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星
摘 要:科研機構是科技創新體系的支撐力量,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排頭兵。本文探討科技成果入股的前提標的研究,以最基礎的形式和要件作為重點切入,將成果轉化在實踐層面引向深入。
關鍵詞:科研機構;成果轉化;成果入股
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從點對點的項目合作、單純的物物交換或技術轉讓,向形成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的利益共同體轉變,股權就是利益共同體的重要紐帶。成果入股有利于解決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進行成果轉化的根本動力問題;有利于建立聯系成果創新方、轉化方和應用方的利益紐帶,促使得各方努力推動成果轉化,打通研究開發、中試、工程化、產業化等技術創新鏈條各個環節。
然而,成果入股的政策性和操作性極強,不僅需要準確理解和把握與科技成果轉化直接相關各類政策法規,還需要理解與其間接相關的法律法規,準確界定哪些成果可以通過入股進行轉化,順利打通成果轉化的第一關。
1 入股的科技成果需有清晰、明確的內涵和外延
《公司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定,技術方可以用專利權、非專利技術、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科技成果作為出資標的。關鍵是明確科技成果的內涵和外延,不能將其籠統歸結為XX技術。例如,以專利權出資的,是否還附帶相關的技術訣竅?以非專利技術出資的,技術包括一種產品、一種工藝、還是一種設備,或者是幾方面的內容都兼有?對此需要在合同中清晰明確地界定。
2 科技成果的所有權可用于出資,而將許可使用權用于出資尚在探索中
無形資產出資需將無形資產所有權屬由股東變更為公司。例如,公司法中股東“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但是專利、技術秘密等知識產權的使用權益能否作為出資標的,現行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決定以及工商總局規章層面未見明確規定或結論性意見。從法理上看,經權利人同意,約定期限內的知識產權許可使用權是可以再許可或轉讓的,成為“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符合現行公司法關于股東出資財產的規定(黃璞琳,2015);從實踐層面看,2012《國家工商總局關于支持上海“十二五”時期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上海探索專利使用權等知識產權出資”,拓寬公司登記中非貨幣財產出資范圍,允許技術類無形資產使用權出資,應該是一種趨勢。《廣東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條例》 “鼓勵高等院校、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將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以及科技成果等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入股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實體”,地方立法也明確了使用權可投資入股。
3 從登記角度看,用于出資的技術類無形資產要具備確定、現存、可評估、可轉讓的特點
確定性指用于出資的標的物必須是特定的現實對象,應當明確、具體。現存性是指用于該標的物必須是事實上已經依法獲得的知識產權,不存在權利瑕疵,即出資者對該知識產權依法享有處分權;職務科技成果的權利歸單位擁有,職工不能隨意處置。可評估性指該標的物須具有能夠通過客觀評價予以確認的具體價值,即可以用貨幣進行具體估價。可轉讓性指該標的物應適合獨立轉讓,即權利可以發生獨立、完整的轉移。
4 技術入股最好遴選經鑒定、評價、登記、審查、驗收等“增信”處理的科技成果
在實操中可能存在導致技術標的本身存在瑕疵的四種情形:技術本身沒有實用價值,不能用于生產實踐;該技術在所屬領域內是落后的,甚至是即將淘汰的技術;該技術不能滿足法定技術標準的要求,缺乏先進性和實用性,無法給企業帶來優越的市場競爭力,更不能獲得利潤;該技術未達到合同約定的技術標準要求,只是一紙空文[1]。因此,實踐中可以考慮優先遴選經鑒定、評價、登記、審查、驗收等的科技成果,盡管從投資人角度看,上述工作并不對擬入股科技成果的價值構成法定背書效力,但在客觀上起到了“把關”和“增信”作用。
(一)經鑒定或評價的科技成果。國家科委1994年《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規定“由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或者個人根據任務來源或者隸屬關系,向其主管機關申請鑒定”“經鑒定通過的科技成果,由組織鑒定單位頒發《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該認定方式存在較強的行政色彩[2]。2003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改進科學技術評價工作的決定》以及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試行),明確規定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不得再自行組織科技成果評價工作,科技成果評價工作由委托方委托專業評價機構進行。經過專業機評價的科技成果,往往形成了完整的技術路線、技術資料,可以在較大程度上確保形式完整、內容真實,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
(二)經登記的科技成果。我國實行科技成果登記制度。根據國科發字[2000]542號《科學技術部國家科技成果登記辦法》,“執行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含專項)產生的科技成果應當登記;非財政投入產生的科技成果自愿登記”,“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直屬機構、直屬事業單位科技成果管理機構授權的科技成果登記機構,對符合登記條件的科技成果予以登記”。科技成果登記的條件:1.登記材料規范、完整; 2.已有的評價結論持肯定性意見;3.不違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應用技術成果的登記所需材料:《科技成果登記表》及相關的評價證明(鑒定證書或者鑒定報告、科技計劃項目驗收報告、行業準入證明、新產品證書等)和研制報告;或者知識產權證明(專利證書、植物品種權證書、軟件登記證書等)和用戶證明。登記程序: 1.對辦理登記的成果進行形式審查,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出具證明;2.對已經登記的成果應及時登錄國家科技成果數據庫,并在國家科技成果網站或者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公報上公告。
(三)經知識產權審查的科技成果。例如,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授權的專利(主要是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在較大程度上可以得到保障。根據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四)驗收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按要求通過結題驗收的,通常表明該成果達到了合同約定的技術指標要求,獲得了委托方認可。目前科研機構承擔大量的國家和地方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都已納入科技項目管理體系,遵循嚴格的項目管理流程,結題需提供詳實的項目資料,組織專家評審并形成驗收書。
注釋
[1]陳甦:《公司設立者的出資違約責任與資本充實責任》,法學研究,1995年第6期,第35頁.
[2]2016年8月,科技部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文件清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精神,按照依法行政、轉變職能、加強監管、優化服務的原則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要求,決定對《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等規章予以廢止。
參考文獻
[1]陳秉群.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及其轉讓收益和股權獎勵模式探討[J].中國高校科技,2012(08):14-16.
[2]霍錚.股權質押、知識產權作價入股開啟企業融資新路徑[J].太原日報,2009(09).
[3]王媛,喻洪躍.以技術入股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案例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3(06)::69-71.
[4]沈瑾秋,陳艷.英國劍橋大學技術轉移經驗及江蘇借鑒[J].江蘇科技信息,2016,02(6):1-3.
[5]胡榮光.知識產權作價投資入股注冊公司新攻略[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6(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