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婕+侯天宇
[摘 要]運用VAR與VECM模型,選取產業結構高級化(TS)、產業結構合理化(TL)、新疆生產總值(GDP)、利率(R)、匯率(E)、信貸(CREDIT)及廣義貨幣供應量(M2)等變量,實證分析貨幣政策對新疆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機理,得出結論:貨幣政策分別從利率、信貸、匯率及貨幣供應量四個渠道對新疆產業結構發生作用,產業結構合理化在短期內對GDP產生影響,但產業結構高級化對GDP沒有影響。
[關鍵詞]貨幣政策;產業結構;新疆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7-0052-07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十三五”會議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會議召開后,新疆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得到提升,中央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同時全國也增強援疆力度。根據十三五規劃發展目標,結合新疆的實際情況,經濟發展目標規劃應以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主。新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開啟,經濟結構急需升級,但由于新疆存在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各地區發展不平衡,轉型升級難度較大。此外,加之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安全問題)以及難以把握的許多不確定因素(如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等,都將對新疆未來五年的發展構成嚴峻挑戰。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不同地區、不同產業在應對貨幣政策的沖擊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本文通過分析貨幣政策的四個渠道(利率、信貸、匯率以及貨幣供應量),對新疆產業結構的影響機理進行實證分析,計算出對各產業的經濟貢獻率,實證結果對新疆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數據來源及研究特色
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貨幣供應量”、“產業結構”、“GDP”及“就業人員占比”的收集來自歷年《新疆統計年鑒》及中國人民銀行數據,其中,“GDP”是以1996年為基期計算的實際GDP;而“匯率”、“利率”、“信貸”則來自于WIND數據庫,其中,“利率”是以回購期為7天計算的,且整個數據是1996-2015年的時間序列數據。為防止時間序列數據出現異方差并使其更加線性化,本文將產業結構高級化(TS)、產業結構合理化(TL)、新疆生產總值(GDP)、利率(R)、匯率(E)、信貸(CREDIT)及廣義貨幣供應量(M2)分別進行對數化處理。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貨幣政策對全國產業以及經濟的影響,本文特定研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對新疆產業結構的影響,分析在統一貨幣政策下,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性對某地區產業結構變動以及該地經濟增長的影響。
二、新疆產業結構及貨幣政策現狀分析
(一)指標體系的構建
(二)新疆產業結構發展現狀分析
新疆產業結構一直是以第二產業為核心的傳統經濟結構。近年來黨中央實施的“一帶一路”及“加快產業結構轉型”等一系列政策,對新疆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將產業的重心轉移,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對新疆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從圖1可知:1.第一產業所占比值在這20年中一直處于緩慢下降趨勢,僅在2003年和2010年出現增長高點。2003年新疆農業生產模式由一家一戶的家庭經營模式逐漸向規模化、企業化的經營模式轉變,農業產值上升。2004年起,國家每年向新疆投放農機補貼,至2009年補貼額度近10億元,以幫助新疆提高農業生產率。2.第二產業所占比值在1996—2011年大致呈緩慢上升趨勢,2011年后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國家提出大力開發西部戰略,為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新疆著重發展重工業,故在一定時期內,第二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呈上升態勢,而對輕工業的忽視,造成產業結構內部不合理。盡管近幾年,政府有目的實行工業結構改革,但由于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改革成果并不理想,第二產業產值增加率開始下降。3.第三產業增加值在2004—2014年間一直落后于第二產業增加值。由于新疆響應西部大開發政策,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導致第三產業在近20年內對經濟的貢獻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產業結構高級化變動分析
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第三產業已經成為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產業結構的高級化關系著新疆未來經濟的發展水平。因此,進一步推進新疆產業結構升級十分必要。
1996—2002年,新疆產業高級化指標TS呈W形變化,且與GDP增速的變動大致呈相反方向,反映出新疆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產業占比不斷發生調整。2002年后TS指標下降,由1.16下降為2008年的0.68。這期間,新疆為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著重發展重工業,第二產業產值明顯增長,有力帶動了GDP增長。2008年后,重工業發展產能過剩,工業結構滯后,第二產業發展緩慢。國際金融危機后,國家出臺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向第三產業傾斜,TS指標持續上升。
(四)產業結構合理化變動分析
產業結構的合理性關系著區域經濟整體的發展狀況,由圖3可以看出,新疆產業結構TL指標波動明顯,三大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特別2000—2012年偏離均衡點超過30%。盡管在2008年TL指標呈下降趨勢,截至2015年由0.41下降至0.23,三大產業之間TL存在逐漸趨同趨勢,但仍高于全國水平(2015年TL=0.12)。
三、貨幣政策對產業結構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檢驗
進行時間序列數據分析之前,要對各個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由于經濟時間序列大部分為不平穩序列,對它們進行平穩性檢驗是必要之舉。因此對TL、CREDIT、E、TS、M2及R、GDP進行ADF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所有原始變量都具有一定的單方向變化趨勢,由此可知所有原始變量均不平穩,而進行一階差分后,所有變量除了GDP以外均為平穩。由此可知,CREDIT、TL、TS、M2、R、E為I(1)變量。其次,為了分析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是否分別和信貸、匯率、利率、貨幣供應量這些反映貨幣政策的變量有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在此用JJ檢驗分別對其進行協整關系檢驗,得出如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