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雄文
摘要:產品的研發一直以來都是企業的重頭戲,因其直接關系到企業是否能可長時間保持強勁的競爭力,甚至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亦有著重大影響,因而關于研究費用的投入與列支也應當引起企業管理層的足夠重視。此外,為鼓勵企業積極研發新技術或新產品,國家也給予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對此,企業要善用優惠政策,以減輕自身在稅負方面的壓力,從而使自身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產品的研發過程中,并最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無形資產 研發費用 加計扣除
所謂研發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即企業在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或新工藝過程中所產生的開發費用,包括未形成無形資產以及已形成無形資產的,且尚未計入當期損益時,企業可根據相關政策在所繳應繳納的稅務上予以加計扣除。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針對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可按照研發費用的50%予以加計扣除,而針對已形成無形資產的,則以無形資產成本的150%進行攤銷。
一、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的范圍
早在2008年,我國國稅總局便在其所編制的《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扣除辦法》)中針對企業無形資產研發費用方面給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與指示,并在該管理辦法中明確了研發開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應用范圍。如扣除辦法規定,企業的研發開發活動,若在同一年度實際發生了以下費用支出,則可將其計入加計扣除的范圍:①新產品、新工藝在研發過程中所產生的設計費、規程指定費以及因查閱與新技術研發相關資料而產生的各項資料費或翻譯費等;②企業研發過程中所消耗的各種材料、燃料以及動力費用;③用于支付在職研發人員的工資、獎金、補貼、津貼的費用;……(在此不做詳細羅列)。
但若以財政部所提出之《關于企業加強研發費用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管理意見》)為標準,認定的可以加計扣除的范圍包括:①企業研發活動中所消耗的材料、燃料、動力等費用;②用于支付在職研發人員的工資、獎金、補貼、津貼的費用;③用于購買、租賃研發活動所需儀器設備以及研發活動中涉及到固定資產的運行,繼而產生的維修、維護等費用;④企業研發活動中所使用之軟件,其中蘊含專利權以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⑤產品研發過程中,因試驗產品而制作模具以及各種工藝裝備而產生的制造費用,以及針對樣品檢樣而發生的一般測試手段購置費;等等(在此不做詳細羅列)。
就國稅總局所給出的《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以及財政部所提出之《關于企業加強研發費用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而言,兩者雖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確認企業的研發費用,但就總的來說,兩者目的均是為了加強對企業研發費用的管理。若單純就《管理方法》與《管理意見》相比較,顯然,財政部所給出的《管理意見》則顯得更為全面,且關于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執行,《扣除方法》之范圍也相對顯得狹窄。如在《管理意見》中,將知識產權的申請、注冊與代理等費用都歸集到了加計扣除的范圍內,而在《扣除辦法》中,卻未能提及此點。
二、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務處理策略
(一)找準政策依據
當然,并非企業所有的研發都將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如我國發改委等部門便在其所頒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中,對屬于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費用的研發開發活動給出了明確的規定,且在國稅總局所印發的《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通知中,亦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要求給出了詳細的說明,其中包括財務管理的相關規定以及可加計扣除的內容,唯有滿足以上政策之規定,企業方可對自身研發費用予以加計扣除。
(二)健全企業內部立項審批
部分企業在申請加計扣除開發費用時,由于未能仔細閱讀稅務部門的資料報送要求,因而經常出現企業管理者在與研發人員達成一致意見后便著手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以至于企業在呈報資料時,拿不出立項審批的相關資料,而這自然也就不符合文件的管理要求,進而導致企業無法在規定時限內對研發費用予以加計扣除,不僅無法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相應地也讓企業蒙受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企業針對項目的研究與開發,必須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書面資料的準備以及及時呈報資料進行立項審批,如此既有利于項目的研發,且同時可確保資金安排更加合理。當研發費用予以加計扣除后,相應地也減輕了企業的經濟負擔。
此外,部分企業雖前期準備十分充分,但由于未能對自主開發或是委托開發進行明確的劃分,以至于其所呈報的資料亦忽略了不同的開發方式需報送不一樣的資料內容。如自主開發并不需要提供開發合同與協議,而委托開發則需提供這方面的相關資料。可見,企業的審批內容尚需進一步健全。
(三)明確賬務處理要求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中關于賬務處理的相關規定,企業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時所產生的各類研發費用,應首先計算研發支出,隨后將研發支出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即細分為資本性支出與二級科目費用化支出,到了研發后期再將費用化支出轉到管理費用名下,如此方符合資本化支出轉入無形資產的條件。對此,企業應根據研發費用設置相應的科目進行核算,以確保費用轉化的過程符合加計扣除的條件。此外,根據116號文件第九條之規定,若企業未設置專門的研發機構,則應分開核算其研發費用與生產經營費用,若其中存在劃分不清的情況,則不得進行加計扣除。因此,企業在項目研發過程中,務必將項目與內容進行分開核算,并按合理的標準進行分配,從而避免因賬務劃分不清而無法享受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現象的發生。
(四)掌握稅務機關可加計扣除的內容
通常情況下,針對有特殊政策規定的研發項目加計扣除費用支出,其實際范圍都小于研發費用。如在發改委所公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7年度)》中便明確規定,針對同一年度所產生的實際研發費用,需在一定規定范圍內方可實行加計扣除:①項目研發過程中所產生的資料費;②從事研發所消耗的材料、燃料等費用;③用于支付相關研發人員工資、福利待遇所產生的費用;④用于攤銷專利權以及非專利技術所產生之費用等。以上僅為該指南中的部分內容。但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此并未充分了解,如針對差旅費、項目房屋折舊等費用便未計入加計扣除的范圍之內,進而導致企業出現預想扣除內容與實際金額不符的情況。
總之,國家所提出之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旨在鼓勵企業積極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因此,企業也應認真研讀國家文件,充分利用國家政策,以減輕自身在稅務方面的壓力,從而使自身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產品的研發過程中,并最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宏,李勇.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有關財務和稅收問題的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13,(1):102-104.
[2]戴榮平.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受資金來源限制嗎[J].納稅,2014,(7):60-61.
(作者單位: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