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剛 陳艷茹
摘要:人類社會在近幾年實現了快速的發展,依托互聯網實現了經濟的飛躍。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出現了更多的城市問題,而智慧城市的出現能夠有效對城市發展難題進行解決,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將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并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進行深入探索。
關鍵詞: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初探
導言:近幾年,“智慧城市”一詞被不斷提出,并且在2017年召開的兩會上,就有參會代表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未來城市進化的方向,要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具備可持續、內生動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智慧宜居新形態。智慧城市是建個現代信息技術與通訊技術等應用于城市管理治理中,旨在解決城市管理的三個主要問題:一是降低城市運營成本,提升城市管理、治理能力;二是改善人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三是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目前來說,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信息化社會發展中的一大方向,不過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國家需要從當前的實際國情出發,不斷解決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新問題、新情況,為我國民眾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環境。
一、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意義與價值
隨著城市規模、空間人口、經濟規模的擴大,傳統城市管理治理的方式積累了很多問題和矛盾,再用傳統方法解決已力不從心,于是“智慧城市”漸漸興起。現代化社會智慧城市建設的意義與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提升政府管理服務水平
解決傳統政府管理模式中難以攻克的問題,如各政府部門信息繁雜、溝通不暢造成的“信息孤島”現象,百姓經常遇到跨部門、跨層級問題,導致證件、材料需要反復提交的現象等。而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會極大的提升政府的辦事效率與服務智能,用現代的信息通訊手段將各部門的信息橫向聯絡起來,讓信息代替民眾“跑”。現在很多智慧城市試點地區的網上政務大廳就已經實現了這個功能,如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等等,極大改善了政府的治理模式。
(二)提升人們生活品質
智慧城市的建設將“為人民服務”作為城市建設管理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運用新興的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物聯網技術等,為民眾提供了更加高效、更加高質的服務。如智能交通管理是為了節省市民的出行時間,環境監測管理是為了歸還民眾綠色舒適的生態環境,食品、藥品追溯管理是為了提高老百姓飲食健康水平,社會治安管理是為城市居民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生活環境等等。
(三)促進產業與經濟發展
智慧城市也催生新的業態,比如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物流等,都為改善城市治理結構、改變產業形態提供了新的手段。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依靠各個產業、行業的企業和組織,相互協同、跨邊界合作,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與經濟的進一步增長。
二、如何推動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一)做好整體上的統籌規劃工作
為了能夠使智慧城市的構建落到實處,應對其建設方向和發展目標進行梳理和確定,對其涉及到的具體領域進行分析,促進各個領域中共同實行技術研發,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使新型的智慧型產業能夠得到提升和發展。與此同時,應建立與智慧城市發展有關的各種標準和規范,包括明確市政基礎設施和傳感器等智能設備的接口標準,制定數據搜集、傳輸、存儲和使用規范,增強系統的通用性和可擴展性。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以民生為本,根據本地特色選擇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探索政企合作的有效方式,創新投融資模式,引導多元資本投入智慧城市建設,同時要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并借助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力量,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設計、構架設計,努力建設集約投入、高效運轉的智慧城市。
(二)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
數據信息是構建智慧城市的核心,信息資源的整合和信息的相互流通是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因此,各個部門應加快對信息資源的收集工作,并做好信息的歸檔工作,對同類信息進行整合,使信息資源能夠形成數據庫,實現對信息的快速檢索、編輯、更改和儲存工作。同時,應實現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對各部門有業務交叉的地方,應建設信息交流通道,構筑信息傳送平臺,使各個部門之間的人員都可以對信息進行查詢和補充,對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補充和完善。同時,應注重對信息安全性的保護,對信息開放和共享的范圍進行明確規定,在此基礎上構建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對于一些有可能造成信息損壞、遺漏和擴散的危險問題,要及時進行控制和防范。一些關系著國家利益和安全的問題,要明確保密制度,防止信息遭到泄露。必要情況下,應建立針對智慧城市建設相關信息的法律法規,對數據信息的應用行為提出一定的標準,保障數據信息交流過程中的安全性。
(三)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經濟增長
智慧城市建設將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智慧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是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當前,環境日益惡化,資源逐步減少,面對當前環境和資源的制約,我們應積極探索創新科技,使信息技術能夠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相融合,使物聯網技術滲透到產業結構的方方面面,從而帶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增長。
(四)以人為本,做好民生服務
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始終將“人”作為城市發展的中心,其本質是將人民作為城市發展中的重點,為人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衣食住行,并為人們提供醫療、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服務,使人們的生活能夠更加便捷、更加有保障。種種現象告訴我們,智慧城市是為人民服務的高效率、高科技城市,為了能夠促進智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政府應積極探索適宜的建設和運營模式,在提供必要資金和政策支持的同時大力吸引社會投資,使各個企業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設當中,共同為了人們的綠色數字生活而做出貢獻。
結束語
隨著社會迅速發展,城市發展面臨人口增長過快、資源短缺等問題,通過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探索,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解決上述問題,并為城市居住人口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
參考文獻
[1]徐振強.智慧城市與城市規劃、生態文明協同創新關鍵路徑的思考[J].城市住宅.2016(03).
[2]宋航,米亞嵐,潘晗.智慧城市發展趨勢研究[J].城市住宅.2015(02).
[3]鄒佳佳,馬永俊.智慧城市內涵與智慧城市建設[J].無線互聯科技.2012(04).
[4]陳柳欽.智慧城市:全球城市發展新熱點[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