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占偉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保證機械設備能夠正常運行,必須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對機械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測,及時找出機械設備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加強機械設備故障檢測力度,對設備內可能產生的故障及時預防,提高機械設備的安全性能。
關鍵詞:機械設備;故障檢測;維修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生產過程也逐步走向現代化過程。這也意味著現代化生產使用的機械設備在可靠性、技術上、設備維修與更新的經濟性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一旦機械設備發生故障,造成的經濟損失是無法挽回與估量的。現代化機械設備結構復雜,具有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連續性、系統化和自動化的特點,其自身的特點給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帶來新的問題。長期以來,對機械設備的維修主要以預防性定期維修和轉至損壞再維修兩種方式為主,但這兩種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化機械設備給管理與企業“精益化生產方式”的要求。由此,智能診斷技術作為新型的維修體系正好彌補了傳統機械設備維修體系欠維修與過期維修的缺點,研究機械設備故障的特性與規律,并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對生產過程至關重要。
1 機械設備故障類型
機械設備的使用、管理、保養及維修階段,占設備總壽命周期的絕大部分,抓好機械設備管理工作,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是企業管理工作中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根基。為此,必須全面了解機械設備故障類型,具體如下:
1、早期故障。早期故障對于機械產品又稱磨合期,與機械的設計和制造的缺陷及使用的環境不當有關。早期故障發生的規律是:開始故障率很高,隨著機械的使用故障率下降。
2、偶發故障。偶發故障期又稱有效壽命期。此階段發生規律是:穩定性與隨機性,穩定性即故障率趨于一個定值,且故障率是最低的。故偶發故障期也是機械設備使用的最佳狀態。偶爾故障的發生原因與設計和使用不當及維修不力有關。因此,可以通過提高設計質量,加強使用管理,增加檢修診斷與維護工作來降低故障率。
3、耗損故障。隨著時間的推移,設備使用的時間越久,設備零部件的磨損老化及腐蝕程度越大,設備開始進入損耗故障期,故障率開始上升。在損耗故障期剛發生時對機械設備加強維修工作,可以減少經濟損失,降低故障率。
2 機械設備故障檢測方法
1、檢查
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首先要判斷故障出現的具體位置和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目測故障板,仔細檢查有無由于電流過大造成的保險絲熔斷,元器件的燒焦煙熏,有無雜物斷路現象,造成板子的過流、過壓、短路。以此可發現一些較為明顯的故障,縮小檢修范圍,判斷故障產生的原因。
2、系統自診斷
數控系統的自診斷功能隨時監視數控系統的工作狀態。一旦發生異常情況,立即在CRT上顯示報警信息或用發光二級管指示故障的大致起因,這是維修中最有效的一種方法。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興起了新的接口診斷技術,JTAG邊界掃描,該規范提供了有效地檢測引線間隔致密的電路板上零件的能力,進一步完善了系統的自我診斷能力。
3、功能程序測試法
功能程序測試法就是將數控系統的常用 功能和特殊功能用手工編程或自動變成的方法,編制成一個功能測試程序,送人數控系統,然后讓數控系統運行這個測試程序,借以檢查機床執行這些功能的準確定和可靠性,進而判斷出故障發生的可能原因。
4、診斷備件替換法
在沒有診斷備件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相同或相容的模塊對故障模塊進行替換檢查,對于現代數控的維修,越來越多的情況采用這種方法進行診斷,然后用備件替換損壞模塊,使系統正常工作,盡最大可能縮短故障停機時間。
3 機械設備故障維修措施
降低設備故障率的重要手段就是趨勢預測,幫助工作人員提前發現故障發生的前兆,查明故障原因,預測故障影響,并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或維修方案。趨勢預測有助于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維修時間,提高微維修效果,增強設備的有效維護與管理。
1、合理選擇維修方式
從故障的發展過程看,有磨損型的規律性故障,即磨損程度與時間有關。還有偶發型的隨機故障,即發生故障的概率與時間無關。這兩種故障中,均包含有發展期和無發展期的兩種故障,規律性并有發展期的故障,因其有規律,故障發展過程有征兆,可以預測、觀察和記錄,故宜采用狀態維修;規律性但無發展期的故障,如疲勞斷裂、電氣元件損壞等,當出現在重點零部件上時,最好按其使用壽命期,采用定期更換或修理的方式。如果出現在不重要的零部件上,采用事后維修較經濟;偶發性有發展期的故障,較典型的如軸承,雖然某個軸承出現故障是隨機的,但它是有發展期的,可檢測出其故障征兆及時維修或更換。
2、提高認識,明確強制保養的原則
所謂強制保養,是對保養的硬性規定,必須按時進行,決不能因為施工緊張而不安排時間、人員進行保養。要開展現代化設備管理教育,使各級領導和廣大設備管理者明白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壽命,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保養工作的好壞。如忽視機械技術保養,只顧眼前,直到機械設備不能運轉時才停用,則必然會導致設備的早期磨損、壽命縮短,各種材料消耗增加,甚至會危及安全生產。3、建立健全保養制度,合理確定維護保養周期
施工企業應該采取定期維護、保養、檢查(點檢)制,執行“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執行定班保養、定期保養、巡回保養制度,并按各級保養規程執行,低級保養由操作人員進行,高級保養由維修人員會同機械操作上進行。同時,維護保養周期應根據機械設備使用維修的實際情況,收集使用維修的各種數據,分析機械設備各子系統的使用標準,故障出現的規律等多種因素綜合確定,其方法有概率統計法、技術一經濟分析法和維護作業統計法等。
4、強化機械設備保養技術管理
加強機械設備的保養,和及時維修是強化其技術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首先,加強保養,確保設備技術狀況良好,要樹立“按時保養、按級保養、按項保養”的思想,突出“科學性、強制性、預見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設備及時修復。在設備維修工作中要配備技術水平高、經驗豐富的維修人員,突出預防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注重裝配工藝和優化修復工藝。最后,將技術保養上作制度化、規范化。各類型的機械設備在“使用和保養手冊”中都有明確的保養規定,在實際上作中對此要強制企業相關人員重視起來。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機械化設備水平在企業發展中不斷提高,企業機械化設備及數量都得到了極大的增加,這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企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其機械維修成本也越來越高,因此如何減少機械設備的故障率,提高機械設備的經濟效益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王卉.如何搞好機械設備的管理與維護[J].黑龍江科學. 2016(04)
[2]寧飛虎.淺析機械設備維護與管理[J].機械管理開發. 2014(01)
[3]張峰.論機械設備的維護與管理[J].裝備制造. 2014(S1)
[4]張春梅.關于機械設備的設計研發的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12)
[5]田偉.淺談加強機械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的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