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巧玲
(甘肅省水利水電學校,蘭州730021)
秦安縣飲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探析
靳巧玲
(甘肅省水利水電學校,蘭州730021)
近年來,秦安縣全力推進精準扶貧重點項目建設,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當作“民心工程”來抓,讓群眾喝上了放心水,民生得到了極大改善。“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建后管理是農村飲水工程能否持續發揮效益的關鍵之所在,是保障群眾飲水安全的重要任務,更是“民心之水”能否長流農民心田的關鍵所在。文章就秦安縣飲水工程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了工程建后管理措施。
秦安縣 飲水工程 建后管理
農村飲水安全,是保障農民身體健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面對“十三五”提質增效任務,建立有效的建后管理機制,對水質監測和水源地保護措施進行強化,組建專業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隊伍,構建監督管理機制,規范工程運營管理等措施是確保飲水工程發揮長久效益的關鍵。
秦安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北部,古稱成紀,史載“羲里媧鄉”地。屬隴中黃土高原西部,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溝壑縱橫,是全省18個干旱縣之一,也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58個貧困縣之一。最大河流葫蘆河由四大支流清水河、顯清河、南小河、西小河等河流匯成,年平均降雨量507.33 mm,平均氣溫10.4℃,總面積1 601.6 km2,總人口61.8萬人。
秦安縣農村飲水按取水水源形式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按取水方式分為井和截流壩2種形式,井又分為機井和大口井。秦安縣機井分布于葫蘆河干流沿岸,工程始建時機井出水量都非常充沛,但隨著近年來降水量的逐年減少,葫蘆河秦安縣沿岸地下水開量采已趨于飽和,不能滿足以地下水為水源的較大規模的堤水工程建設。大口井,井徑6 m,深約8 m,主要分布于葫蘆河一級支流清水河沿岸。大口井水量充沛,含水層淺,滲透系數小,如擴大井徑增加井深提高蓄水量,晝夜涌水量可達到800 m3以上。
近年來,秦安縣全力推進精準扶貧重點項目建設,全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截至2016年底,全縣建成并運行的集中供水工程35處,水窖、小電井等小型分散工程1.105 9萬處,解決了全縣17個鄉鎮428個行政村、1 393個自然村(社)、11.286 5萬戶49.964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至此,全縣農村安全飲水供水網絡體系已基本建成。
全面排查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隱患。重點排查: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及沿河影響飲用水水源安全的化工、印染、造紙、釀造、制藥等行業及單位;容易造成污染的畜禽養殖地、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加油站、儲油罐等非工業污染源;可能污染飲用水水源地的道路交通等隱患地點及運輸車輛。
重點控制城鄉生活污染。在城鄉二元結構下,優化配置城鄉環保資源,推廣生態型零排放治理模式,在湖庫型水源地集雨區內所有城鎮都要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對城鄉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置,有效推行“戶集、村收、鎮(鄉)運、縣(市)處理”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置機制,城鄉互動,嚴格控制城鄉生活污染。
深入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一級保護區內,嚴禁施用化肥、農藥,全面清除畜禽養殖;二級保護區內,限制施用化肥、農藥,逐步清除畜禽養殖。探索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生態補償機制,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廣大農村,節水宣傳活動不到位、節水農業技術不普及、農業節水投資力度不足等,是造成水浪費的主要原因。應從以下3個方面做好農村節水:(1)多種渠道普及節水知識,增強水患意識。(2)以開展活動為載體,通過以點帶面,全面推動節水工作。有關職能部門可設立“節水宣傳周”,調動廣大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并搞好服務與監督,將節水落到實處。(3)建立農業節水長效機制,主要包括建立科學的農業水價體制、制定有利于節水的水價政策和水質監管。
飲水安全工程規模大小不一,產權關系復雜,應創新建管模式,整體推進飲水工程建后管理。應加強集團模式、協會模式、股份制模式、自主模式等研究和探索。在秦安縣以分級管理為例,可推行用水戶參與的工作機制。如單村集中供水,可實行鄉鎮水務站直管,而國家投資為主的集中供水工程,應由水務局組建供水站,對入戶管道應由村民自行管理。通過創新建管模式,因地制宜地逐步化解供水工程管理主題缺位、有人建設、沒人管理、使用不長的困難。
以改善飲用水水質為重點,著力構建現代化監測體系,提升監控能力。解決供水設施改造,如針對不同類型的供水工程,推廣先進的水質檢測設備、全自動恒壓變頻供水設備、無源自控水表。完善監測體系,對飲水工程水質、水量、水壓進行監測控制。加強水源地風險和應急管理措施,加強備用水源建設,以提高飲水工程對應突發事件的保障水平。
(1)強化群眾監督,發揮農村用水熱線電話的作用。工程管理的好與差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利益,因此,農村飲水管理辦法要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設置農村用水監督機制,如熱線電話,鼓勵群眾發現問題,及時撥打電話反映。(2)強化社會監督,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新聞單位要利用傳媒優勢,加強宣傳,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能夠長期有效發揮作用。
加強飲水工程建后管理研究,制定出臺相關政策,設立飲水工程維修養護保障資金和使用管理的意見。啟動飲水安全提升工程,設立工程維修養護大修基金,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管理水平,研究制訂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預算。
[1] 陳德興.探析甘肅農村飲水:尋癥與施策.中國水利,2014,(19):45~48
[2] 李代鑫,楊廣欣.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及對策.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