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盈
摘要:目前,預算管理的精細化已經成為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伴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云技術等高科技技術的來襲,代表著我國較為先進的思想理念、科技研發水平發展前沿的高等院校理應有所作為。若能使高校的精細化預算管理與大數據技術完美結合,將會為高科技時代的高校預算管理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本文從大數據技術的概念入手,對高校目前實施預算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由此提出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高校預算精細化管理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高校預算 精細化
隨著國際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人、機、物三者的高度融合,其所帶來的結果便是數據信息業的增長,種種跡象表明我們已進入大數據時代。預算精細化管理是指在全體人員培養精細化管理思想的基礎上,把精細化思想貫穿于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分析、預算管理監督等,實現預算管理各環節精確、高效、協同和持續運行,以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強國內各大高校的日常管理,特別是使高校預算精細化管理的實現成為了可能。因而,作為國內思想理念、技術創新處于前沿的高等院校,應該借此契機,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其預算管理當中,為下一步的國內教育體制改革、為高校提升其自身綜合實力打下堅實基礎。
一、大數據技術概述
(一)大數據內涵
大數據,是一種數量規很大,在對其獲取、存儲、管理、分析等過程中,已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數據及信息的集合。大數據具有規模大、類型多、流轉快、低價值密度的特點。大數據也可以稱為一種產業,其優勢在于專業技術人員對其現有的數據信息進行專業化處理后,為相關客戶提供一種技術服務,從而獲取一定的利潤。
(二)大數據特征
①容量大。數據信息數量的大小決定數據的價值和潛在的信息,容量大是大數據最為明顯的特征。②種類多。大數據技術下的數據類型具有多樣性、綜合性的特征,來源渠道多。③速度快。大數據技術下,客戶對于大數據的獲得速度快、實用性強。④可變性。妨礙了處理和有效管理數據的過程。⑤價值性。合理運用大數據,以低成本創造高價值。
二、高校實施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高等院校在實施預算管理過程中,由于其信息化程度較低,使其預算管理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大致出現在預算編制階段、預算執行分析階段及預算管理監督評價階段,只有將上述幾個階段出現的問題予以詳盡的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高校預算編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編制預算的基礎數據庫不完善。最新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實施以來,新增了高校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無形資產按期攤銷的核算要求,同時將支出項目細化為“教育事業”、“科研事業”、“行政事業”“后勤保障”以及“離退休支出”等幾個方面,上述幾個方面的變化對于高校所持有長期資產的保管與使用更加規范化,對于各類支出的劃分更加明細化、透明化,核算內容的變化帶來的是預算編制中所需數據庫信息的相對滯后。
其次,預算編制過程中各部門參與度不高。高校的預算編制過程中,許多部門都覺得預算編制只是財務部門的事,與其自身無關,使得財務部門編制的預算有時脫離實際。豈不知,預算的編制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教學科研、學生管理、資產管理、人事管理甚至下屬的二級院校共同參與才能完成,最終形成跨部門協同預算計劃信息平臺,將學校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并形成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預算報告。
(二)預算執行分析過程中的方式較為落后
高校預算執行結果的分析環節,對于其預算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大多數高校預算執行分析過程中的方式較為落后。
首先,預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我國許多高校仍采用較為簡單的數據匯總,甚至是相對落后的圖表形式,對財務信息數據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方式效率低,出錯率高,信息提供不及時,不能精細反映學校的財務狀況,特別是不能真實反映教學、科研、后勤保障等業務內容方面的信息。因此,要提高預算執行過程中的精細程度,就必須提高信息系統的數據的利用率,挖掘可以提高環境變化分析能力,通過自動收集信息減少預算編制者的主觀判斷,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客觀性,以及上下級、平級預測的一致性,從而減少預算組織者和參與者之間的沖突,及時反饋預算執行信息。
其次,預算分析思維僵化。由于數據信息技術的原因部分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從單向性、平面性分析,忽視預算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許多高校不是從管理的多維度、多層次視角對于財務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而是習慣于定性分析,抽象分析,因而所得出的結論很難準確反映單位的真實財務狀況,也就難以將同期的實際數據與預算數據進行比對,為下一步預算實施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
