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輝+張舒婷+羅喬
摘 要:方田壩水庫位于通江縣方山村內,屬于在建小(1)型水庫,具有城鄉供水、農業灌溉及抗旱應急等功能。大壩正常蓄水位577.5m,壩頂高程581m,頂寬6m,壩長365m,最大壩高41.5m,最大壩底寬194.9m,心墻位于壩體中部偏上游1.5m,厚0.8m。土石壩壩體在老壩基礎上填筑而成,剛性混凝土心墻作為新建土石壩的增強體在國內屬首例,無相應參考資料和設計規范。現有設計規范和傳統施工工藝無法滿足擴建工程需要,所以大壩設計、施工、監測均面臨挑戰。
關鍵詞:混凝土心墻;國內首例;創新挑戰
近幾年,農村水利水電工建設正在不斷深入,其工程都有壩體不高、工程周期短、地形地質條件復雜、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等特點,受各種因素制約,土石壩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壩型。但是60%以上土石壩都存在滲漏、穩定、裂縫、白蟻侵蝕等各種病險隱患。國內土石壩心墻多采用瀝青心墻、瀝青混凝土心墻、粘土心墻等,其大多出現變形開裂及水力劈裂破壞等現象,滲漏嚴重。本工程采用先填筑壩體自然沉降3月后掏槽澆筑心墻方法,剛性混凝土增強體土石壩的興建目前缺乏可借鑒經驗,在設計經驗、施工程序和技術、檢測監測及運營管理均需開展研究,尤其壩體及心墻的滲流穩定安全問題。其興建和研究有助于四川乃至全國類似土石壩新建提供參考和指導。
1 本工程特點
(1)一種新型工藝,槽孔混凝土心墻作為新建土石壩增強體屬國內首例,既是防滲體系,又是結構體,不僅利于提高土石壩防滲及安全穩定性能,同時能夠發揮受力及變形性能,無參考資料和設計規范可尋。
(2)壩體以砂巖為填筑料,其遇水易軟化,壩殼與心墻變形協調性問題突出。
(3)80cm厚砼心墻及壩體承受40m高水頭壓力,心墻面臨滲流和水力劈裂等問題。
(4)壩址區右岸邊坡高陡、覆蓋層厚達10m,壩體本身呈左窄右寬棒球桿形,壩體與心墻的變形不僅受到自身變形特性和形狀影響,還受兩岸壩肩的約束和覆蓋層固結沉降的影響。
(5)本工程為擴建工程,大壩是在老壩上填筑,受老壩建造時技術、經濟條件限制,壩肩壩基繞滲問題突出。
(6)大壩采用先整體填筑壩殼料,后通過中間掏槽泥漿固壁下澆筑心墻新施工工藝。受空間限制,混凝土心墻澆筑、儀器埋設及成活率保證均面臨挑戰。
2 研究方向及思路
(1)增強體土石壩三維變形協調研究:探究初期蓄水砂巖料遇水軟化后壩體穩定性問題,心墻與柔性壩殼料及壩基覆蓋層和壩肩之間的變形協調性。
借助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壩坡變形觀測墩及壩體內沉降環等監測設備,通過NURBS算法和空間向量差值計算思想,獲取大壩“三維變形情況”,尤其壩體與壩肩接觸部位、壩殼區與心墻區變形協調問題。分析“三維變形場”演化規律,為壩體變形穩定與協調性作出風險評價。
壩體與心墻變形受自身特性和形狀的影響,還受兩岸壩肩的約束和覆蓋層固結沉降作用,且心墻與壩肩、壩基、防滲帷幕相連也會受到變形影響,因此必將壩體、壩肩、壩基、防滲帷幕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其聯合變形協調性。
本工程壩體各分區材料不過渡,剛性砼心墻增強體和柔性壩殼區變形特性相差大,接觸面必定存在較大錯動變形,不能按連續變形考慮,這里引入離散元思想,將壩殼區與心墻區考慮成有接觸面的分離式變形體,通過3DEC結合三維激光掃描獲取三維模型,采用離散元仿真模型研究壩體變形協調性。
(2)槽孔砼心墻增強體土石壩施工及運行期滲流與穩定性分析:研究壩體防滲體系完好和增強體變形開裂兩種情況下大壩滲流問題,為大壩初期蓄水期運行穩定及滲流穩定提供理論支持。
