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淵 李成帥
摘 要 中國教育事業的崛起,吸引了眾多國外學子來我國學習深造。隨著國內醫學教育水平的提高,來華學醫的留學生越來越多,留學生們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漢語知識以外,對其進行醫學專業漢語教學也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從教材、課程設置、教學評價分析了現今醫學漢語教學的一些問題,對醫學專業漢語教學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 留學生 醫學漢語 醫學院校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52
On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Chines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in Medical University
ZHANG Yuan, LI Chengshuai
(Library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The rise of Chinese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many foreign students to study in China.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me to china to study medicine. Besides learning the basic Chinese knowledge, medical Chinese for them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some problems of Medical Chinese teaching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s,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makes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medical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 foreign students; Medic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education
近年來我國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在醫藥事業領域的長足進展,加上我國教育事業崛起,吸引了眾多來自海外的留學生前來學習醫學。根絕教育部最新的招收留學生學校名單顯示,已有超過40所院校可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每年新增的留學生人數達到了3470人。醫學專業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專業的學習,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見習和實習,大部分留學生需要在中國醫院完成其專業見習及實習以獲取醫學學士學位。因此,學生們除了掌握日常的漢語交際用語以適應國內的生活以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醫學專業漢語,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醫學見習實習。因此,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也在對外漢語課程的基礎上,為醫學留學生們開設醫學漢語課程,旨在提高他們的醫學漢語水平。
1 醫學漢語教學的重要性
去國外留學的學子需要面臨兩個最主要的障礙,一個是文化障礙,一個是語言障礙。[1]不同于去歐美發達國家留學,需要先通過托福或者雅思等語言測試,外國留學生來華進行學習,無需通過漢語水平測試,因此對于他們來說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雖然各大院校針對留學生都開設了不少于兩年的對外漢語課程,以幫助留學生適應在我國學習生活,以及跟中國學生交流探討,但是大多數留學生對于漢語的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他們沒有融入到中國學生中去,除了在部分課堂上使用漢語外,在課后的交流還是以他們的母語或者英語為主;另一方面,來華學習醫學的留學生,其所有醫學專業課程均用英語授課,進一步降低了他們對漢語掌握的需求,因此很多留學生對學習漢語極其不重視,從而導致了他們在實習期間,不能跟病人進行交流、不能閱讀病歷等,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實習效果,不能達到實習應有的效果。
醫學見習實習是醫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留學生在臨床見習實習中所遇到的語言困難,已經成為困擾他們的首要問題。雖然經過兩年多的漢語課程學習,留學生掌握了部分常用的交際漢語,但是在醫院面對中國病人,如果不能理解掌握一些專業漢語知識,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疾病的問診與病歷的書寫。因此,一些學校也出現了部分留學生因不能完成見習實習,從而不能獲取學位證書。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也開始關注專業漢語的教學,很多學校都從大三開始針對留學生開設了醫學專業漢語課程,以幫助提高留學生的專業漢語造詣。例如廣州醫科大學已經將醫學漢語課時量設置到了250余學時,占到了漢語總學時的35%。[2]而醫學漢語的教學打破了傳統上的語言教學,而是將語言教學與專業知識學習相融合,一方面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另一方面又要給予留學生醫學相關的知識。[3]
2 醫學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二十年的教育事業發展,雖然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已經取得長足的發展,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上都已經基本成型,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老師大多也是具有對外漢語專業的相關背景。但是作為漢語教學的其中一個分支——醫學漢語,無論從教材的選用,還是教學課程的設置,都還亟待提高。
一門課程教學的基礎是教材,老師們根據教材決定教學的內容,教材更是教學質量得以保證的根本。針對醫學漢語的教材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外研社編寫的《實用醫學漢語》,其中包含了語言篇、基礎篇和臨床篇;另一個則是由北大編寫的《醫學漢語》,亦包含了實習篇和基礎篇。[4]目前,各大醫學院校都自己選擇教材,沒有一套完整統一、質量高的教材可提供給醫學漢語課堂,甚至很多高校都使用自己編纂有醫學漢語教材。雖然教材種類多種多樣,但是大致內容都不盡相同,都是借助不同醫學領域的場景,讓學生們了解學習相關疾病的專業漢語詞匯。專業教材的匱乏,是擺在醫學漢語教學道路上的第一道門檻。endprint
