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修俊
摘 要:遇險船翻扣是海上高發險情之一,然而其救助的效率和成功率卻相對較低。統計發現,近年來發生的翻扣事故多以漁船和運沙船居多。因其特殊的船體結構和載貨性質,導致險情事故發生時,人員很難脫險,為成功救助帶來一定困難。總結以往的成功救助經驗,理論分析救助過程,探討發現合理有效的救助方法,從而為以后的成功救助奠定基礎,是專業救助隊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翻扣船;救助方法;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U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8-0023-02
隨著海洋漁業和運輸業的蓬勃發展,海上險情事故也明顯增多。在眾多險情事故中,船舶翻扣是最難實施有效救助的險情之一。眾所周知,翻扣船浮態不穩,被困人員一般處在狹小、密閉的空間內,生存環境惡劣,活動范圍小、氧氣含量低,遇險人員往往處于極度恐懼中,留給救助人員的時間有限,給實施救助帶來很多困難,同時增加了救助風險。
據北海救助局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2月至2017年1月,北海救助局共成功執行翻扣船救助任務12起,救助遇險人員26名,筆者以運沙船“海洋001”輪的救助為例,做一簡單介紹,2011年3月16日凌晨,自吸式運沙船“海洋001”輪在蓬萊港西4海里處吸滿沙提吸沙管時翻扣,艙內有1名被困人員。北海救助局專業救助力量緊急出動搜救,經近10小時的鉆孔作業,首次用電鉆為鋼質貨船開洞,成功救出被困的1名幸存者。
1 翻扣船險情特點
船舶翻扣多為外力所致,突然發生,令人猝不及防。在救助過程中發現,大多漁船翻扣多因夜間無人值守,來往商船未能及時發現才致使慘案發生。被困人員大多浸泡在海水中,缺氧、低溫、饑渴、恐懼急躁、失望等嚴重影響著被困人員,導致被困人員生存時間較短,獲救成功率大大降低。
醫學資料表明,正常人在冷水中存活的時間與水溫存在著如下關系:
一個人正常呼吸最少需要15升/小時的氧氣,當艙室內氧含量低于17%,人就會出現缺氧癥狀,低于8%就可能引起窒息死亡。由此可以計算出,維持一個人正常呼吸需要新鮮空氣量為375升/小時,考慮到成年男子肺活量偏大,取值400升/小時,相當于1m3空間的空氣可以供一名被困者正常呼吸2.5小時。
“海洋001”輪是在提吸沙管時突然翻扣的,船長139.8米,相對漁船較大,形成的密閉空間也較大,而且遇險人員上到船舶的機座上,沒有浸泡在海水中,遇險人員頭腦比較清醒,沒有恐懼急躁,比較配合救助,給救助贏得了時間。一般翻扣漁船較小,密閉空間不大,給救助帶來很大困難。
船舶翻扣多為突發情況,受外界環境影響明顯,船舶浮態極不穩定,隨時可能發生改變,這就要求救助人員在救助過程中爭分奪秒,密切注意遇險船舶狀態,防止二次傷害的發生。專業救助隊伍在實施救助時,首先要將遇險船體綁扎固定,防止在救助過程中遇險船浮態發生變化。
2 翻扣船救助方法
2.1 救助方案的決策
眾所周知,由于遇險船所處環境不同,且船舶的船型、浮態以及被困人員的處境狀況等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救助過程中很難找到相同的救助案例作為參照。救助方案在決策前要詳細查看翻扣船的相關情況,了解遇險船舶結構、性質,以及遇險人員狀況等,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系統科學的分析,從而判斷出翻扣船當時和可能變化的浮態。總的來說,救助方案的決策主要考慮兩方面內容:一是在船舶浮態不穩或可能或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不明時,首先要決定采取哪些措施來確保船舶的浮態穩定;二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決定救被困人員出艙的方法。
2.2 穩定翻扣船的方法
正如前文所說,發生翻扣事故的船舶多為漁船和桿舷較低的運沙船,船舶尺度相對較小,在受到擦碰和風浪等外力作用后,容易產生浮態失衡而導致翻沉。針對此類險情的救助,必要時可考慮將遇險船進行捆綁和固定,以確保被困人員和救助隊員的安全。現筆者根據前人經驗總結綁扎固定遇險船方法如下:
(1)單船捆綁。用纜繩兜住遇險船船體,并慢慢將遇險船絞到救助船舷側,再進行綁扎固定。特點:操作相對簡單,平衡效果相對較差,采取該方法要充分考慮開洞后,翻扣船對救助船的影響。
(2)兩船聯合捆綁。將遇險船置于兩艘救助船之間,并通過纜繩將遇險船兜住,合力將翻扣船托起穩住,避免發生浮態變化。特點:此種方法雖然平衡效果相對較好,但是其作業相對復雜。
大型船舶發生翻扣時,因其獨立分艙較多,所以剩余浮力相對較大,密閉空間大,可供遇險人員呼吸的空氣較多,如遇險船處于擱淺狀態,或浮態相對較穩定,在確保遇險船不會因外力作用而引起側翻或者下沉等危險局面,也不會對遇險人員和救助人員造成危害時,對這種翻扣船無需固定,可以直接采取措施救助遇險人員。“海洋001”輪救助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典型案例,雖然船體較大,但其事故位置離岸較近,船舶隨流慢慢漂移到5米等深線附近,船舶桅桿觸底,穩定了下來,給救助提供了便利條件。
