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子揚
當OWL售賣席位的消息傳出之后,坊間便在議論全球哪家電競俱樂部會花上千萬美元,去購得一個聯賽席位。而所有結果都在7月12日暴雪發布的一則視頻中水落石出,首批共七位投資者買下了OWL的參賽席位。除了中國上海和韓國首爾以外,其余的城市均位于美國本土。更加值得玩味的是,除網易外其余六個席位均歸屬于個人,本文從這六位投資人入手,來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六位最終和暴雪走到了一起。
價值不菲的入場門票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們需要還原這六位投資人的基本資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盡可能的尋找他們之間的共同點。
Robert Kraft,美國卡夫亨氏集團及NFL新英格蘭愛國者隊聯合創始人兼CEO,身家52億美元,集團價值1108億美元,聯賽主場位于波士頓。
Jeff Wilpon,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大都會COO,球隊市值20億美元,聯賽主場位于紐約。
Noah Whinston,Immortals電子競技俱樂部CEO,背后有安舒茨娛樂集團(AEG)、獅門互動創業等大財團,俱樂部的OW分部目前世界排名第三位,聯賽主場位于洛杉磯。
Ben Spoont,Misfits Gaming電子競技俱樂部聯合創始人兼CEO。背后財團包括NBA邁阿密熱火隊、美國嘉年華游輪集團等,目前已知的資料顯示在14年和15年嘉年華游輪集團市值和熱火隊估值分別為283.6億和11.75億美元。去年六月底俱樂部剛剛組建了OW分部,戰隊聯賽主場設在邁阿密-奧蘭多。
Andy Miller,NRG Esports電子競技俱樂部聯合創始人兼主席,背后投資人包括Mark Mastrov和前NBA球星大鯊魚奧尼爾。俱樂部設有OW分部,聯賽主場位于舊金山。
Kevin Chou,美籍華人,Kabam公司CEO,這是一家從市移動平臺業務的公司,曾得到過阿里巴巴、谷歌、英特爾等互聯網巨頭的投資,2014年市值估值10億美元,聯賽主場位于韓國首爾。
首先我們能夠看到的共同點是,這些人不管是個人實力雄厚還是得到了財團的支持。想要得到OWL席位的第一步就是要具備充足的資金,坊間傳出的2000萬美元對于這些人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在具備了一定的資金后,固定資產也是必需的。投資人也好,他們背后的財團也罷,都是國際國內知名的大公司。說句玩笑話,即便是之后OWL經營不善,這些投資人也有能力和暴雪共同承擔損失。
而對于投資人來說,盡管OWL未來還會牽扯到賽事落地等一系列問題,但據國際權威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3月底發布報告稱,未來OWL聯賽將在一年內達到一億美元的收入,如果賽事運轉情況良好的話,最高收益可達7.2億美元。這么大的一塊蛋糕,我想任何一位有資本運作嘗試的投資者都會動心。
通常在線下賽事的場館的比賽日中,需要供應大量的快速消費品,以Robert Kraft為例,作為美國卡夫亨氏集團及NFL新英格蘭愛國者隊的擁有者,他購買OWL席位最直觀的收益,便是未來Robert Kraft旗下戰隊在波士頓主場場館中售賣的食品飲料,絕大多數將是卡夫亨氏集團的產品。如果未來OWL運轉良好,這將為卡夫亨氏集團帶來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
投資者和暴雪間的雙向選擇
OWL作為暴雪公司布局電競的關鍵一環,對于暴雪和守望先鋒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基于OWL對于暴雪的重要性,暴雪一定希望這是一個不僅能賺錢,同時還能賺名聲的項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過LOL的S系列賽和DOTA2的TI賽事。
愿景是美好的,但是這世界上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所以對于投資者來說,購買席位進入OWL,絕不能是心血來潮的沖動投資,更不能是淺嘗輒止的試水,而是一項深思熟慮長線投資。通俗點說就是,OWL賺錢了,大家一起喝酒吃肉,OWL賠錢了,這些投資人也要能夠和暴雪共進退。
