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勤麗+張桂輝+李正梅
【摘要】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管理在兒童康復病房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76例合并有腦損傷的早產兒, 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8例。觀察組患兒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早產兒干預12個月后智能DQ各項指標、神經行為能力以及家長滿意度。結果 干預后, 觀察組患兒智能DQ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神經行為能力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Infanib評估結果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長滿意30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0例;對照組家長滿意21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9例。觀察組家長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76.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性化護理管理可提高早產小兒的治療積極性和順應性, 從而提高了患兒的智力發育及運動發育, 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管理;早產;智力發育;早期康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8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umanized nursing management in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wards. Methods A total of 76 premature infants with brain dam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umanized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dicators of intelligent DQ, neurobehavioral ability, neurobehavioral ability and parental satisfaction degree after 12 months of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indicators of intelligent DQ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neurobehavioral abilit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infant neurological international battery (INFANIB) evaluation resul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30 parental satisfaction cases, 8 basic satisfaction cases and 0 dissatisfaction cases, which were 21, 8 and 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parental satisfaction degree as 100.0% than 76.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Humanized nursing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nthusiasm and compliance of premature infant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mental development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Humanized nursing management; Prematur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Early rehabilitation
人性化護理是將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護理中[1]。本院通過對兒童康復病房的早產兒進行人性化護理的管理建立了一整套的服務理念。早產兒是指胎齡<37周出生的胎兒, 由于早產兒各方面由于未足月, 適應能力及器官的免疫功能等均發育低下, 對外界的環境適應能力較低, 故易發生感染、呼吸窘迫及顱內出血等[2]。研究顯示, 人性化護理管理在兒童康復病房早期康復過程中可有效提高患兒的智力, 本科室通過納入本院兒童康復病房治療的患兒, 進行人性化護理管理取得不錯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合并有腦損傷的早產兒76例, 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8例。endprint
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新生兒學》[3]診斷標準;②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年齡>6個月的患兒;②有嚴重其他系統疾病的患兒;③不愿意接受本臨床研究。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對早產兒進行常規的早期康復及育兒指導, 包括喂養的指導, 預防注射及輔食指導, 及時隨訪, 囑家長進行早期的強化訓練, 并定期復查。
1. 2.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兒童人性化護理管理。①護理風險管理:明確可能出現的風險后并進行風險評估;對護理風險進行定量分析和描述, 包括護理風險發生率、損失程度, 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確定危險等級。②康復病房管理:注意保持病房通風, 溫度22~24℃, 濕度50%~60%, 隔天進行空氣消毒1次。③作業療法:盡量縮短操作時間, 減輕患兒的恐懼感。4月齡后以上肢的精細功能訓練為主, 采用選擇性作業活動, 如讓患兒抓不同質地、形狀、大小的玩具, 刺激其感覺, 活動其手指功能等, 重視作業療法的重要性。④家長參與:護士主動接觸家長, 向家長介紹原因, 檢查、治療方案及預后情況, 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消除其緊張焦慮心理。
1. 3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于干預后借助GESELL發育量表[4]與Infanib量表[5]進行智商發育與運動發育測評。采用本院自行設計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家長滿意度, 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智能DQ值比較 干預后, 觀察組患兒智能DQ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神經行為能力比較 干預后, 觀察組患兒神經行為能力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兒Infanib評估結果比較 干預后, 觀察組患兒Infanib評估結果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家長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家長滿意30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0例;對照組家長滿意21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9例。觀察組家長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76.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2090, P<0.05)。見表4。
3 討論
早產兒由于未能完全發育, 出生后伴隨神經系統的缺陷及運動功能的低下, 主要表現為智力低下、發育遲緩等, 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6]。隨著醫學與護理的提高, 對早產兒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人性化護理管理對早產兒的大腦及行為智力發育及視力的矯正具有一定的優勢[7]。人性化護理管理為患兒制訂個性化、整體化的護理模式, 其核心是以人為本, 更好的滿足患兒及患兒家長對治療的需求。發育期的大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生后4月齡內, 大腦神經細胞處于生長旺盛期, 主要表現為樹突增多以及神經髓鞘形成和發育, 此時腦損傷部位給予足夠的運動和感覺刺激后可促進腦細胞的發育和髓鞘的形成[8-10]。本研究結果顯示, 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神經行為能力、智能DQ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于3、6月齡時Infanib評估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家長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人性化護理管理可有效的提高早產兒的智力發育, 明顯改善其運動和智能發育, 當然治療過程中還應強調與家長配合, 嚴格按照制訂的方案進行治療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肖曙光, 李麗媛, 陳艷, 等. 人性化護理管理在兒童康復病房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0, 16(27):31-32.
[2] 賈系群, 劉翠青, 夏耀方, 等. 早產兒并發癥臨床分析.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5, 36(1):24-26.
[3] 邵肖梅, 葉鴻瑁, 邱小汕. 實用新生兒學.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101.
[4] 姜麗娜, 李明, 邊旸. Gesell問卷用于評價小兒神經發育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5(13):1133-1135.
[5] 羅芳, 陳正, 馬曉路, 等. Infanib對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出院早產兒早期運動發育及預后評估.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3, 15(1):5-8.
[6] 韓炳娟, 鄒卉, 韓炳超, 等. 早產兒早期干預的研究進展.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7):1146-1148.
[7] 宋玲. 國內護士長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應用進展.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6):109-111.
[8] 于穎, 何青, 任春惠. 早期干預對早產兒智能發育的影響.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0, 8(2):119-120.
[9] 沈玉祥.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小兒內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3(7):769-770.
[10] 程相果. 人性化護理管理在兒童康復病房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8):254.
[收稿日期:2017-0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