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江+王亞楠
[摘 要]產業聯動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以產業聯動視角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是戰略實施的著力點。通過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產業聯動的重要意義以及制約因素,得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促進文化產業聯動的重點在于加強文化交流、完善合作平臺、推動科技創新及推進貿易自由,最終達到推進沿線國家經濟協同發展目的。
[關鍵詞]“一帶一路”;產業聯動;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7-0058-02
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產業聯動的重要意義
(一)整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產業資源的有效途徑
文化產業資源包括資金、技術、設施、文化及專業人才等,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容涉及范圍廣,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密切,各要素之間配置的合理與否決定著文化產品質量的優劣。“一帶一路”倡議沿線覆蓋國家眾多,各區域分布的文化資源不盡相同,大多數國家發展文化產業存在資金不足、技術落后、人才短缺等問題,通過文化產業聯動挖掘各自文化資源,將各要素重新整合,使文化資源在沿線國家間自由流動,充分利用各種文化資源,以解決本國文化產業發展困境,促進沿線國家文化產業協同進步。
(二)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方式
文化產業聯動將各國文化產品、文化觀念通過貿易往來形式經“一帶一路”倡議傳遞到其他國家,而文化產品中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文化產業聯動則是傳播文化、加強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一帶一路”倡議途經多種擁有不同文化核心的地域文化,各國在文化產業聯動過程中,將獨具特色的文化產品帶到其他國家,將本國文化精神傳播到沿線各國,通過文化產品了解彼此的文化內涵,促進雙邊乃至多邊文化交流,加強沿線國家間文化融合,減少由價值觀不同引起的文化沖突,進一步深化區域間合作。
(三)推動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的主要動力
中國國內各地區文化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區域間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進而使中國文化產業特色產品數量不足,外向型產業項目較少。依托“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文化產業聯動可以使中國打開文化產業發展市場,針對不同地區與國家,根據自身文化基礎條件,生產適應沿線國家需求的文化產品。由于中國文化產業海外推廣的區域限制因素不同,通過“互聯互通”合作平臺,以打通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亞洲市場為起點,逐漸走向歐美地區,最終貫穿整個亞歐非大陸,真正實現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產業聯動的制約因素
(一)地域間文化差異性大,認知存在偏差
“一帶一路”倡議途經眾多國家,覆蓋多種文化,具有不同核心內涵的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使國家間交流與溝通存在障礙,文化認知隨之存在偏差,文化產業聯動受到影響。例如,戰略沿線受宗教文化影響的國家較多,并且每個國家的受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因而接受文化產品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東西方文化差異性形成了不同開放程度的行為方式,不同的思維方式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有巨大偏差。總而言之,沿線國家的地域文化差異與沖突不利于各國在文化產業方面尋找合作點,國家間對文化認知的偏差難以讓文化產業合作項目達成共識,影響雙方各自文化產業發展。
(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聯動條件欠缺
沿線國家多數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區域經濟處于不平衡狀態,使得聯動條件欠缺,制約著文化產業聯動的發展。對于經濟欠發達國家來說,基礎經濟總量少,人均消費水平低,因此文化產業聯動范圍相對狹小;同時由于經濟水平欠發達,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完善,交通、通信、網絡技術與設備欠缺,互聯互通程度低,使得文化產業聯動平臺難以建立,制約著產業聯動的發展。對于經濟較發達國家來說,急于將本國文化傳向國際,擴大市場,增強本國文化產業競爭力與影響力,但因聯動條件欠缺等因素難以實現。
(三)文化產品創意不足,產品質量欠佳
對于“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大多數國家來說,文化產業并不是該國的主導產業,發展水平不高,文化產品創意不足,產品質量欠佳均是阻礙文化產業聯動的原因。沿線部分國家由于經濟基礎薄弱,資金供應量不足,創新技術水平不高,專業人才短缺等因素,導致文化產業欠發達,文化產品創意不足。目前多數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文化產業市場監管力度不足,導致文化產品盜版現象頻出,文化產品質量難以保證[2]。由于知識產權得不到保障,盜版現象危害了創意人的利益,逐漸打消了創意人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文化產品質量,進而阻礙了文化產業聯動的發展。
