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弓長
守拙
文/弓長

守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生活態度。有了這樣的人生定力,就能擺脫私欲的羈絆,視名利淡如水;就能戰勝前行路上的挑戰,一步一個腳印,拾級而上、奮力攀登。
守拙不僅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智慧,日日積累,久久為功,方見其真章,享其果實。
齊白石年過九旬,發現自己畫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練描紅,臨摹歷代名畫經典。兒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紅這般初級的東西?”旁人更是戲為“呆拙”。描紅乃初學者入門功課,是“小兒功”。而這位書畫名家,卻臨池不輟,焚膏繼晷,從最基礎的一筆一畫,虔誠砥礪,法度嚴謹,回爐作業。
武林道語“入門先站三年樁”,樁基功底不牢,終生僅能花拳繡腿。干事創業,唯有務實歸真、沉穩內斂,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氣躁、急于求成,到頭來只能“山河依舊”。車著明在瞬息萬變的數據王國里,是火箭騰飛的護航者,扎根川西大涼山21年,潛心航天發射數據處理研究,托舉70顆衛星奔向太空。在曲折瑰奇的人生路上,他是不知疲倦的奔跑者,從一名中專生,自學考上大專、本科、研究生,成為火箭數據處理專家;從湘西貧窮的小山村跑到縣城,再到省城,再甘愿跑到大涼山深處。在平凡單調的生活中,他是抱樸守拙的苦行僧,他的《數學手冊》用了28年,已泛黃脫頁;他家的地板用了20年,已褪色開裂。為了少年時的讀書夢,他凌晨3時爬起來學習,困得睜不開眼睛,就把頭扎到冷水里。為了航天夢,他一次次向未知領域發起沖刺,實現了發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一章三遍讀,一句十回吟”,是讀書求學之拙。多少人正是用這樣的笨功夫,實現了學養質的提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干事創業之拙。不下苦功、不打牢基礎,就不可能采擷到成功的果實。“功成不必在我”,唯有這樣的胸襟和氣度,才能獲得人們心靈深處的掌聲。
不少人總是習慣于投機取巧,不想腳踏實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實勁,而是自覺不自覺地把人生寄望于形形色色的機會,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樹樁上。實踐中,有的喜歡抄近道,耍小聰明,見事有利可圖便一窩蜂,聽說有一本萬利之事便趨之若鶩,其結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會截彎取直,更不會見“機”行事,而是遵循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躬行自明,身體力行”的笨辦法。與借助他人之力的捷徑相比,固然稍顯拙陋,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實現個人學業的進步、事業的成功,必然需要善守讀書求學之拙,干事創業之拙。
世界上只有雄鷹和蝸牛能到達金字塔頂。守拙,歸根結底是要當老實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觀規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創業,以拙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