防滲體系完好情況下,通過大壩幾個典型斷面先進行二維滲流分析,考慮不同工況下防滲體系類別、心墻體系及厚度對壩體滲流量、浸潤線、孔隙水壓等的影響。進一步通過三維滲流穩定分析心墻-帷幕聯合體系下整體三維滲流穩定,研究滲流對壩體壩坡變形和穩定性影響,論證槽孔混凝土作為新建土石壩心強的可行性。防滲體系開裂情況下,主要考慮心墻、帷幕變形開裂和接頭處理不當情況下開裂規模、程度及裂紋分布情況對大壩滲流穩定的影響。
通過填筑料大三軸試驗、鉆孔取芯、現場點荷載、聲波測試、滲透試驗等獲取各個區域應力應變曲線、強度、滲流參數等現場數據,采用離散元和有限元相結合計算模式,對聯合防滲體進行變形穩定及滲流穩定三維數值仿真計算。
(3)槽孔砼心墻結構變形開裂及水力劣化研究:通過心墻增強體在施工期和運行期應力應變特性分析,可能出現變形、水力劈裂等,論證心墻的安全性以及為為預防補救提供措施。
通過鉆孔取芯,進行心墻混凝土抗拉強度試驗,獲得計算參數,結合現場測斜、應力測試數據,分析心墻應力變形特性。同時采用非線性三維有限元數值仿真計算方法,考慮壩肩約束、覆蓋層對心墻影響,建立心墻-壩體-地基耦合系統,從而心墻安全性做出評估。
心墻在澆筑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微裂紋、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由于水的存在,一是裂紋尖端的斷裂韌度劣化,二是水會在裂紋內部產生向外的擴展應力,加劇心墻開裂。對此,采用非線性有限元模擬微裂紋的數目、寬度、分布情況等砼心墻的水力劣化效應。同時根據現場監測,改進計算模型和參數,直到計算結果符合實際情況。
3 心墻施工難點及措施
(1)強漏失地層難成槽。壩基覆蓋層存在架空漏漿地層,心墻施工易發生漏漿甚至塌孔現象。本工程心墻施工標段期間,發生大大小小塌孔漏漿數十次,造成工程進度滯后,損耗大量材料,人力和設備。對此,心墻施工采用固壁泥漿采用新型MMH正電膠、合理劃分單幅槽段、回填黃土,膨潤土堵漏或利用地質鉆機鉆孔灌漿、鉆抓法成糟避免主副孔漏漿連帶效應等措施。
(2)孔斜率難控制。深墻造孔中易偏斜超標,孔斜率由主孔主導,每鉆進不超過2m必測孔斜率是否超標。
(3)陡坡嵌巖。右壩肩心墻處存在陡坡基巖面,沖擊鉆進時,鉆頭易偏斜,溜鉆。施工時采用平底鉆頭,低沖程沖擊,單幅槽段基巖面由高到低部位鉆進;施工至覆蓋層基巖陡坡段,孔內下設定位器、爆破筒,爆破產生臺階或凹坑,用XY-Z型地質鉆機,下置爆破筒,提升進行爆破,后用沖擊鉆粉碎至終孔。
(4)壩體為新填筑土石壩,存在較大變形沉降,心墻接頭連接是施工關鍵。本工程采用“接頭管法”,即一期槽孔清孔換漿后,在槽孔端頭下設接頭管,并保證孔斜率不超標,混凝土澆筑后根據混凝土初凝情況起拔接頭管形成終孔,二期槽段澆筑混凝土時,接頭孔靠近一起槽孔側壁形成圓弧形接頭,墻段形成有效連接。
方田壩剛性混凝土土石壩工程施工是結合當地地質,施工條件等實踐了得新技術,給當地人名帶來福利的同時,也為以后此類壩型設計、施工、運行等提供了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崔金鐵.土石壩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心墻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
[2]付明.土石壩澆筑式瀝青混凝土防滲心墻施工新技術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41(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