘自詡的南方大家閨秀的身份。女兒凱蒂在這個陰郁、沉悶的家庭里感受不到關愛,選擇掙脫空殼望族各種規約的約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然而,時運不濟加上入世尚淺,凱蒂的生活十分坎坷,最終走上了做妓女的道路。在福克納眼里,凱蒂不僅代表著一個女子的天真和貞潔的失去,更代表著福克納所留戀的南方文化傳統的消逝。《喧嘩與騷動》展示的不僅僅是美國南方一個望族的沒落,更折射出西方世界在高速發展的工業文明里日漸衰敗的跡象。
《圣殿》和《我彌留之際》的創作也是在1929年完成的。《圣殿》是一部充滿暴力和驚險場面的作品,它是福克納第一部獲得大量讀者的小說,并被好萊塢搬上銀幕。《我彌留之際》以神話故事《奧德賽》和《舊約·出埃及記》為原型,講述的是在本德倫太太死后, 家人遵照其遺愿歷時十天運送她的尸體至40英里外的墓地。送葬之行中每個人各懷心思,一路上發生了很多荒誕、可笑的事情,但是作者還是彰顯了閃光點,即人在面對自然災害時強大的力量。1932年出版的《八月之光》匯集了三條線索,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是圍繞裘·克里斯莫斯展開的種族問題。克里斯莫斯生來就因黑人血統而遭世人鄙棄,在其成長過程中更是遭遇了種族壓迫的不公待遇,因此對所處的社會滿懷仇恨,最終因殺死深愛的白種女人而赴死。這部小說有一條線索講述的是萊娜·格魯夫的故事,她是一個心思純明、未被所謂的文明侵害的“女神”般的人物。第三條線索則是圍繞著一個終日沉迷于幻想和空想的牧師蓋爾·海托華鋪陳開來的。
福克納在1936年出版了《押沙龍!押沙龍!》,這被認為是福克納最杰出的作品,整部小說有著濃郁的史詩般的悲劇氣氛。小說的主人公是莊園主托馬斯·薩德本,作者運用多角度的敘事手法將他一生跌宕起伏的經歷通過四個人的敘述展現出來。薩德本生于鄉野人家,因不甘低微的出身受人歧視,而決定發憤圖強。他目標堅定,行事果斷,然而他撲身致力于的卻是落后于社會發展的種植園經濟,這是一項前途異常灰暗的事業。為了達成目的,他處心積慮無所不用,造成了家庭的諸多悲劇。哥特式手法在這部小說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運用,給全書籠罩了一層恐怖、神秘的沉重感。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小說里,福克納第一次繪制了杰弗森鎮的地圖,附上了世系家族的目錄,使讀者更加明確了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框架。
“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圍繞著在約克納帕塔法縣這一虛構的背景下發生的故事,展示了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對南方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南方原有的傳統種植園經濟被打破,被迫接納北方的工業文明而進入西方現代社會,由此產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社會問題。這套世系小說觸及了美國南方社會問題的本質,使人們開始意識到福克納是個兼具深度、廣度、歷史感、鄉土氣與現代意識的大作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福克納的文學地位。可以說,“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所取得的輝煌的藝術成就,正是源于它們植根于“南方性”的生命——對美國南方社會和歷史的真實而深刻的展現。
三.結語
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 世系小說帶著深深的南方性烙印,向讀者展現了美國南方社會從美國南北戰爭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百年變遷的歷史畫卷。作家在小說創作中不吝嗇對南方傳統文化價值的贊賞,他筆下的很多南方人熱愛著土地和自然,勤勞、勇敢地經營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無不眷戀著家園,追求正義的榮譽和高尚的生命價值。然而,強調福克納的南方性并不意味著他與他所處的南方社會毫無矛盾。事實上,福克納對生長于斯的南方文明懷有一種愛恨交織的感情,他在“約克納帕塔法” 世系小說中抨擊北方先進的工業文明對南方傳統手工業經濟造成毀滅性沖擊的同時,也揭露了南方社會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預示了它走向衰敗的必然命運。作為一個現代主義作家,他深深的人類憂患意識始終貫穿在“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系列小說之中(張嚴秋,2011):他關照了南方人民在面對新的經濟形態和文明時的無所適從,披露了西方世界現代人被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異化的普遍現象,深切關注著全人類的生存狀態,并致力于揭示人類獲得凈化和自我超越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格溫,布洛特勒.福克納在大學[M].夏洛茨維爾: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1959.86,3,10.
[2]韓啟群.近五年國外威廉·福克納研究述評.《當代外國文學》[J],2015,(3).
[3]李文俊.福克納評論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4]楊紅梅.福克納國內研究與評述.《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4,(3).
[5]張嚴秋.談“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人類憂患意識.《作家》[J],2011,(10).
本論文是“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美國南方文學之‘南方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3SJD750033.
(作者介紹:楊秀麗,南京曉莊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蘆紅娟,南京曉莊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