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
【摘要】 目的 探討普外科臨床中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護理要點及應用價值。方法 11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 隨機分為常規組(給予常規性護理)和觀察組(在常規性護理基礎上實施圍術期全面護理), 各55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住院時間、有效率、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住院時間均優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有效率、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9.340、7.040, 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9.09%低于常規組36.3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11.647, P<0.05)。結論 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可以改善護理質量, 提高治療有效率和滿意度,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普外科;急性闌尾炎;臨床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110
急性闌尾炎屬于普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我國發病率約為9.0%[1]。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闌尾點壓痛、轉移性右下腹痛和反跳痛等, 目前多采用手術結合抗菌藥物的方法進行治療。闌尾炎易誘發多種并發癥, 如術后出血、切口感染、穿孔、局限性或彌漫性腹膜炎等[2, 3]。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案對于減輕患者痛苦、改良手術預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為了研究這一課題, 作者對本院110例患者進行了實驗, 相關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2~10月收治的11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 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 各55例。其中, 常規組男31例, 女24例, 年齡18~50歲, 平均年齡(33.6±5.5)歲, 就診時距發病時間0.5~2.5 h, 平均時間(1.3±0.8)h;單純性闌尾炎27例, 化膿性闌尾炎18例, 壞疽穿孔性闌尾炎10例。觀察組男33例, 女22例, 年齡18~49歲, 平均年齡(33.5±5.3)歲, 就診時距發病時間0.5~2.3 h, 平均時間(1.2±0.9)h;單純性闌尾炎26例, 化膿性闌尾炎16例, 壞疽穿孔性闌尾炎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性護理, 包括入院指導、病情評估、加強基礎護理、健康宣教、預防感染和褥瘡等并發癥、密切患者患者臨床癥狀變化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性護理基礎上實施圍術期全面護理措施, 具體方案如下。
1. 2. 1 術前護理 詢問患者病情并做好初步評估, 并據此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指導患者進行胃腸減壓, 以及咳嗽、排便的方法, 禁止劇烈運動;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 向患者說明手術的方法和預期效果等, 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叮囑患者術前禁食、禁水、禁止灌腸以免闌尾穿孔等;準備好手術所需器械、敷料和藥品等。
1. 2. 2 術中護理 術中注意為患者遮蓋、保暖, 并調整手術室至合適溫度, 避免患者受冷;協助醫師尋找和切割闌尾;協助醫師插入引流管進行引流。
1. 2. 3 術后護理 指導患者取平臥位, 頭部偏向一側, 避免嘔吐物倒流;監測各項生命體征, 詢問患者是否有惡心、嘔吐、腹脹等不適感, 及時進行處理。
1. 2. 4 并發癥護理 切口感染是急性闌尾炎的常見并發癥, 因此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程, 及時對切口周圍進行消毒和更換引流袋, 以免感染;若患者出現血壓驟降、體力不足及引流量過大情況, 提示術后出血, 護理人員應及時告知主治醫師, 并協助采取急救處理措施;注意觀察患者癥狀變化, 如果有高熱、腹痛腹脹癥狀, 提示腹腔膿腫, 可指導患者采取半坐臥位, 做好引流工作。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滿分100分, 85分合格)、住院時間、有效率、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和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為(90.2±11.8)分、住院時間為(8.2±2.5)d, 均優于常規組的(88.0±10.1)分、(10.5±1.9)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 2 兩組患者有效率、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有效53例(96.4%)、無效2例(3.6%), 滿意54例(98.2%)、不滿意1例(1.8%);常規組患者有效42例(76.4%)、無效13例(23.6%), 滿意46例(83.6%)、不滿意9例(16.4%);觀察組患者有效率、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9.340、7.040, P<0.05)。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常規組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20例, 其中切口感染7例, 粘連性腸梗阻5例, 術后出血4例, 排尿困難4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6.36%;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5例, 包括切口感染2例, 排尿困難2例, 術后出血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9.09%。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11.647, P<0.05)。
3 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普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 與遺傳、飲食、局部感染等多種因素相關, 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護理不當可誘發多種并發癥, 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4-6]。急性闌尾炎的護理包括以下關鍵點:術前患者資料和病情的綜合評估以及心理護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以及引流液的性質等, 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7-10]。endprint
本實驗從術前、術中、術后和并發癥護理幾個方面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圍術期全面護理, 數據表明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住院時間均優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有效率、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9.340、7.040, 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9.09%低于常規組36.3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11.647, P<0.05)。陳定蓉[8]對96例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實驗, 其結果與本實驗一致。
綜上所述, 圍術期綜合護理可以改善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護理質量, 提高治療效果和滿意度, 利于患者康復出院,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偉耀, 鄧惠玲, 朱峰正, 等. 急性闌尾炎CT檢查的輔助診斷價值及鑒別診斷思路.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3, 20(12):1414-1416.
[2] 董楠男. 普外科臨床中急性闌尾炎臨床護理效果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31):224-225.
[3] 楊曉暉. 結構式心理護理干預對腹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的效果觀察. 社區醫學雜志, 2016, 14(6):79-80.
[4] 魯晶. 品管圈護理管理對普外科手術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效果研究.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4):193-194.
[5] 向瑜, 鮑惠英, 徐嫻, 等. 普外科中整體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5, 15(36):7165-7167.
[6] 王立鳳, 邱曉新, 許晗. 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中的應用評價. 中國醫藥指南, 2013(22):34-36.
[7] 孔冠群, 陳煥儀, 郭間開. 圍術期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并發癥的影響.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5(8):1215-1216.
[8] 陳定蓉. 普外科臨床中急性闌尾炎臨床護理分析. 中國衛生產業, 2014(17):60-61.
[9] 王洪菊. 普外科臨床中急性闌尾炎臨床護理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3, 7(8):186.
[10] 俞衛華. 普外科臨床中急性闌尾炎臨床護理分析.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4):332.
[收稿日期:2017-0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