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加強
摘 要:本文分析了南匯東灘N1庫區消納工程渣土應急圈圍工程水上安全監管存在的困難,系統介紹了該項目部將現代信息技術綜合應用于水上安全管理新模式,為提高水上安全監管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推進重大工程進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水上安全監管;信息技術;航道工程
中圖分類號:U6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8-0035-02
1 工程概況
南匯東灘N1庫區消納工程渣土應急圈圍工程位于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東南的沒冒沙水域,灘面高程-2~-3m(吳淞高程),圈圍面積約2.2萬畝,建成后具備3900萬方上海城市建設工程渣土消納能力。
該工程于2016年11月5日正式開工, 2017年1月22日實現龍口合龍(實際有效施工天數為48天)。新建的11.2公里長圍堤需用砂料500余萬方,日均用砂需求超過10萬方。
2 水上安全監管面臨的困難
受寒潮、大風等惡劣天氣頻繁影響,有效施工時間被再度壓縮,龍口合龍施工工期特別緊張。現場有150余艘船舶參與土方吸、運、吹作業,大量運砂船往返于砂源地和施工區,最遠運輸距離達到55公里,中途需穿越長江口南槽和北槽主航道,水上安全監管壓力很大。主要存在以下安全監管困難:
(1)參與施工船舶多、船型雜,現場船舶識別、統一調度指揮難度大。
(2)部分參與施工的運輸船迫于工期壓力和追求運營利潤最大化,無視海事部門和項目部安全管理規定,極端采用違規超載、超速手段,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3)VHF(甚高頻電話)經常出現信號雜亂和頻道長期占用的情況,容易造成現場施工船舶之間溝通不暢,在施工區域手機信號較弱,給項目調度指揮人員與施工船舶的聯絡帶來了諸多不便。
(4)施工現場參建人員眾多,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任務繁重,容易出現盲區。
(5)當地漁船作業隨意性大,經常闖入施工區作業,一旦發生漁網損失,則會漫天開價,索要高額的賠償,若處理不當還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影響工程進展。
3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水上安全監管模式
項目部安全管理部門堅持問題導向,有效針對水上安全監管難題,將二維碼識別、遠程視頻監控、船訊網功能拓展、網絡對講機、定向信息推送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水上安全監管工作中,確保了工程建設安全、有序推進。
3.1 二維碼識別
項目部安全管理部門開發了一套基于安卓系統的二維碼識別APP,該APP集合了船舶信息識別認證、電子三聯單簽注等功能。
項目部安全管理部門為所有通過進場審核、符合海事和水務部門準入制要求的運輸船舶,制作一個專屬二維碼(圖1)。該二維碼包含了工程項目名稱、船名、核定裝載量、船長姓名及聯系方式等重要信息,經放大處理后按2m×2m規格制作(塑料材質,噴涂耐高溫反光漆,全尺寸覆膜和背膠處理),固定于船舶居住艙室兩側易于從外部掃描位置(圖2)。
項目部在運砂船途經點安排監管船駐守,重載運砂船通過監管船駐點前,提前向監管船申報本航次裝載量,監管船上管理人員可在運砂船經過時,使用APP遠距離掃描船身二維碼,輸入授權碼和該船經核實的裝載量,確認后完成三聯單電子簽注。運砂船不必提前減速等候監管人員登船查驗,提高了運砂船的時間利用率,消除了跨檔的安全風險,改善了監管人員的安全生產條件。
運砂船到達施工區前向調度指揮中心報告,根據指令有序進入錨泊區。各收砂點按照AAP自動生成的運砂船排序號,依次通知運砂船到達施工區域進行轉吹作業,現場船舶作業秩序有條不紊。
3.2 遠程視頻監控
