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斌 李儒華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規劃設計生態城區以及推進建設綠色建筑也越來越引起大家的廣泛重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黨中央國務院也將其提上議事日程,指明推進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區規劃及設計,探究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良性發展。本文將試從綠色生態理念的大背景下探討海綿城市建設的規劃設計思路,以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生態理念;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要點;分析
導言
隨著社會形式的變化以及經濟的發展,建設城市的速度只增不減。城市的建設毀壞了諸多植物和動物,打破了生態的平衡。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許多河流、山川等都被嚴重破壞,而被破壞最嚴重的非水資源莫屬。許多城市都沒有注重對水資源的保護,垃圾沒能處理妥善、廢水隨意排入河流等行為無疑又加重了城市水資源的污染。水資源的污染嚴重的影響了城市人的正常生活。人們開始反思并發現,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就已經忽視了人與自然的聯系,破壞了生態平衡。
一、對海綿城市和綠色生態城市的理論、內涵進行分析
(一)以生態、環保為主題
當前,我國各個城市都以綠色環保為主題建設新城區,“綠色化”建筑也逐漸由個體發展為地區性代表,與此同時以綠色建筑技術也日新月異發生改變,由單一個體的運用提高到綜合運用,從而運轉為一種創新環保的新型城區模式。在房屋構造、空間設計、交通樞紐、產業分析等諸多方面都有了一套以“綠色生態城區”為標準的方案,在一些新建城市的建設中,融合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原則,對城市中各區域都將進行合理策劃。把這種規劃理念引入制定規劃、土地出讓等環節,建設綠色生態城區。當飛速發展的現代化經濟時期,我國城市人口逐年上升,資源卻在下降,工廠企業的污染使生態環境更加惡化,因此,我們要建設綠色生態城區化的環境。
(二)海綿城市建設
所謂的海綿城市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可以達到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的目的,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其利用價值最大化。為了保障水生態環境的衛生和安全,針對海綿城市建設做好嚴謹、全面的工作至關重要。依照生態性原則建立水生態安全、健康的環境,可引進更多符合海綿城市建設的基礎保障設施,并運用現代化的科技促使海綿城市能夠安全、有序的排水防澇。近幾年全球的氣溫不斷升高,造成大陸地區不斷發生暴雨、洪水、冰雹等惡劣自然災害,從而造成城市發生嚴重的內澇。與比同時城市建設的開發及地面的不斷下滲,造成地表徑流逐漸增加,一般城市所建立的排水系統根本無法應對大量的降水徑流,嚴重時引發城市的內澇,因此可以建立海綿城市對此現象進行改善。
二、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所用的主要技術工藝
(一)生物滯留技術
生物滯留技術是指利用基質將雨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過濾、吸附,以此實現對雨水的凈化,生物滯留技術能夠段短暫儲存徑流域水,然后使得流域水逐漸滲透土壤中,減少地面徑流量,進而降低雨水污染。生物滯留技術具有很多種作用方式,在海綿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采用的技術種類主要有三種,即雨水花園、下凹式綠色以及生物滯留池等等。另外生物滯留技術不僅可以起到水體調蓄作用,還可以起到改進土壤的作用。
(二)透水性鋪裝
透水性鋪裝有許多種類,具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縫隙透水鋪裝。采用細砂石子等物質,將其填入到路面磚之間縫隙,進而形成縫隙透水鋪裝。這樣即使路面磚不具備透水性,但是可以通過路面磚之間的縫隙滲透地表水;自透水鋪裝。它是通過下墊面塊的構建,一方面避免出現材料銜接以及鋪設之間的縫隙,另一方面通過下墊面塊滲透雨水。遇到干旱季節,可以利用自透水鋪裝,幫助土壤進行換氣;縫隙透水與自透水鋪裝結合使用??p隙透水與自透水鋪裝結合使用,可以形成一個完善的滲水體系,一共分為四層,即透水墊層、透水基層、找平層以及透水面層,可以提升滲透效率,達到良好的滲水效果。
三、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
(一)劃分綠色生態城區功能與規模
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相比于傳統城區建設,更具科學性和系統性,也更側重用地規劃,避免了對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努力構建節約資源能源、改善居住條件的新型發展模式,其要求將公共建筑建設用地和居住用地須區分開,且所占用地需達到城區建設總用地的50%以上,來保障城區建設的規模和質量。而這種對于城區建設的區域劃分,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城建格局的合理化、功能化、層次化,也大大加速了城市建設的總體進程。
(二)規劃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程序
規劃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時,需要貫徹執行以總體規劃為先導,然后計劃性和目標性地細化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程序。大體程序如下:第一步,總體評估區域場地情況,要求做到評估全面真實,并嚴格評估程序,且盡量細化評估內容(如:地形、流域、地質條件以及植被等等);第二步,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并據此劃分出城區雨水排水流域,再根據各區域的具體條件來確定可實施性方案;第三步,分析差異,進一步規劃措施,最終確定設施適用范圍;第四步,制定相應指標及檢驗標準,嚴格場地內外的水資源管控處理。通過以上“四步走”的策略,來最大限度提高綠色生態城區建設規劃及實施效率,嚴保城區建設的質量及進度。
(三)規劃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措施
在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中,應兼顧海綿城市的全局規劃與具體要點的有效實施。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做到優先保護生態相關敏感區域,嚴格管控河流、濕地以及溝渠等水生態系統資源,同時充分重視對于雨水的開發管控,做好超值雨水徑流排放工作,通過制定嚴格的銜接體系來避免水體遭受二次污染。在做好此項關鍵工作的前提下,注重合理開發城市的生態空間,尤其是注重保護城區的山水土木資源環境,同時,對于城市進行全面有序合理的規劃開發,建設低成本、高效益的集約型城市模式,避免無序盲目的城市開發及建設,同時,城建的后續監控工作也要同步跟上,嚴格區域管控,避免出現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結語
隨著人們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海綿城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所以在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應根據城市區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海綿城市,確定科學海綿城市規劃思路,充分發揮海綿城市的蓄水、儲水以及排水功能,加強對城市水資源的回收利用,減少水資源污染情況的發生,保證城市水資源環境的安全,滿足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進而促進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楊靜.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探討[J]. 建材與裝飾. 2016(05).
[2]吳權坤.海綿城市規劃在綠色生態城區中的應用初探[J]. 建筑知識. 201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