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靜+ 金舒蕾 趙忠紅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小區開放對周邊道路通行影響的問題。通過選取合適的評價指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其次對選取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小區在開放前后的道路路段飽和度進行定量比較,并將數據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從而分析出小區開放前后對周邊道路的影響程度。根據研究結果,從交通通行的角度,對城市規劃和交通管理部門提出關于小區開放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小區開放 評價指標體系 定量評估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73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the Community Opening the Road
CHENG Jingjing, JIN Shulei, ZHAO Zhongho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00)
Abstract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 that the defects of closed communities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sadvantages brought by closed community, this paper mainly study the area of the surrounding road, open to the impact of the problem, first select th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indicators,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and secondly create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y, this paper mainly created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y, respectively, for the luxurious residential, medium and small residential areas,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y in the open and after the road sections of the saturation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The data is contrasted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neighborhood on the surrounding road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rom the angle of traffic passage, th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for the district opening of the urban planning and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are proposed.
Keywords community opening;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0 引言
開放式小區并不僅僅是指拆掉小區外圍的圍墻,而是通過拆除圍墻加強小區內部與外界的聯系,讓小區內部的居民和外面的真實世界加強聯系。2016年2月21日國務院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的“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有很多人支持,也有一些人反對。小區開放對于小區周邊道路的影響有利有弊,在原有的交通系統緊張的情況下,小區開放會一定程度上緩解由于高峰期帶來的巨大交通量的問題,但同時小區開放對于小區的安全等方面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研究小區開放對于道路通行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意義,目前已有學者對于這類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比如說梁軍[1]從道路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角度研究了這個問題,首先用綜合評價分析方法進行數據獲取,然后分別就不同交通質量指標處理成為交通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最后得出了城市路網規劃可以通過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來反映交通質量指標與城市路網規劃之間的聯系的結論。不足之處是目前對交通評價指標質量的研究還比較少。
1 小區開放對周邊道路通行的影響評價指標體系
小區開放對周邊道路通行的影響指標體系應能全面反映開放式小區建成后對周邊道路通行能力產生的影響。而居住小區和交通狀況的自身指標均不能單獨全面地反映小區開放而對周邊道路車流量產生的影響,故應結合小區自身結構和周邊道路狀況的性能指標,居民小區與交通狀況的關系直接反映為交通的需求與交通設施之間的關系。根據科學建立指標體系的原則,本文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指標體系。
小區開放會引起周邊道路車流量的增加,必然會引起周邊路網服務水平的下降,但分析評價路網服務水平,道路通行能力大小的指標有很多,如車速、交通密度、小區面積、車流量、交叉口飽和度等,考慮到這幾個指標在預測的情況下很難獲得較為準確的數據,而且這些指標與交叉口飽和度等有很大的相關性,就本文選取了道路利用率、路網密度、車流量、交叉口飽和度、小區內部道路寬度和小區出入口數量作為指標評價周邊道路通行能力的指標。endprint
2 定量評估體系
首先,我們構建了三個不同類型的小區,分別為豪華小區、中等小區和小型住宅區(見表1、表2、表3)。為了更好地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我們假設三個小區在同一發達城市的某繁華路段上,其次計算小區開放前周邊道路的斷面飽和度和開發后小區周邊道路的斷面飽和度,最后將數據分別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從而定量分析出小區開放后對周邊道路的影響程度。
小區周邊道路分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各路段的通行能力受到交叉口,自行車,車道數量等因素的影響。采用的數據是在該城市已有的數據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假設得到的,并結合之前計算后的各道路的設計通行能力,利用公式計算出斷面飽和度。
根據以上表格的數據,首先將各類型小區進行縱向對比即小區開放前后的定量分析。豪華小區和中型小區在開放后,各道路斷面飽和度都有所下降,道路通行能力提高。而小型小區開放后,小區周邊的主干道的通行能力沒有變化,次干道通行能力有所下降且斷面飽和度上升,支路的通行能力雖然有所提升但是道路還是十分擁擠,交通堵塞問題并沒有有效解決。其次,進行橫向對比即定量分析各類小區在開放后,對其周邊道路的影響大小。豪華小區開放后對周邊道路通行影響比中型小區更大。很明顯,小型小區開放后,周邊道路通行并沒有提升,交通堵塞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說明小區開放產生的效果可能會與小區結構及周邊道路結構、車流量有關。
3 合理化建議
本文主要從交通通行方面,提出幾點關于小區開放的建議,供城市規劃和交通管理部門參考。
一是經濟發展程度與地理位置方面。開放小區需要關注其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條件,其經濟條件影響城市的人口密度、車流量、道路通行能力等因素。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的城市,開放小區的益處就越明顯。如北京、上海等經濟較發達的城市,由于人口密度比較大,土地資源有限,道路的車流量比較大,道路阻塞問題比較嚴重。如果開放小區,就像疏通了這個城市的“毛細血管”,使得各個小區的支路和干路相連通,大大地緩解交通阻塞問題,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了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但如果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一些郊區,開放小區,從交通通行角度來說,益處并不明顯。
二是提供駐車空間方面。小區開放應該考慮提供車輛停駐空間。因為小區的道路較窄,來往的車輛并不像在干路那樣快速,車流量相對于干路上的車流量較小。開放小區可以增加干路可通行的寬度,減少干路停車位置,增強干路的通行能力。
三是交叉路口設置交通信號燈方面。可以根據小區各條道路的交叉路口以及各道路與干路交匯處,適當設置交通信號燈,避免在交叉路口發生交通事故,在交叉路口設置交通信號燈,可以利用信號燈的周期不同相位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進行分隔。
四是其它方面。比如完善道路標志和道路標線,并對道路標志和標線進行定期檢查和更新,在距離交通信號燈合適的位置標上人行橫道線;消除綠化、廣告牌等對信號燈、交通指示牌的影響,定期修剪路邊的綠化帶中的花草樹木,檢查交通指示牌是否在原位置;增加機動車導流線,并在車流量較大的路口安排交警指揮,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根據交通情況調整停車線位置。
參考文獻
[1] 李旭宏,田鋒,顧政華.城市道路網供求分析技術[J].交通運輸學報,2006(2):89-90.
[2] 胡章立,賀平,羊明.城市道路車道寬度對通行能力的影響分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1):2-3.
[3] 梁軍,李旭宏,許志才.城市道路網規劃方案的交通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交通科技,2012(3):47-49.
[4] 楊小寶,王文凱.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現狀及展望[J].中外公路,2006(4):217-220.
[5] 張亞平,裴玉龍.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現狀及發展綜述[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2(2):95-100.
[6] 杜進有,楊遠祥,李宗平.城市道路網飽和度模型及其應用[J].公共交通科技,2006(3):131-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