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薛笑凡+鄭程程
【摘要】 目的 探討抗血小板藥物聯(lián)合中藥熏洗治療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療效。方法 84例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根據(jù)意愿分為治療組(51例)與對照組(33例)。治療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藥物聯(lián)合中藥熏洗,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抗血小板治療, 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后治療組顯效率56.86%略高于對照組39.39%,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2.16%明顯高于對照組75.7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治療組下肢動脈血管超聲狹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抗血小板藥物聯(lián)合中藥熏洗治療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具有良好療效。
【關鍵詞】 抗血小板藥物;中藥熏洗;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80
隨著人口老齡化, 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患者越來越多,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通過抗血小板用藥聯(lián)合中藥熏洗改善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血脂及血管內(nèi)膜、動脈硬化斑塊、側支循環(huán)建立的情況, 達到治療目的。作者將2014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老年(年齡>70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 給予抗血小板藥物聯(lián)合中藥熏洗相結合的治療方法, 安全有效。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10月收住院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84例。臨床表現(xiàn)為肢體冷涼、間跛、麻木、疼痛、壞疽、毀足致殘, 嚴重者威脅生命。患者經(jīng)二維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血液顯像檢查, 儀器型號:SEQUOIA512。檢查部位是腹主動脈下端, 下肢動脈等及深靜脈的血管超聲。動脈硬化狹窄率:30%~49% 10例, 占11.9%;50%~69% 53例, 占63.1%;70%~89% 11例, 占13.1%;≥90% 10例, 占11.9%。所有患者根據(jù)意愿分為治療組(51例)與對照組(33例)。治療組:男43例、女8例, 年齡70~85歲、平均年齡(77.2±5.6)歲;對照組:男26例、女7例, 年齡70~85歲、平均年齡(78.6±6.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于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 調整三高等治療[1]。治療組: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熏洗。方法:中藥熏洗方(防風、荊芥、透骨草、寄生、白芷、紅花、蘇木、艾葉、威靈仙, 加用決明子、何首烏調脂, 各15 g)溫開水37~40℃, 浸泡20~30 min, 2次/d, 建議每10 d為1個療程, 6個月后復查下肢血管彩超。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治療后10 d癥狀改善情況[完全改善: 患肢癥狀消失;顯著改善:患肢癥狀明顯改善;改善:患肢癥狀改善;無變化: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死亡:患者死亡。總有效率=(完全改善+顯著改善+改善)/總例數(shù)×100%。顯效率=(完全改善+顯著改善)/總例數(shù)×100%]。6個月后復查下肢血管彩超, 觀察下肢動脈血管狹窄情況, 結果分為狹窄30%~49%、50%~69%、70%~89%、≥9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后治療組顯效率56.86%略高于對照組39.39%,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2.16%明顯高于對照組75.7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治療后6個月治療組下肢動脈血管超聲狹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導致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高危因素主要是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吸煙等導致的脂代謝異常, 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 動脈血管內(nèi)皮損傷, 脂質沉積于血管壁, 血小板粘附、聚集使血管壁粥樣斑塊形成[2-6]。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 動脈中層變性和繼發(fā)血栓形成而逐漸產(chǎn)生管腔閉塞, 使下肢發(fā)生缺血, 隨著年齡增大而加重[7]。
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目的在于增加肢體血液供應、尤其是微循環(huán)的供血, 緩解缺血狀態(tài), 改善癥狀, 提高生活質量。中藥熏洗治療過程中, 借助藥力和熱力, 達到溫經(jīng)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中草藥加熱后其中如生物堿、氨基酸、苷類、植物抗生素、鞣質和各種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散發(fā)到水中, 熏洗時濕潤的熱氣能加速皮膚對藥物的吸收, 皮膚溫度的升高可使皮膚微小血管擴張, 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huán), 達到遍布全身組織器官發(fā)揮治療作用的目的[8]。又可促使組織蛋白微量變性、分解, 形成組織胺、血管活性肽等血管活性物質, 使細胞內(nèi)外的物質交換增加, 線粒體過氧化酶活性增強, 抗氧化能力提高, 起到調節(jié)血脂功效。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 降低血管的炎性反應, 降低動脈硬化進展。促進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通暢。老年人活動少, 血液循環(huán)減慢, 多寒凝血滯, 胃腸功能差, 口服藥物不良反應較多, 所以更適合中藥熏洗等外治療法[9]。且其簡單易行, 物美價廉, 容易接受[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經(jīng)過治療后治療組顯效率56.86%略高于對照組39.39%,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2.16%明顯高于對照組75.7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治療組下肢動脈血管超聲狹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之, 抗血小板藥物聯(lián)合中藥熏洗治療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具有良好療效。
參考文獻
[1] 宏亞麗, 袁岳鵬. 歸蛭通絡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37例. 西部中醫(yī)藥, 2015(4):118-119.
[2] 張林強. 糖尿病發(fā)生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危險因素分析. 天津醫(yī)科大學, 2015.
[3] 吳慶華.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藥物治療及評價.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6, 36(12):1256-1259.
[4] 姜卓彤. 2型糖尿病并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相關因素研究與中藥療效評價.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 2016.
[5] 李浩杰, 張建強, 王淑衛(wèi), 等. 中藥熏洗為主治療肢體動脈硬化閉塞癥81例. 河北中醫(yī), 2004, 26(12):900-901.
[6] 黃東華. 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應用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診斷價值研究.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16, 23(4):371-372.
[7] 魏敏, 李然. 低頻脈沖磁療治療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觀察.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 9(31):87-88.
[8] 葉弘, 臧曉鷺. 中藥熏洗輔助治療以靜息痛為主訴的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30例. 中國老年學, 2013, 33(16):4041-4042.
[9] 張希全, 凌寶存, 潘曉琳, 等. 多種介入技術聯(lián)合治療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0(2):156-160.
[10] 劉海勇, 趙俊卿, 顧學昌. 抗血小板藥物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影響的對比研究. 中南藥學, 2013(12):893-896.
[收稿日期:2017-0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