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清
【摘 要】國家的基礎建設工程項目中,代表著國家綜合國力水平高低的水利工程建設發展極其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建設區域原本的生態平衡或多或少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所以,一定要把水利工程建設對周邊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論文對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降低現今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Abstract】In the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representing the level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will destroy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area more or less, so we must minimize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better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關鍵詞】水利工程;工程建設;生態環境;環境治理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中圖分類號】TV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7-0065-02
1 引言
作為影響到國民生計的重點,水利工程的建設工作開展十分重要,由于當前階段全球范圍內水資源緊缺,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也就尤為突出。伴隨著全國各地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成功,不僅有效提升了水資源的利用率,還實現了水資源集中利用,從而為國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基于此,針對水利工程建設的意義進行研究,將其為國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降低對于環境的負面影響這一話題作為重點展開分析,就變得十分有必要。
2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1 水利工程建設對河流流域生態平衡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筑,都會對本地區水域中水流的原始流向以及水的流量等數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在當地的生態環境中,人為地將鋼筋水泥建筑混凝土強硬的建設起來,必然會對原有的天然河流河道造成一定的破壞,進而對于天然河道內的生態平衡性造成諸多影響[1]。在此基礎上,更嚴重的甚至會對河流域中正常生長的河流生物正常生存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導致河流內部生物物種的生命安全受到不同狀況的威脅。另外,如果該河道內原本就存在長期攜有河流泥沙的現象,新修建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就會致使河道內出現多余的泥沙從而形成淤積,進而將河床的高度淤積到一定的高度,最終為河道兩岸帶來一系列的水患問題。
2.2 水利工程建設對局部氣候的影響
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完成后,在很多時候都會導致當地原本土壤的濕度增大,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甚至會降低當地地表吸水能力,如若氣候出現強降雨、冰雹等天氣,很多諸如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便會隨之而來。換而言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不過如此[2]。從本質上來講,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是為了當地的農業種植以及居民生活在旱季時進行植物灌溉、提供生活用水,雨季時蓄水防洪。但是在此基礎上通過人工行為進行地形地貌的更改,必然會致使植被破壞、山體結構被更改等問題出現。另外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設,在降雨量以及地表蒸發量被提升的同時,其建設后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該區域內溫度變化的幅度,最終對當地植物、動物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2.3 水利工程建設對土壤條件的影響
在土壤條件的分類上,黃土普遍存在于中國北方的半濕潤地域之內,該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土壤中所包含的水分不夠充足,進而導致堿性物質在北方半濕潤土壤內含量過高;相對來講,由于降雨量足夠,紅土通常存在于南方地區,而且伴隨著雨水的長期侵蝕,南方土壤中酸性物質含量也就比較多一些[3]。在以上區域進行建設水利工程項目后,本地的地下水位一定會因其出現產生一定的變化,從而將土地的酸堿性進行了重組,進而改變氮含量在土壤中的原有數據值,致使水利工程建設當地出現農作物產量降低等現象。另外,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完成,土壤內在的環境也會隨之發生變化,該種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土壤內部小型生物的生長,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大量小型土壤內生物死亡。
2.4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物多樣化的影響
伴隨著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數量的不斷提升,河流中的水生生物必然會被其影響。水利工程建設完成后,河內水位會出現提升現象,水流相應的會出現變緩現象,水流之內會逐漸沉淀出部分營養物質。舉例來講,如果未建設水利工程之前,水內生物僅在10米深區域便能夠攝取到足夠的食物,當水利工程建設完成后,水生生物將會在20米深的區域才能夠獲得所需的食物,而此僅為其中個例。由此可見,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影響可謂巨大,長此以往進行下去,就會出現最嚴重的后果:致使水生生物滅絕[4]。在此基礎上,陸地上的生物也會受到諸多影響。由于水利工程蓄水量的加大,陸生生物的活動范圍在原有的基礎上被縮小,部分以水生生物為生存食物的陸生生物捕食必然會更加困難,此時再加上地區氣候條件變化更具嚴苛性,最終也會導致陸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嚴峻起來。
3 新時代下建設水利工程的幾項原則
3.1 注重河流流域生態平衡保護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之初,一定不能夠盲目開展,需要根據當地生態環境運用“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施工建筑。由于河流區域的不同,其內部生物數量、水域流速等必然不同,唯有保證不觸碰多樣化河流環境、不破壞河流原始平衡的底線,建設區域內的河流進行有效的恢復、保護,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水利工程建設的作用。另外,應該針對目前階段中忽視生態環境惡化的施工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引入有效的監督系統,尤其是針對水利工程的施工前、建設中、竣工后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細致的監督審查,確保水利工程建設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友好性。
3.2 著重關注動物棲息地的穩定
在任意一條河流領域中,都會生存著一定數量的野生生物,其是自然生態結晶,實不應該為人類建筑的水利工程負面因素買單。基于此,必須將本區域內的生態棲息地保護作為水利工程建設的重點關注對象。
3.3 保留河流原本的自凈能力
從生物類學科角度來講,河流是作為一個擁有完整生態系統而存在的整體,并且具備一定程度的自凈能力,但是,該種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由于外部因素強行增大需要自凈的物質,必然會致使自凈極限被越過,出現嚴重的河流污染現象[5]。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排放的農業或工業廢水就是致使期限被越過的主要元兇,為了根除這一隱患的存在,相關施工單位在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標準進行廢水排放,從根源上將工程施工對于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實現我國推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4 結語
綜合全文來講,伴隨著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增加,諸如“南水北調”等施工項目的完成,對于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部分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對于水利施工建筑的周邊生態環境的不注意保護,致使水流流于中原有平衡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唯有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積極將注重河流流域生態平衡保護、著重關注動物棲息地的穩定、保留河流原本的自凈能力等施工原則應用其中,并建立起相關的環境評估監督制度,才能夠從基礎上降低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毅寬.生態脆弱區鐵路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以紅柳河至淖毛湖鐵路為例[J].鐵道標準設計,2016(10):141.
【2】楊文芳.淺談農村沼氣建設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的初步構建[J].農民致富之友,2016(22):286.
【3】王雪花.新疆頭屯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對水生生態的影響及保護對策[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6(03):72.
【4】宋子森.水利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影響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建筑知識,2016(08):124.
【5】海力且木·哈德爾.淺論加強水利水電工程生態建設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7(0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