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波+裴凱強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已經成為信息社會,信息技術漸漸普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交互設計是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技術,網上訂票、手機聊天等都是交互設計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體現。因此,本文主要對交互設計的概念、原則、體驗感、可用性和規范進行探究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交互設計;認知思考;探究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交互設計近年來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大。同時,交互設計慢慢滲入到各行各業當中,并且與許多領域之間存在著相同的專業術語概念,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充分了解和掌握交互技術概念原則等,能夠進一步提升人們對于交互設計的認知和思考,促進交互設計技術的發展。
一、交互設計的概念
人與服務、系統、產品之間形成一系列的對話,從而方面人獲取各種生活便利的技術就是交互設計[1]。在交互設計中,人與服務、系統、產品之間的對話既是情感上的也是實質上的,能夠通過形式和功能的體現,實現創造社會性框架和人本設計的發展。社會性框架可以供人體驗和設計,而人本設計則能夠充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這兩方面都是交互設計的價值體現。
二、交互設計原則
以用戶為中心是交互設計的主要原則。交互設計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方便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新型技術[2]。在進行交互設計的過程中,類似:新添加的功能有用么?頁面的布局需要重新調整么?等問題比比皆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根本就是設計者應該謹記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真正了解用戶的需求,然后拿捏商業目標與用戶需求之前的平衡。在交互設計過程當中,設計者首先要建立相關的“模型”。而“模型”的建立則是對于現實生活當中的真實物品進行再現,將用戶的情感體驗通過時間表達出來。設計師在進行交互設計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始終以用戶為中心,則需要深入目標人群,充分了解目標人群的需求。同時,還可以借助以下幾條原則:首先,焦點原則。交互設計面向的是廣大的用戶人群,而每個人看問題的視角都有所不同,產生的觀點和看法也會相應的出現差距。設計人員需要充分抓住用戶的焦點,找出問題的本質。其次,上下文原則。在實際過程中,不同的工作場景往往會出現交錯的情況,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交互設計的時候,應該充分聯系上下文,確保連貫性。第三,合作原則。交互設計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在設計過程中,應該秉承相互合作的原則,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第四,解釋原則。對事實賦予意義,激發設計師主觀能動性的過程。
三、交互設計的體驗感
交互設計是一種方便人們日常生活的新型技術,因此,用戶的體驗感對于交互設計而言,尤為重要。交互設計的體驗感包括視覺上、情感上、體驗上等方面,應該確保體驗者對于產品的印象都是美好、恰當的。隨著技術的發展,專門考察產品與用戶之間關系的團隊數量越來越多[3]。先不論團隊水平,首先這些團隊的出現本質上就體現了產品公司對于交互設計體驗感的重視,也充分證明公司的產品正在朝著全面化、全程化的趨勢發展。任何產品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讓用戶產生良好的體驗感受。在進行交互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應該更加重視產品的體驗感,將過度集中在產品設計中的精力分一部分到產品的體驗設計當中。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應該結合美學與體驗,衡量產品在情感上與用戶的共鳴,思索產品體驗的構成。
例如,星巴克餐廳,在星巴克餐廳當中,不論是色彩、香味,還是餐廳的布局等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通過這樣的設計,人們在走進星巴克的那一刻,將會體驗到溫馨和舒適,相應的心情也會變好,很多人因為星巴克的體驗設計而成為星巴克的回頭客,這就是用戶體驗感設計的重要性。
四、交互設計的可用性和規范
所謂規范是人們對于一種行為模式的公認模板,是在特定場合判斷行為是否妥當的根本。在交互設計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設計師過于重視交互設計的可用性而忽略了交互設計規范的現象。當然,也存在設計師將規范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忽略了交互設計的可用性。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對于交互設計的發展十分不利。在進行交互設計時,設計人員應該將交互設計的可用性和規范結合起來,讓自身更具創造性,成為產業的中樞與決定性力量。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交互設計已經通入到人們生活與生產的各個領域,成為一個獨立健全的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那,交互設計的發展前景必然更加廣大。在進行交互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該從用戶的需求和體驗出發,融合科技、美學、人性,讓交互設計更好的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服務,實現人與事物的對話,增強用戶的體驗感。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交互設計必然會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方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辛向陽.交互設計:從物理邏輯到行為邏輯[J].裝飾,2015,10(1):58-62.
[2]程明,薛海霞.自主信息傳播時代品牌“制度化”的顛覆與“新制度化”的建構——從垂直設計到交互設計[J].現代傳播,2016,38(6):110-115.
[3]王鳳,劉小華.交互設計型供應鏈動態CODP的定位模型及算法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6,21(3):74-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