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鐵路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李妍
在我國經濟發展當中,各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相對而言仍然存在差距較大、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國也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戰略措施,其中以不斷完善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效果和作用。以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再結合當下“一帶一路”的戰略,必定會帶來非常突出的經濟、社會效益。而針對鐵路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能否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二者是否能夠協調發展等問題,本文將結合朔黃鐵路沿線區域發展的實例展開深入的探究。
在區域經濟發展當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直接關系到區域的發展能力,而在當前鐵路高速發展的時代,區域的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更是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若鐵路線路交通出現滯后,在當前物流、客流市場要求極高的形勢下,都是非常不利的,最終對區域經濟發展也會有不利的影響。因此,鐵路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二者之間必須相互協調,以下針對二者相互的關系及相互作用進行了探討,并結合朔黃鐵路沿線區域發展實例,探究二者如何有效協調發展。簡單而言,如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滬寧杭區域經濟、環渤海區域經濟等,均可代表區域經濟,也能體現出區域經濟的特征。
鐵路基礎設施。鐵路基礎設施可以認為是滿足鐵路運輸需求的鐵路運輸通道和運輸節點的硬件設施,具體包括鐵路線路和鐵路樞紐、車站、列車等相關硬件條件與基礎。鐵路基礎設施是一個城市、縣城應當具備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這一基礎設施的建設無疑對城市功能的提升,對促進生產、生活均有非常大的益處,并且是直接對城市、區域發展產生極大影響的部分。
區域經濟。區域經濟是相對國家經濟的一個概念,主要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間范圍內,各種經濟活動的總稱。區域經濟以客觀地域單元為基礎,形成地域經濟綜合體,因此其特征也十分明顯,即區域經濟的地域性、綜合性以及開放性非常突出。
在我國發展及經濟建設當中,鐵路基礎設施是推動區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從當前我國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總體現狀來看,鐵路建設已經形成了比較系統和完善的網絡,并且鐵路運輸速度、效率有了極大的提升,由此為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溝通往來建立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在這一背景下,鐵路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就二者相互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鐵路基礎設施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我國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現狀。鐵路運輸具備安全、運輸能力大等優勢,是我國眾多交通運輸方式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就鐵路這一基礎設施的建設而言,依據2016-2025年的規劃,2020年鐵路網建設規模將達到15萬公里,高速鐵路達3萬公里,覆蓋率將達80%。目前鐵路建設中“四縱四橫”鐵路客運專線已經建成,城際之間的鐵路建設仍然在全面開展。此外,我國當前的鐵路基礎設施建設也存在幾點比較突出的問題,如鐵路發展與高速公路相比還比較緩慢,高速鐵路的“八縱八橫”網絡還未構建,部分城市群在城際鐵路的建設方面還處于空白期,并且與發達國家的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相比,鐵路網密度目前還是126km/萬km2和0.8km/萬人,還未達到發達國家的層次。

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在當前我國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年基本情況下,其對各區域經濟發展既有直接影響,也有間接的影響。首先,在直接影響當中,鐵路基礎設施作為區域內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基礎部分,能夠產生和創造出相應的經濟價值,如鐵路運輸帶來的經濟價值,車站的相關基礎設施的運營如餐飲店、酒店等的運營產生的經濟收入等等,均屬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部分,直接促進區域經濟收入的增加。其次,鐵路基礎設施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的間接影響同樣非常突出,對此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鐵路基礎設施建設過程當中,必定會投入一定的資金、技術等,需要的鋼鐵、木材、機械設備數量也會相應增加,由此實現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帶動與之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在鐵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區域內的交通運輸條件及環境能夠逐步改善,這對區域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而言,可有效降低運輸的成本,區域與外界之間的聯系則能夠進一步加強,從長遠來看也能夠吸引更多資本、人才等的流入,并且對區域內各產業集群或者擴散也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區域內的產業發展規模化、現代化程度提高,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必然會增加,由此不斷實現區域經濟的發展。
關于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以下主要從高速鐵路建設對我國東部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具體分析。
在我國東部區域發展當中,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其中高速鐵路的建設非常發達,以京滬高鐵為例,該鐵路線路從北京至上海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和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在這一高速鐵路線路建設范圍內,僅江蘇省的GDP增長就十分迅速,該省2010年至2016年GDP由41425.4億元上升為76086.2億元。另外,在高速鐵路建設及帶動下,區域內的城市在產業發展上也逐漸形成了產業互補的形勢,例如山東省的幾個主要城市與京滬在第三產業上的互補等,極大推動了區域的經濟發展。由此可見,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而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非常大。
區域經濟對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
我國區域經濟劃分及發展情況分析。為提升和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以區域的經濟發展實現這一目標是重要且關鍵的舉措。而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劃分當中,從地理位置角度出發分為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區域。這三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東部區域發展非常迅速,中部地區發展則相對緩慢,西部則由于自然地理、社會人文等眾多因素影響,發展相對滯后,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比較大。就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看,自十八大之后,在“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等相關發展戰略之下,各區域經濟發展的開放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并且各區域之間的聯系也得以進一步加強。此外,當下我國針對西部區域、問題區域以及弱勢區域也給予了更多的政策扶持,如對貧困地區開展了精準扶貧的行動。