采砂區施工船舶很多,項目部在現場設置警戒船,加大安全巡查頻次,嚴格控制船舶錨泊距離、裝載量、航速等,著力加強現場安全監管。由于警戒船和管理人員數量有限,現場管理上難免有顧此失彼的現象。為此,項目部安全管理部門在采砂區附近專門設置一艘警戒船,在該船駕駛臺頂部安裝了遠程高清視頻監控設備,并與項目部視頻監控終端聯網(圖3)。
項目部調度指揮中心值班人員可通過視頻監控,實時了解現場采砂作業狀況,實現全天候對現場的調度指揮。基于該系統具有存儲功能,施工船舶的航行和作業情況可調看,這也為治理船舶違規超載等工作提供了便利。
遠程視頻監控系統投用后,進一步加強了項目部調度指揮中心對警戒船、采砂船舶調度指揮的時效性、針對性,對現場采砂船舶形成了強烈震懾,強化了源頭安全治理,促進了現場安全、文明施工習慣的養成。
3.3 船訊網功能拓展
鑒于參與本工程施工的船舶均安裝了AIS設備,項目部安全管理部門可通過登錄船訊網對施工船舶動態進行實時監控,但是非付費的船訊網賬戶只能定制不超過20艘船,無法滿足施工現場需對船舶動態快速查詢和分類管理的要求。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AIS和船訊網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作用,項目部安全管理部門主動與船訊網運營公司簽訂了付費使用協議,獲得相關授權后,對船訊網的服務功能進行了拓展。通過輸入相關控制點坐標,可將采砂區、施工區、航道等重點區域范圍在船訊網電子海圖上精確標注出來,同時通過“我的定制”菜單,將參建的150余艘船舶按運砂船、吹砂船、監管船、警戒船、應急拖輪等進行分組,以不同顏色在電子海圖上進行標識,所有參建船舶的信息能夠盡收眼底,項目部調度指揮中心可快速查找相關船舶實時動態。一旦發現本工程施工船舶有偏離航線、強行穿越主航道等情況,可在第一時間進行提醒和制止(圖4)。
3.4 網絡對講機
水上船舶日常通信主要靠VHF,但是VHF經常出現信號雜亂和頻道長期被占用的情況。項目部與砂源地之間的直線距離超過55公里,超出了VHF有效通信范圍。船舶之間、船舶與項目部調度指揮中心之間溝通不暢的情況時有發生。
為此,項目部安全管理部門引入了網絡對講機,其通信原理是借助于電信手機網絡運行,能實現遠距離通話,解決了手機通話信號差,VHF信號雜、傳輸距離有限的問題(圖5)。
網絡對講機信號穩定、可編組。項目部統一購置了一批網絡對講機,發放到所有參建船舶和現場管理人員,結成了內部通信網,掃清了通訊聯絡障礙,確保了調度指揮渠道暢通。
3.5 定向信息推送
項目部安全管理部門與通信運營商合作,在通信網絡中標識出本工程施工區域邊界范圍,并整體外擴500m,將此區域劃為定向信息推送標識區。通過定向信息推送的方式,一方面可有效擴大對參建人員的教育培訓覆蓋面,另一方面向社會船只發布通告信息,避免外部施工干擾。
向項目參建人員定向推送的短信內容主要包括勞動防護用品使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施工設備操作注意事項、防暑降溫提醒及相關安全小常識等,項目部安全管理部門還會根據工程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編輯信息內容。所有進入標識區的人員,均可通過手機實時接收到推送信息。
向社會船舶定向推送的短信主要包括本工程名稱、施工時間、施工區域、航行通告、禁止進入庫區捕魚通告等,通過主動告知,為工程順利推進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圖6)。
4 結語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要常抓常新、抓出成效。南匯東灘N1庫區消納工程渣土應急圈圍工程項目部結合工程建設實際,針對安全生產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牢固樹立“互聯網+安全”理念,進一步開拓思路、轉變觀念、創新手段,實現了安全教育培訓、通訊、宣傳和監督等管理模式創新,使項目安全生產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人性化,開創了安全生產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