最后,預算分析方法缺乏科學性。我國很多高校預算分析仍采用以前期預算的實際執行結果為基礎的“增量預算法”。這種預算分析方法雖然操作簡便,但往往缺乏針對性、靈活性、系統性,容易導致預算的不準確。
(三)預算管理的監督管理體制較弱
“監督是預算管理的重要一環,沒有監督的預算管理或者監督乏力的預算管理是不完善的管理”。在我國高等學校的監督管理方面,既有社會各方面參與的監督,也有具體事項的監督。從監督效果來看,參差不齊。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我國高等院校的預算監督比較注意事后監督,輕視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這種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今高校的管理需求。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技術方面的制約。在制度方面,部分高校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存在一些不科學、不完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從而造成校方管理層對于預算數據管理較為模糊。如在科目設計、監督機制、審計機制等方面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在技術方面,我國高校對預算的監督管理大部分是運用ERP軟件進行,而該軟件的特點是比較注重事后監督,對事前監督、事中監督比較薄弱,甚至無能為力。對于諸如一些學費、住宿費繳納、欠費情況等,無法直接取得同期歷史數據和財務預測數據,而需要財務人員通過手工方式獲得,從而使得高校預算資金支出不能得到及時安排,從而影響其有效性和針對性。endprint
三、大數據時代下高校預算精細化管理的策略
2016年國家教育經費投入總額為38,866億元,其中對于高等教育投入為10,1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2%。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是逐年增加的。然而,與世界上教育較為發達的國家相比其經費支出差距還是較大的,這就需要高等院校合理的引入大數據技術來提高預算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首先,基于大數據技術建立預算平臺。高校應以預算編制為起點,實現預算執行為目標,建立以預算執行控制為重點,以財務核算為支撐,以財務決算及預算分析為反饋重點的預算管理平臺。在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要打破現有的財務部門與其他專業管理部門的界限,將大量的數據信息、管理信息置于平臺之上,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從而使得預算的編制更加切實可行、具有針對性及可操作性。
其次,設置合理的預算執行評價體系。預算執行的好壞,評價是關鍵。高校應依據預算項目的性質不同,建立信息化的預算評價體系,從而實現對于每個預算項目的精細化考核。如校實驗室項目預算支出,重點學科項目攻關等可用績效標準來考核。傳統的財務系統不具備項目預算執行系統和多維數據分析功能也無法與其他信息系統進行數據交互,大量工作需要通過人工完成,費時費力,容易出錯,無法滿足高校預算管理精細化的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建設的預算管理平臺可以為各級用戶提供各種查詢數據功能,可以使預算數據分析建立在數據庫之上,通過對數據庫中的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可以為各級用戶提供各種查詢數據功能,改變過去相關數據提供滯后的狀況,使得預算數據的分析、考核變得更加有的放矢。
最后,利用大數據信息平臺,實現預算編制、執行與監督適當分離。高等學校應該設立專門的預算編制機構,行使預算編制職能,預算執行由財務部門具體實施,預算監督由學生、教工、內部監督部門、社會中介機構等行使,要實現對高校預算管理的監督作用就必須實現大數據共享,使得預算的監督可以同步進行,克服預算管理僅能事后監督的不利局面。
四、總結
高等學校的教育經費支出是教學質量高低的有力保障,進一步延伸的話有可能影響高校學生未來對于社會貢獻的多少。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面對我國高校經費相對不足的客觀現實及大數據時代的今天,高校運用大數據技術來進行預算精細化管理成為使然。高校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信息系統及運用大數據技術制定合理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分析、考核評價體系會使得高校的預算管理更加科學、有效,最終為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為國家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聯彥超,王興芬.基于大數據的高校財務決策分析系統的構建[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8):108-110.
[2]王艷.基于大數據的高校財務管理思考[J].管理觀察,2014,(25):80-82.
[3]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38866億元[OL].教育部網站,2017-5-3.
[4]李文梅.當前高等院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對策[J].會計之友(下),2010,(5):108.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