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平和效率是一對范疇,首先是在勞動實踐中提出來的這個問題,一方面要追求最大、較大的勞動效率;另一方面,勞動實踐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遵從或符合某種價值觀念,要和集體價值相符合,在此提出公平的問題。我國在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來,更加關注公平與效率的問題。效率與公平是社會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兩個原則,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本文從公平與效率的涵義、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演變方面初步分析了公平和效率的問題,并試圖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公平,從而促使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問題,最后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公平;效率;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建設
1 公平與效率的涵義
效率與公平是社會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對立統一的兩個原則,即效率原則和公平原則,其統一表現在:效率與公平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同時,效率和公平又是矛盾的,效率原則不會自動的實現公平;公平原則也不一定會促進效率的提高。
(一)效率的涵義
效率是先從一個學科提出來,之后應用于各個學科,再回歸該學科本身。經濟效率是指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生產總量對消費者的滿足程度。生產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內的投入產出比,用最少的資本生產出一定量的產品,或者說一定的資本生產出最大量的產出。
(二)公平的涵義
公平相對于效率而言,就是社會成員之間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合理化,或利益和權利的平等。從廣義上說,這種平等是包括經濟、政治和法律等各個方面的平等。公平的涵義不是抽象的、一成不變的,它是動態的獲得感,老百姓能試試在在的感受到社會的進步和文明。公平的涵義可以從多個方面表現:第一,公平是由經濟關系表現為法律關系形式的價值觀念,是某種社會關系的表現;第二,公平是對社會分配狀況的道德評價;第三,公平是調節人們之間社會關系包括財富關系的社會規范。
(三)公平的種類
公平有很多種,下面簡單介紹其中幾種典型的公平:
第一,教育公平是指人們在面對教育時的機會是不是平等。
第二,法律公平是指在同樣一種法律體系面前,人們是否受到同樣的對待,更多時候我們更多的是把公平作為一種社會規范來調節人際關系。
第三,人際公平是指人與人之間差不多是平等的,禮尚往來、投桃報李、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懷一顆感恩的心。
第四,社會公平決定的是社會主要制度來分配權力與義務的方式。
社會公平在邏輯上優先于人際公平,只有當社會公平解決好,才能談人際公平,如果只停留在個人公平,而不上升到整個社會的層面,就不會發展。
2 公平與效率關系的演變
公平和效率二者在總體上是統一的,但是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公平和效率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情形。比如原始社會,在生產水平極其低下、資源極其匱乏次啊,是原始共產主義性質的平均分配,說明幾乎沒有差異的公平,但效率極低。而在階級社會,社會文明在發展,但同時犧牲了公平。
農民起義的核心是“平均”,平均財富,這種思想在中國、在西方都源遠流長。分配的均等這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現在已經過時了。在資本主義社會,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這是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口號,代表一個新的理念,反映的是商品經濟和商品交換的結果。商品交換理論上是平等,一種新的經濟關系的出現,呼喚出一種新的公平觀,“等價交換、機會均等”。市場經濟越發達,靠家族的可能性越小,要靠自己的實力奮斗。
從整個社會歷史發展角度來看,資本主義社會的公平觀是先進的、進步的,但是這種公平從它提出開始就帶著階級性和不公平,當社會形成兩大對立階級,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時,這種自由便不復存在,工人的勞動不出賣給張三,也得出賣給李四,否則就沒法生存,無從選擇。從這種角度去看,資本主義時最不公平、最具有欺騙性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公平和效率關系問題是最尖銳和不可避免的。不是市場經濟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必然導致兩極分化,私有制使得財富越來越多的積累到資本家手中,而工人越來越貧窮,最后造成勞動與資本的分裂,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
3 正確理解社會主義的公平
把社會主義的公平放到社會主義制度里來看,社會主義的公平中最基本的公平是消滅了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政治上民主,經濟上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平均報酬,在工資酬勞上初次分配要均等,通過國家體制實現再分配的公平。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講究“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當年對社會公平產生了誤解,把公平理解成了平均主義的大鍋飯。馬克思所說的平等,并不是個人需要和日常平均,而是階級的消滅。在社會主義之前的資本主義的按資分配不合理,走不下去,而在社會主義之后的共產主義的按需分配也不行,還未達到,所以就要實行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我們今天看來,回首過去,“兩個三十年”的關系,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了很多事情的發生是避免不了的,現在的關鍵是把今后的路走好。
四、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應怎樣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公平與效率何者優先,這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需要認真考慮和對待的問題。一個社會或國家的總體決策是提高經濟效率或生產效率放在第一位,還是實現社會的公平放在第一位?實際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不可兼得,而是二者互相影響。社會制度的公平是效率提高的保證,效率的提高也是社會公平的物質基礎。
現在中國社會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不公平,比如教育公平等其他公平問題,但是中華民族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有實力、有條件解決公平問題。
(一)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的基本思路
第一,效率與公平的辨證統一關系原理,這是指導我們在實踐中正確處理二者關系的理論基礎。endprint
第二,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是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的現實依據。
第三,生產決定著分配,分配的合理性是受生產發展的需要制約的。
(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我國初級階段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的基本準則
第一,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一個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在加快發展中,資源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來提高效率、加快發展。因此,在我國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始終把發展擺放在一個突出重要的位置上,而效率則是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第二,把公平擺放在一個應有的位置上,妥善的處理好社會公平問題也事關重大,它關系到發展理念、公民權利、社會安定,也關系到發展和效率,還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性質以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和根本問題。
第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作為我國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的基本原則,并不排斥在某個特定時期和條件下可以把解決社會公平問題擺在更突出和更重要的位置上。并非在任何時期、任何條件下都要把效率擺放在第一的位置,而是要根據各個時期存在的具體問題和突出矛盾靈活的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并相應地采取具體的分配政策和對策,這樣才不至于把效率優先絕對化和片面化,這樣才是堅持了效率與公平的統一,這樣才能解決問題、緩解矛盾,才能更好的促進效率和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要。
(三)“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當前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具體化,“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是新時期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的落腳點。以上三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的實現主要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按勞分配在本質上也是效率原則。因此,只要堅持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就是要堅持效率第一的原則。社會公平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政府的調控即再分配進行的,因此,“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是建立在承認并堅持效率優先的前提之下的,它與“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并存的,而不是不矛盾的。
總之,“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依然是我們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的基本原則。
作者簡介
彭丹,安徽宣城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5級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