(四)產業貿易秩序混亂,投資積極性差
區域間文化貿易市場秩序是否有序,關系著產業貿易能否順利進行,貿易秩序混亂,使得投資者積極性下降,不利于文化產業聯動發展。沿線部分國家政局一直不穩定,社會動亂頻頻發生,部分地區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盛行,國家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導致投資環境差。一些國家為保護本國文化,設置過高的文化產業貿易壁壘,限制傳播本國文化的同時也禁止引進外來文化,這些因素不利于本國文化產業發展,更不利于文化產業聯動。無論是社會不穩定,還是貿易不暢通,均是文化產業貿易秩序混亂的表現,從而削弱投資者的積極性,阻礙了沿線國家的文化產業聯動。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產業聯動的發展對策
(一)加強各國文化交流,挖掘沿線文化內涵
文化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也是促進國家間產業聯動的基礎。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沿線文化多樣,文化差異與沖突導致文化產業聯動處于瓶頸期,為解決此問題,首先,必須加強各國文化交流,通過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增加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增進對彼此的文化信任;其次,應深度挖掘沿線文化內涵,戰略沿線文化資源豐富,各國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具有獨特精神價值的民族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跨地域、多民族共同擁有的文化理念。因此,應挖掘每種文化下蘊含的文化內涵,尋找各文化的共同精神,在文化產業聯動中達成共識,推動文化產業協同發展。
(二)促進經濟協同發展,完善聯動平臺建設
沿線國家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文化產業聯動設施建設緩慢,為更好地進行文化產業聯動,應促進區域間經濟協同發展,完善聯動平臺建設。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經濟較發達國家應對欠發達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尤其是作為戰略發起國的中國,更應承擔起扶持欠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責任,為沿線較落后國家提供資金支持,為其輸送先進技術與優秀人才,加大投資力度,幫助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早日實現“互聯互通”,為文化產業建立高效、便捷的聯動平臺。
(三)推動科技創新共享,提高文化產品質量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技術化的社會,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手段,“互聯網+”的發展為文化產業聯動提供了新的平臺與途徑。沿線國家分布的文化資源與擁有的技術人才均是有限的,只有通過國家間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將本國文化創新經驗與成果共享,吸收與學習國外經驗,才能使文化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進而增加文化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質量,推動文化產業聯動與發展,最終實現雙贏的目的。
(四)制定相關有效政策,推進文化產業聯動
“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對文化產業貿易壁壘過高,“文化保護主義”現象嚴重,為使文化產業聯動順利進行,應對文化產業貿易發展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改善貿易市場秩序,推進文化產業聯動。“文化保護”與貿易自由并行,使文化產業處于良性競爭的發展環境。加快制定文化產業聯動政策措施,為文化產業營造良好的聯動環境,促進沿線國家文化產業聯動持續穩定發展。
四、結語
“一帶一路”倡議為文化產業跨區域聯動提供了新的機遇與平臺,沿線國家應充分利用“互聯互通”國際通道進行文化產業合作、文化產品貿易、文化理念交流。由于戰略覆蓋范圍廣,沿線國家文化產業聯動存在認知偏差、條件欠缺、創意不足、秩序混亂等困境。為了更好地進行文化產業聯動,應通過加強文化交流、完善平臺建設、提高產品質量以及推進貿易自由化等方式解決上述問題,在促進本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強國家間文化產業聯動,最終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順利實施,達到共贏目的。
[參考文獻]
[1]呂濤,聶銳. 產業聯動的內涵理論依據及表現形式[J].工業技術經濟,2007(5):2-4.
[2]蔡尚偉,車南林. “一帶一路”上的文化產業挑戰及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4):158-162.
[3]郝大江. 新常態下的區域分類治理宏觀調控機制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6(1):26-35.
(責任編輯:喬虹 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