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虹+劉麗君+劉麗媛
【摘要】 目的 研究陳舊性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進行CT檢查對診斷的價值。方法 55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 均使用64排螺旋CT機進行掃描并診斷, 分析診斷結果。結果 中心性肺癌患者占41.8%(23/55), 周圍型肺癌患者占58.2%(32/55), 43例陳舊性肺結核病變的患者CT影像呈現出纖維索條影, 以及散在分布的結節影或者腫塊影及結節融合;肺癌病變在影像上可以看到腫塊影且其上伴隨有分葉, 毛刺以及胸膜凹陷征等。12例活動性結核患者的結核病灶可見大片狀或者云絮狀的斑片影, 四周存在小點或者片狀的衛星灶, 肺癌病灶則體現為高密度的團塊影, 同時出現分葉以及毛刺或者胸膜凹陷征等一些惡性征象。結論 CT檢查對肺癌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肺結核患者需要與周圍結構改變的狀況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相結合來確定是否存在合并型肺癌, 以降低發生誤診的幾率。
【關鍵詞】 CT;陳舊性;肺結核;肺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37
有數據證實, 近年肺結核以及肺癌的發病率都有逐年升高的勢頭, 兩種病合并的報道也屢見不鮮。胸部CT對肺癌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但因陳舊性肺結核會造成患者胸內淋巴結出現慢性反應性增生[1], 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胸部CT對肺結核合并肺癌的診斷。本研究對陳舊性肺結核合并肺癌的患者進行CT檢查, 并對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 進一步討論CT檢查在進行陳舊性肺結核合并肺癌診斷中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8月~2016年8月間在本院進行CT檢查并診斷為肺結核并發肺癌的患者55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其中男35例, 女20例, 患者年齡最大71歲, 最小44歲, 平均年齡(62.4±6.9)歲。所有患者均患有肺結核, 病程1~33年。有33例患者出現咳嗽且痰中帶血, 胸部悶疼等癥狀入院治療, 進行穿刺活檢確診患有肺結核并肺癌。22例患者沒有明顯癥狀, 在進行體檢后發現患上肺結核, 隨訪1年后患者的球形病灶出現增大, 且輪廓更加清晰, 同時表現出一些肺癌的典型癥狀, 其中的14例發生了胸膜或者腦轉移在住院就診時確診患肺結核并發肺癌。所有患者中有43例是陳舊性肺結核, 12例是活動性肺結核。
1. 2 CT診斷方法 所有患者都使用64排螺旋CT機進行掃描, 在120 kV, 220 mA條件下, 設置掃描層厚10 mm, 層間距為10 mm, 螺距是1:1, 掃描時間是4.5 s, 進行常規平掃[2]。
2 結果
所有患者中, 中心性肺癌患者有23例, 占41.8%, 周圍型肺癌患者有32例, 占58.2%, 肺結核病灶處表現為數量和大小不等的鈣化以及纖維條索狀的慢性陳舊性病變, 有7例患者的病灶處發生片狀浸潤性的改變, 其中有5例患者的痰結核分支桿菌呈陽性。CT檢查結果呈現出散在分布的致密條索狀或者斑點狀陰影并伴有球形病灶的患者發生病變位置在右肺尖后段以及下葉的有34例, 占61.8%;出現在左上肺尖后段的患者有12例, 占21.8%;兩肺葉上段散在致密斑點以及條索狀致密影同時伴隨右上肺葉存在球形病灶的患者有6例, 占10.9%;左肺上葉出現致密的斑點或者是條索狀同時右側肺葉上端有球形病灶的患者有3例, 占5.5%。球形病變的直徑為2.2~3.4 cm, 有36例患者的球形病變直徑≤3 cm, 而19例患者的病變直徑>3 cm。43例陳舊性肺結核病變的患者CT結果表現出纖維索條影, 以及散在分布的結節影或者腫塊影, 結節融合;肺癌病變則呈現出腫塊影上伴隨出現分葉, 毛刺以及胸膜凹陷等。活動性結核的12例患者的結核病灶多呈現為大片狀或者云絮狀的斑片影, 四周可以看到小點或者片狀的衛星灶, 肺癌則呈現出高密度的團塊影, 同時伴隨出現分葉以及毛刺或者胸膜凹陷征等一些惡性征象。
3 討論
在中國肺結核的發病率較高, 而受到環境污染嚴重以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 患有肺癌的患者數量也在持續性的增多, 發病率在逐年升高, 而肺結核和肺癌并發的患者也在增多, 該病也逐漸的受到人們的重視。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3], 肺結核并發肺癌的患者占全部肺結核患者的2.8%, 占老年肺結核患者的10.00%左右, 占全部肺癌患者的11.0%。
肺結核并發肺癌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和單純性的肺結核患者的癥狀即為相似, 在影像學上也缺乏特異性特征[4]。一般而言, 肺結核多發生在肺上葉尖段后段以及下葉的背部。但是有研究結果顯示, 大約有5%左右的肺結核患者發病的位置以及臨床特征不具有典型性[5]。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到, 患者進行CT檢查可見致密的斑點狀或者條索狀的陰影, 同時有球形病灶伴隨出現, 但是病灶的位置既有發生在右肺的也有發生在左肺的, 既有出現在肺上葉的也有出現在肺下葉的, 兩類病灶既有出現在同側肺葉的也有發生在兩側肺葉的, 所以說, 肺結核并發肺癌的患者體內腫塊的出現位置沒有規律性, 病灶的分布在進行病變性質的鑒別中意義不大。
目前在臨床中, 陳舊性肺結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也較多, 進行CT檢查影像結果常呈現出雙肺上葉尖的后段以及下葉背段存在有致密的斑點狀或者條索狀的陳舊性結合病變, 且同時存在球形的腫瘤病灶, 一般球形病變的直徑>2 cm而<3.5 cm, 可以伴隨出現分葉征, 胸膜凹陷征, 空泡征以及毛刺征, 血管集束征或者支氣管征等多種惡性征象。本研究中的陳舊性肺結核病變并發肺癌的43例患者的CT結果與相關文獻的報道結果一致[1]。
綜上所述, 對于臨床中患有陳舊性肺結核的患者, 如果進行CT檢查的影像顯示某個病灶增大呈團塊狀, 且邊緣位置可以看到分葉或者胸膜凹陷或者毛刺等征象, 則需要觀察周圍結構的改變狀況以及結合實驗室檢查的結果來進一步確定患者是否并發肺癌。而活動性肺結核的患者在進行CT檢查的時候要對窗寬以及窗位進行適當的調節, 同時與臨床并實驗室檢查的結果進行結合, 來排查患者是否并發了肺癌, 以在最大限度內降低誤診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蘭東湖. 陳舊性肺結核并發肺癌的CT診斷. 當代醫學, 2013, 19(32):155-156.
[2] 商明群. 肺結核合并肺癌的臨床特點及影像學檢查在其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實用癌癥雜志, 2016, 31(12):1987-1989.
[3] 溫琳峰. 肺結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學特征對診斷的價值.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2):17-18.
[4] 肖遠華. CT影像學檢查在肺結核合并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33):4691-4692.
[5] 薛明, 張大為. 64排螺旋CT對陳舊性肺結核并發肺癌的診斷價值.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5, 15(1):139.
[收稿日期:2017-03-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