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敏(嵩縣人民醫院 腦外科 河南 洛陽 471400)
顱腦損傷致急性腦疝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
段志敏
(嵩縣人民醫院 腦外科 河南 洛陽 471400)
目的 分析顱腦損傷致急性腦疝的手術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嵩縣人民醫院收治的顱腦損傷所致急性腦疝患者68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組,對照組34例,采用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觀察組34例,采用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顱腦損傷所致急性腦疝患者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
顱腦損傷;急性腦疝;聯合內外減壓;大骨瓣開顱減壓
顱腦損傷作為臨床醫學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損傷,其患者病情較為危急,若不及時予以治療,清除其顱內壞死組織及血腫積液,極易導致患者出現急性腦疝,使其病情有所惡化[1]。隨著近些年來臨床醫學的不斷進步,有關該病的臨床治療方法亦逐漸多樣化[2]。此次研究特選擇嵩縣人民醫院近年所收治的顱腦損傷所致急性腦疝患者為對象,分組治療,以觀察不同治療方法對于該病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嵩縣人民醫院收治的顱腦損傷所致急性腦疝患者68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為18~63歲,平均(40.6±10.7)歲;其中跌墜所傷者9例,擊打所傷者6例,交通事故所傷者19例。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為17~62歲,平均(40.1±10.6)歲;其中跌墜所傷者8例,擊打所傷者8例,交通事故所傷者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建立靜脈通道并靜脈滴注止血藥物,同時保證其呼吸通道暢通,做好相應術前準備工作(剃頭、配血、導尿),并以CT確定患者病變位置。給予對照組患者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在手術期間對患者顱內壞死組織以及殘存血腫積液予以清除,并以人工腦膜減張縫合法關閉顱腔。觀察組采用聯合內外減壓術:采用標準大骨瓣切口,清除患者體內顱內血腫塊。考慮到部分患者存在顳葉挫裂傷或是額葉前端腦挫裂傷情況,在手術期間還應當將挫裂腦組織予以清除,以便于腦組織恢復。打開腦干周圍池蛛網膜,釋放腦脊液,隨后以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若患者存在雙側瞳孔散大情況,則應借助于顯微鏡立即實施小腦幕切跡切開手術,并對患者切跡緣的滑車神經做好相應保護。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2.2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急性顱腦損傷的患者在發病初期,多有顱內壓持續升高現象存在,受此影響,患者的顳葉鉤回以及海馬回均會因受壓而逐步下移,繼而形成急性腦疝。急性腦疝會導致人體的大腦后動脈處于嚴重受壓狀態,并引發腦干缺血以及腦功能受損等癥,造成不可逆損害甚至危及生命[3]。為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必須給予患者及時早期手術治療,以幫助患者有效緩解其顱內高壓,從而避免由此所帶來的繼發性腦損害,進而降低急性顱腦損傷的致殘率及病死率[4]。研究指出,相較于內科治療而言,外科手術在顱腦損傷所致急性腦疝的臨床治療中具有更為理想的應用效果,其中應用較多的便是大骨瓣開顱減壓以及聯合內外減壓兩種[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聯合內外減壓術作為急癥手術的一種,能夠在短時間內解除患者顱內血腫情況,并將其壞死腦組織予以清除,從而幫助患者盡快恢復病體,進而使其腦組織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而正是由于患者的腦組織及其對應功能恢復正常,因此患者將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預后。
綜上,給予顱腦損傷所致急性腦疝患者聯合內外減壓術,可提高臨床效果。
[1] 孫勝玉.重型顱腦損傷致中央型腦疝的手術治療[J].中華創傷雜志,2016,32(6):506-509.
[2] 楊惠榮.中重度顱腦損傷繼發急性腦梗死的相關危險因素和預后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3):66.
[3] 黃先敏.急性顱高壓所致腦疝的CT診斷和臨床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9):123.
[4] 楊榮.淺談顱腦損傷并發腦疝的觀察急救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70):303.
[5] 趙玉軍.爆炸致急性顱腦創傷臨床特點及救治經驗探討[J].重慶醫學,2016,45(31):4411.
R 651.1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6.058
2017-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