2.3 被困人員出艙的方式
從以往的成功救助案例中總結可知,目前救助被困人員出艙的方式主要有潛水員直接進艙救助和船底開洞救助兩種方式。其中船底開洞根據遇險船材質的不同,又分為對木質船和鋼質船開洞,不同的材質所使用的開洞工具也有所不同,鋼質船采用切割技術,木質船開洞一般用電鋸。盡管船底開洞救助被困人員方便快捷,但是會造成遇險船浮態的變化,因此在開洞前要組織專家進行風險評估,確保符合作業條件后方可進行開洞作業。一般開洞前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內容:
(1)由開洞造成的艙內氣體泄漏是否會造成遇險人員窒息死亡;是否會導致翻扣船浮態變化或下沉。如有引發遇險人員窒息死亡可能,則需要利用潛水員供氧管路從水下供氧。
(2)切割作業時明火、電器、高溫等情況是否會引起火災、爆炸等事故,從而被困人員和救助人員造成傷害,必要時要求救助多方支持。
“海洋001”輪救助就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因無法判定艙內氣體油氣濃度,不敢用切割明火作業。救助現場集思廣益采用電鉆的方式進行開洞,雖然最后成功將遇險人員救出,僅鉆孔作業用了近10個小時。目前救助船上配有測爆儀和足夠的高質量鉆頭,以便遇到類似的險情能及時實施救助。
潛水員直接進艙救助遇險人員雖然可以避免船底開洞的弊端,但是作業程序復雜,且水下環境復雜多變,容易給潛水員的救助作業帶來一定風險。例如:潛水員進艙救助時,遇到被困人員害怕佩戴潛水裝具、撕扯潛水員的頭盔等情況,都給救助人員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風險。
3 救助翻扣船的應對措施
3.1 加強宣傳教育和安全意識的培訓
目前北海救助局翻扣船救助多數都是漁船救助。我國漁民大多數沒有經過駕駛技術、自救技能、捕撈機械使用技術等專業技能培訓,其海上生存能力差,安全意識薄弱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從業人員的相關知識培訓,熟悉有關技能和相關的規章制度,增強漁民的安全意識。在遇到危險時,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配合救助,為救助贏得寶貴時間。“海洋001”輪的被困人員頭腦非常清醒,救助人員鉆孔時,在救助人員的指揮下,遠離開洞處,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因為在艙內時間太長,救助人員用軟管輸送牛奶,他也能很好的明白意圖。
3.2 加強相關人員業務知識培訓
救助過程中遇到過這種情況,漁民報的險情是船舶翻扣,有被困人員。等到救助力量抵達時,發現遇險船側翻,根本沒有被困人員的可能,給國家救助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嚴重打消了救助人員的積極性。即使船舶翻扣,有可能艙內沒有被困人員,特別是在專業救助船距離遇險位置較遠時,就需要相關部門積極協調附近船舶,及時進行核實。如果翻扣船內有被困人,在專業救助船達到之前,如果被困人員能及時知道外面有人員在救助,也會給被困人員增強信心,為救助贏得寶貴時間。
3.3 加強各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與協作,形成合力
救助翻扣船內被困人員,時間緊急,參與救助力量多、救助部門多、救助人員多。這就需要參加救助的各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密切協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全力配合救助,確保救助方案的正確性和救助方案的順利實施。在“海洋001”輪救助過程中,因船上鉆頭磨損嚴重,急需新的鉆頭,搜救部門迅速組織人員前往購買,并第一時間送到現場,保證的救助行動的順利進行。
3.4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相關預案
通過救助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機制,逐步完善,明確各自職責,在救助過程中,有章可循,指導相關部門的救助行動,提升相關部門應急處置能力,確保救助行動快速、高效。
4 結語
翻扣船的救助一直是專業救助隊伍的難題,通過對以往成功救助案例的分析,總結經驗,查找問題,研發新的救助方法,從而提高專業救助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為以后的救助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秦為志. 論翻扣船舶人命救助技術與風險[C]// 中國航海學會2007年度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集. 2007.
[2]趙世野. 對成功救助"遼瓦漁25048"遇險漁民的分析與探討[J]. 中國水運, 2006, 6(10):33-34.
[3]黃汝輝. 鐵質翻扣船的救助[J]. 世界海運, 2013, 36(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