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超(河南能源鶴煤公司總醫院 手術室 河南 鶴壁 458000)
經肌間溝頂點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在鎖骨骨折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李安超
(河南能源鶴煤公司總醫院 手術室 河南 鶴壁 458000)
目的 觀察經肌間溝頂點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在鎖骨骨折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能源鶴煤公司總醫院行手術治療的鎖骨骨折患者13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行常規C6橫突阻滯麻醉,觀察組采用肌間溝頂點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統計對比兩組麻醉效果及鎮靜效果(Ramsay)評分。結果 觀察組優良率為95.38%(62/65),高于對照組的69.23%(45/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1、2 h,觀察組Ramsay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肌間溝頂點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用于鎖骨骨折術中,可有效緩解術中患者疼痛感,效果顯著。
肌間溝頂點臂叢神經阻滯;鎖骨骨折;效果
間接或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鎖骨骨折,其臨床表現為骨折處腫脹、畸形、骨折近段上翹、上臂連同肩下墜,可引起鄰近骨與骨關節損傷,同時可引起肩鎖、胸鎖關節分離及肩胛骨骨折。藥物治療鎖骨骨折已難以奏效,只能通過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目前,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已廣泛用于上肢及肩部外科手術中[1]。本研究將經肌間溝頂點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應用于鎖骨骨折患者中,探究其麻醉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能源鶴煤公司總醫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鎖骨骨折患者130例,穿刺部位無感染、破損,無嚴重心肝腎類疾病,依據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均為Ⅰ~Ⅱ級,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65例,男32例,女33例,年齡為22~64歲,平均(34.12±8.19)歲,體質量為48~80 kg,平均(59.46±7.18)kg。觀察組65例,男31例,女34例,年齡為23~66歲,平均(34.55±8.07)歲,體質量為50~81 kg,平均(59.14±7.37)kg。兩組性別、年齡、體質量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 兩組均行手術治療,均于術前30 min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0.1 g,入手術室建立常規靜脈通道,輸注乳酸林格液,同時予以心電圖、血壓及心率監測,常規消毒。
1.2.2 對照組 選取環狀軟骨平線與胸鎖乳突肌后緣交叉點,采用7號長度為3 cm針向尾、背側方向刺入,將針尖固定于頸6橫突處注入局麻藥20 ml,后繼續將針刺至橫突尖部,患者此時可有酸、脹等不適感,此時觸碰骨質即為C6橫突(C6橫突為最大橫突,部分患者可體表觸及,較易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375%布比卡因與20 ml 1%利多卡因,若神經阻滯效果于20 min后未達手術要求,靜脈注射2 μg/kg芬太尼。
1.2.3 觀察組 予以肌間溝頂點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以肌溝間同環狀軟骨間交叉點為穿刺點,垂直進針至皮膚,緩慢進入,確保深度為0.5~2.0 cm,控制進針角度及深度,若出現突破感,需立刻回抽,確保無空氣、血液及腦脊液,后注入濃度為1.6%利多卡因、0.25%丁卡因及局麻麻醉液14~18 ml。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判定:手術順利完成,麻醉效果良好,麻醉肌肉松度滿意、阻滯范圍廣,無并發癥為優;手術效果及麻醉肌肉松度欠佳,阻滯范圍窄,術中有疼痛感需借助鎮痛類藥物完成手術為良;阻滯范圍較窄,有明顯疼痛感、煩躁,肌松效果較差,予以鎮痛藥物亦無法順利完成手術,被迫改變麻醉方式為差。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②鎮靜效果采用Ramsay評分:1分為不安靜、煩躁,2~4分為鎮靜滿意,5~6分為鎮靜過度[2]。

2.1 麻醉效果 觀察組優良率為95.38%(62/65),高于對照組的69.23%(45/65)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266,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n,%)
2.2 Ramsay評分 術中1 、2 h,觀察組Ramsay評分為(2.33±1.06)、(2.17±0.04)分,均優于對照組的(3.48±0.15)分、(2.94±0.1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8.661,P1=0.000;t2=42.636,P2=0.000)。
既往臨床常規鎖骨骨折術中麻醉阻滯效果不甚理想。多數患者術中需借助鎮痛類藥物方可使手術完成,給患者帶來嚴重身心痛苦。由于鎖骨內側受鎖骨上神經支配,外側受臂叢神經支配,由臂叢神經解剖結構可知,其主要包括上、中、下3個主干。研究發現若對肌間溝部位神經行麻醉阻滯,可使臂叢上、中、下神經獲得較好阻滯效果[3]。
臂叢是由C5~C8與T1脊神經前支組成,支配上肢絕大部分感覺和運動。臂叢神經阻滯已有上百年歷史,其方法是將局麻藥注入神經周圍間隙,從而擴散至其延間隙。此阻滯法局麻藥用量及注射部位可決定其阻滯范圍,術中只需穿刺1次,便可達效果。相關研究顯示,肌間溝頂點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不會發生全身麻醉誤吸情況,可程度減少麻醉并發癥,簡單易行[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優良率較對照組高,術中1 、2 h,觀察組Ramsay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經肌間溝頂點臂叢神經阻滯麻醉鎖骨骨折術患者,可降低患者術中疼痛感。
綜上,對鎖骨骨折患者行經肌間溝頂點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效果顯著,具有較高推廣應用價值。
[1] 高健,沈志敏,續斌,等.多維塑形鎖骨鋼板固定治療鎖骨中段骨折與術后骨不連的關系探討[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3):418-420.
[2] 李琳,殷媛,劉麗君,等.臂叢復合頸叢神經阻滯麻醉在鎖骨骨折手術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21):59-61.
[3] 龍文平,胡俊梅,胡宇,等.兩種方法進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效果對比[J].西南國防醫藥, 2016,26(5):553-555.
[4] 閻軍.68例肌間溝法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用于鎖骨骨折手術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4,4(29):97.
R 61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6.067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