當然,在當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當中,具體存在的問題也有以下幾點:東、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已經形成的差距使得區域之間協調發展的難度加大;區域經濟發展當中的區域產業結構趨于同化,自身區域經濟發展特色不突出,面臨重復建設的問題;區域經濟發展當中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區域經濟發展部分區域仍然面臨人才、資金、技術等各方面的不足,并且“資源換增長”模式普遍存在。
區域經濟發展對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綜合上述對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的梳理,就其對區域內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產生的影響和作用而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區域經濟發展為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資金的支持:區域內要進行更加完善的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如建設城際鐵路、高速鐵路等,政府由于區域經濟發展而財政收入增加,則可以為其建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在這方面的投資額擴大則也能夠極大促進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可以為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技術的支持:在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在現今高鐵迅速發展的時代,其對技術的需求非常迫切。例如,電氣控制技術、勘探技術等等,并且鐵路建設對這些技術的應用要求十分嚴格。而在區域經濟發展之下,更多技術性人才、技術的引進以及資金的支持等對提升鐵路建設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區域經濟發展通過鐵路運輸的擴大促進其基礎設施建設:當區域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其中的鐵路運輸業在一定程度上也將會得到相應的發展,鐵路貨運、鐵路客運均會有所發展,如此也不斷促進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有更高的要求,其運營管理水平也會不斷提升。另外,區域經濟發展帶動鐵路運輸發展從而也能夠促進鐵路基礎設施在結構、質量等方面的提升。最終,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層次得以整體提升。
根據以上鐵路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二者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分析,不難看出二者主要以及層面的影響為主,基于此二者具體如何實現協調發展也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在這方面以下主要結合朔黃鐵路及其沿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展開深入的探究。
鐵路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關系,而二者要實現相互協調發展,實際上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下以朔黃鐵路及其沿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為例進行具體的策略分析。
朔黃鐵路及其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分析
朔黃鐵路為神黃鐵路的構成部分,其線路走向為東西方向,從河北黃驊港口至山西神池,其正線總長度位594公里,是我國鐵路干線當中的I級干線以及煤炭運輸專線,該鐵路線路的年運輸能力遠期可達4.5億噸,屬于國內罕見的2萬噸重載鐵路,最高時速150公里。朔黃鐵路在我國西煤東運當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解決的是神木、東勝榆林、府谷地方的煤炭外運問題。因此,在該鐵路沿線當中,涉及到的山西等省份的幾個主要城市發展依托煤炭運輸經濟增長也比較快速。
此外,由于朔黃鐵路主要用于煤炭的運輸,創造的經濟效益較大,針對過去因煤炭運輸帶來區域城市環境問題有更多的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用于改善區域發展的基礎環境,以及改善鐵路基礎設施,由此進一步提升朔黃鐵路沿線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朔黃鐵路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步提升了一個層次。另外,朔黃鐵路運營過程中,面對煤炭市場出現低迷的情況下,該鐵路運輸基礎建設進行業務的拓廣,以非煤炭運輸的方式實現區域內的經濟發展。
總而言之,在朔黃鐵路建設、運營過程當中,其不僅對沿線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保證華東、東南沿海地區能源供應、擴大我國煤炭出口能力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鐵路建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策略
基于朔黃鐵路及其沿線區域經濟發展的情況,促進鐵路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以不斷完善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方向,帶動區域經濟的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為此,首先可以依靠當前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如節能技術、先進的電氣控制技術等建立環境友好型的鐵路車站、列車等運營條件和環境,以此帶動區域經濟的長遠發展;加快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盡快實現區域范圍內城際鐵路、高速鐵路等的發展建設,并且在技術進一步、管理進一步上提升鐵路列車運行的速度、效率,朝著“客運快速化、貨運能力強化、城市圈(群)城際化、路網覆蓋擴大化”的方向發展建設,由此逐步實現區域相互之間的協調發展;從其他方面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如從區域內的特色出發例如山西煤炭行業發展帶動鐵路運輸發展,進而在鐵路基礎建設方面進行完善,由此實現二者協調發展。為此,可以充分結合區域的地理文化特色,發展與之相關的特色經濟,不斷提升區域內經濟收入水平,從而為區域內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技術等的支持;通過在區域內營造較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盡可能避免出現地域保護主義的發展,以良好的環境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例如鐵路企業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投資支持下重視鐵路建設質量和水平,高效利用資金、技術等,由此不斷促進鐵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在當前“高鐵時代”,以做好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運營管理,實現鐵路基礎設施建設作用發揮的程度,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綜上所述,整體而言若區域內的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發達,其帶來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無疑是巨大的,從目前來看我國鐵路相關事業發展處于上升階段,因此由于鐵路發展帶來的區域經濟發展也是非常突出的。當然,為確保鐵路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首先應當有清醒的認識,結合區域自身情況找到二者協調的關鍵所在,進而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措施,既體現區域特色經濟的發展,又實現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對此,以上從多個方面并結合實例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希望可以就這二者的協調發展帶來一定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朔黃鐵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朔黃發展大廈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