我們能夠看到,這六位投資人中,Robert Kraft擁有的卡夫亨氏集團是食品和飲料行業,新英格蘭愛國者隊是國家橄欖球聯盟的一支勁旅,Jeff Wilpon作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大都會的COO,所屬的也是傳統體育行業。對于暴雪來說,他們希望的是借助Robert Kraft和Jeff Wilpon對于傳統體育模式的經驗,以及NFL和MLB兩大傳統體育聯盟在世界范圍內的巨大影響力,通過借鑒傳統體育運營模式的同時,還能夠吸引到更多非電競行業的投資者進軍電競,進入OWL。
玩過暴雪旗下游戲的玩家都知道,暴雪最擅長的就是將游戲的玩法設定好,讓人們按照他的意愿去執行。于是對于OWL席位購買者來說,是否投資過電競或從事相關行業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因此,OWL席位的歸屬絕不是簡單的硬件比拼,除了要滿足暴雪對于資金、資產的要求以外,還要做好長線投資的準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在全球范圍內推廣OWL的作用。
下一個進場的會是何方神圣?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暴雪對于OWL的定位是傳統體育模式的電競聯盟。因此,在整個OWL聯盟中,就需要不同的投資者。既然要學習傳統體育模式,那么在這之中就需要Robert Kraft和Jeff Wilpon這種傳統體育行業中的投資者。除此之外,既然是電競聯盟,那么就需要有懂電競玩法的俱樂部在內,那么Noah Whinston、Ben Spoont、Andy Miller便是成功俱樂部的代表。而丁磊和Kevin Chou則經營著兩家知名的游戲發行和運營公司,如果未來OWL要做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那么這之中便需要這二位新興產業中的企業家來為聯盟建言獻策。這三類投資者加上暴雪本身,能夠讓我們能夠大致看出進入OWL聯盟的資格。
雄厚的財力和固定資產,各自行業中的成功人士,能夠對OWL聯盟的建設起到關鍵性作用,投資者本身和暴雪及OWL賽事不存在競爭關系。
目前,OWL首個賽季確定將會有七支隊伍參加,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七位投資人將組建的隊伍。但是,作為一個致力于打造全球市場的電競聯賽,美國本土5支戰隊,亞洲市場兩支戰隊,相比于NBA和MLB的30支隊伍、NFL的32支隊伍,7支隊伍組成的聯盟未免太小了一些。
而且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按照常規的電競賽區劃分,這份名單里缺少了歐洲賽區和東南亞賽區的席位。盡管Misfits Gaming的LOL分部屬于歐洲MIS賽區,但是在購買了OWL席位后,他們便將主場設在了贊助商的大本營,美國佛羅里達州。
對于東南亞和大洋洲賽區來說,他們擁有著世界排名前10的Blank Esports戰隊。而且對于澳大利亞的悉尼和菲律賓的馬尼拉,都有著舉辦大型線下賽事的經驗。對于暴雪來說,東南亞和大洋洲賽區同樣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而歐洲賽區擁有著實力強勁的eUnited、123等戰隊,除了那些傳統俱樂部以外,如果暴雪想要吸引更多傳統體育元素進入OWL,那么歐洲大陸絕對是不二選擇。那里擁有者全球最大的足球市場,歐洲五大聯賽匯聚了全球各大贊助商和投資商。哪位歐洲投資者先一步買下OWL的席位,就能在這塊大陸上占據先機。
除了上述兩個未出現在名單中的賽區,作為OW強國的韓國賽區,一個OWL的名額顯然不能滿足他們。就在去年,韓國政府斥巨資在首爾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電競館。OWL自一開始就被奉為是全世界綜合水平最高的OW賽事,擁有眾多高水平OW隊伍和選手的韓國賽區,一定會對下賽季的名額虎視眈眈。
同樣,中國電競在近年來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以王校長為代表,各大戰隊的老板多少都是擁有一定實力投資者。而今年沒有跟隨網易的腳步進入OWL的原因,筆者猜測一方面可能是受限于暴雪和網易間的合作代理關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對于OWL持觀望態度。因此,如果OWL一切運營順利的話,當第二賽季開啟新一輪的招標時,相信對中國區名額的爭奪將會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