除了醫學漢語教材的匱乏外,課程的設置也缺乏標準性和科學性。雖然多數醫學院校已經開設了醫學漢語課程,但是課時設置、班級人數設置都沒有統一的標準。一些學校開設醫學漢語2學年,總課時數量達到了200多學時,而部分高校醫學漢語僅僅1學年,課時數量也僅有不到100學時。課時數量差異的同時,班級設置方面也大相徑庭。有的高校采取大班講解專業詞匯、課文,小班練習、模擬對話的教學模式;[5]有的高校則全程采取大班教學或者小班教學。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就是提高醫學漢語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怎樣設置課程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評價是改善教學功能,調整教學方式,獲取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方式。教學效果評價方面通常包含三種方法: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6]醫學漢語的教學沿用了傳統學科的總結性評價方法,即課程結束通過測驗來檢驗學生對語言知識掌握的程度,忽視了形成性評價。但由于語言的學習同其他專業課學習不同,語言更強調的是學習過程與積累,如果僅僅是依賴于總結性評價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顯然結果是不準確的。怎么完善醫學漢語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形成性評價的優勢,使評價結果更好地指導教師教學以及幫助學生查缺補漏,也是醫學漢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
3 醫學漢語教學的探討
醫學漢語課程的宗旨是幫助醫學留學生們完成實習階段從而獲取學位證書,因此完善的課程標準設置要求以及統一的教材是實現醫學專業漢語教學的基礎。首先對外漢語專家應該和醫學專業人員一起,以語言學教材的特點為基礎,將醫學專業知識融入教材,編纂一本適應醫學專業的對外漢語教材,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們能更好地掌握醫學漢語。其次在課程設置方面,各大醫學院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對于醫學漢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一方面可以加大課時量的安排,另一方面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充分采取小班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得到充分的練習。
醫學漢語作為對外漢語的一個分支,其基礎是語言教學,但由于其專業性較強,因此對教師能力的要求更高,專業涉及領域更全面。目前大部分醫學院校的醫學漢語課程的授課老師的專業背景均較為單一,大部分都是醫學專業背景的教師擔任主講。雖然這部分教師對一些醫學專業詞匯的講解更加準確到位,并能將內容進行擴展,但是由于不具有語言學教育的相關背景,因此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往往沿用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忽視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能吸引留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降低了教學效果。
語言教學不同于專業課教學,語言教學應注重語境、過程、互動等方面。醫學漢語的教學目的是幫助留學生在醫院實習時候能更加流暢地與病人交流,完成疾病的咨詢與病歷的書寫及閱讀,因此語言教學的模式不應該是“填鴨式”教育,而更多地應該采用互動式教學、情景教學法等方式。[7]互動式教學可以增強留學生對于漢語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交流探討,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積極的課堂氛圍,還可以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情景教學模式則是通過將現實中的場景植入到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模擬的環境自主學習語言,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更加深刻,將枯燥的詞匯理解與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快地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并且記憶更加深刻。
4 結論
漢語對于來華留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能幫助他們適應國內的生活,而且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而醫學留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簡單的中文,醫學專業用語對其學習的幫助不可忽視。加強對醫學留學生對醫學專業漢語的重視度、編纂一套統一的專業醫學漢語教材、改善專業漢語的教學方法、提高醫學漢語老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提升教學質量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通過有效的教學,讓留學生們從被動學習漢語變為主動學習,從簡單的交際漢語學習到醫學專業漢語學習,以保證醫學留學生們能順利完成醫院的實習學習,從而理解掌握更多的臨床知識。
參考文獻
[1] 梁忠寶.對外醫學漢語教學模式芻議[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5):84-85.
[2] 嚴厲.論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醫學漢語教學[J].西北醫學教育,2013(6):1146-1147.
[3] 于子倩.高年級醫學專業留學生的醫學漢語教學初探[J].醫學教育探索,2010(4):522-524.
[4] 吳佳,吳中偉.2004~2014年對外漢語教材出版情況述評[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6(2):59-66.
[5] 呂兆格.淺析醫學留學生的漢語教學模式[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2):122-124.
[6] 陶能祥.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建構[J].韶關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5):125-130.
[7] 姜安.論醫學專業留學生的醫學漢語教學[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20):3194-31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