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杰
[摘 要] 全球信息化成為了當今的企業信息化的導向,企業領導人對信息化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企業實現信息化也已經成為了企業進行跨地區、跨行業以及跨國經營的重要前提。完善信息化評價的體系,提高信息化評價的科學方法,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因素,對于企業提高信息化水平與市場競爭能力、正確指導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但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高復雜度使信息化效益評價的復雜度增加,并且人們對企業信息化水平和企業信息化效益的評價還未能達成共識。要想準確地、令人信服地進行評價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工作與建設工作是同等重要,而且是緊迫的,建立一套直觀的、易于實踐的、科學的、系統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方法,是當務之急。本文針對當前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方法的現狀,針對其突出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企業信息化;評價方法;意義;應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7. 037
[中圖分類號] F2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7- 0074- 02
0 引 言
企業信息化建設已經步入了快速、蓬勃的發展時期,眾多的企業對于自身的信息化發展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地提高,并且也意識到,信息系統發展也關系到企業的發展,但是不論是在社會的限制,還是信息化自身的難度上,對于企業要想發展系統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強的信息化評價方法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這也就是企業的成熟度往往不能和信息化的要求所匹配,導致信息系統實際的效果與預期之間存在著巨大落差。近幾年來,國內企業大多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建設,都普遍地在利用信息技術對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行一個新層次的提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但是在信息化建設之后又如何進行信息化評價,這也就成為了當下的一個重要問題。
1 企業信息化評價的意義
企業信息化具體是指將企業的生產過程、事務處理、客戶流動、現金流動以及物料移動等業務過程通過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加工過程,將其進一步轉變成為新的信息資源,提高工作效率,為相關管理人員提供有益于有愛護個生產要素組合的決策依據,逐漸地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逐漸實現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信息化的意義是影響深遠的,但是當信息化的資源呈現出來之后,還是要有一定的評價來對其進行約束和促進的,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企業信息化及信息化的評價是相輔相成的兩部分。企業信息化評價的意義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其十分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中國與世界逐漸接軌的今天,單憑先進的理念和技術,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已經不再是當前的企業競爭的核心,畢竟技術和理念都是可以相互借鑒的,所以企業信息化的建設也就成為了與其他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國際公司進行競爭的重要條件,而信息化評價也就同時對其進行調整和促進;其次就是有益于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成為了一大重要資源,提升企業獲取信息及處理信息的能力,幫助企業在競爭中,更快速、更方便地抓住發展的機遇,進而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及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及市場競爭力;最后就是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在傳統的管理理念下,企業依然是處在一個相對落后的管理狀態,管理模式無法得到及時的更新,就造成了資金運營能力不足、管理流程不夠規范、人才培養機制不健全以及崗位權責劃分欠缺明確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加快企業信息化及信息化評價的建設迫在眉睫,以上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那么接下來就是針對現狀,淺談信息化評價方法的研究和應用。
2 企業信息化評價方法研究及應用淺談
2.1 注重評價指標
企業信息化評價是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對企業信息化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少走“彎路”將信息技術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出最佳的效果和效益。當然,能夠引導正確的信息化評價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建設完整規范的評價指標,對于評價指標一般有以下幾點,第一點是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是企業進行信息化轉變的重要前提之一,所以利用評價對信息技術的廣度和深度進行評估,從而了解到技術的先進性、可靠性、易維性等等。第二點是信息評價的安全,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不僅僅只是包含了積極的方面,當然也會存在著漏洞,比如說信息系統病毒或其他惡意程序,這些的存在導致信息化評價的安全性就無法得到一個完全的保障,竊取系統內信息內容或擾亂系統內的正常數據常常發生在企業內部,所以安全評價必須引起企業足夠重視。第三點就是企業信息化經濟效益的評價,經濟效益評價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在評估企業信息化經濟效益時要注意數據和資料的積累,同時關注信息技術帶來的機會和潛力,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2.2 完善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離不開信息化指標體系的合理設置,第一要了解評價指標設計的基本原則,根據基本的原則,來對信息化評價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完善;第二是注重整體性,要全面、統一地從多角度反應企業的建設情況;第三是穩定性,能夠在一段時期內維持穩定、準確地呈現內容;第四是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在建立起的體系當中,能夠使數據與企業現存的數據進行鏈接,并且方便評估者根據實際的企業發展狀況,對其進行靈活的處理與運用;第五是適當性,這一點很重要,就是在體系設計的過程中確保其范圍的適當性,能夠讓評估人員輕松地了解到內容,不宜過細也不宜過粗,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映出信息化狀況。在評價指標體系中要注意固定指標與靈活指標的有效結合,將部分靈活性的指標選入到綜合指標體系中,方便評估者的選擇過程;第六就是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結合,它能有效提升企業信息化評價的客觀性,對于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注重的方面有很多,這里只是簡單地提出了幾點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金勇.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方法[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3,20(4):122-123.
[2]李奇明,劉家國.對企業信息化評估的再認識[J]. 管理科學文摘,2003(8):49-50.
[3]郭瑞兵.企業信息化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7.
[4]朱海榮.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的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
[5]齊二石,崔銘偉,宋立夫.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制造業信息化評價模型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6):36-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