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曼
(湖北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字幕翻譯用于翻譯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孫 曼
(湖北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翻譯教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影視字幕翻譯不同于傳統的文本翻譯,它具有多模態性,要求綜合運用翻譯法,而且能對觀影者產生動機上、注意力上和情感上的影響,因此可應用于普通高等院校英語專業的翻譯教學。影視字幕翻譯的試點教學表明,字幕翻譯教學可以靈活應用于課堂教學和遠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聽譯能力;要把字幕翻譯更好地應用于英語教學,需要設計用于教學的字幕翻譯軟件,創建相應的門戶網站。
字幕翻譯;翻譯教學;字幕編輯軟件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要求,本科階段的翻譯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實際翻譯能力為目標。但是,當下翻譯教學的實際卻體現出與學生及社會發展的需求之間的差距:學生所學的翻譯理論與日常翻譯實踐脫節;學生想學的內容和課堂傳授的知識脫節[1],學生覺得課堂上沒學到實際有用的東西,畢業后很難從事職業翻譯活動。[2]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要適應社會發展和用人市場的需求。翻譯學習歷來注重實踐,但這句話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流于形式。傳統的翻譯教學由于翻譯教材落后、譯例陳舊等客觀原因,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無法勝任現實社會的翻譯活動。雖然現在翻譯教學的改革也在全面進行,但是學生參加社會翻譯實踐的機會還是比較少。據筆者觀察,只有一些主觀能動性較強的學生會參加各類筆譯或口譯證書的考試,在一些翻譯公司做兼職或參加影視字幕組的自娛自樂。麻爭旗教授在2012年全國首屆影視翻譯論壇上指出,大學不是作坊,大學的主要職能有三:(1)生產知識——理論建設,(2)培養人才——課程建設,(3)服務社會——參與實踐。影視翻譯正是一門能夠充分實現這三者相結合的新興課程。
影視翻譯涵蓋字幕翻譯(subtitling)和配音(dubbing)、譯配解說(voice-over)、媒體口譯、(戲劇中的)舞臺字幕翻譯,為聽覺障礙者配語內字幕,為視力障礙者做聲音描述等。[3]字幕和配音是當下影視翻譯中最主要的兩種方式。字幕就是在保留影視原聲的情況下將源語譯為目的語并疊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配音教學主要集中在幾所影視院校,如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配音班、同濟大學電影學院的影視配音專業。中國傳媒大學的影視譯制專業,是國內唯一提供系統影視翻譯課程的教學單位[4],另有幾所學校將影視翻譯課程列入翻譯教學計劃,如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當前,國外已有二三十所高校開設影視譯制課程,培養本科、碩士和博士人才,如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大學、英國利茲大學、英國薩里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意大利帕爾馬大學、葡萄牙萊里亞理工大學等。他們主要研究歐洲的幾種主要語言影視文本的語際翻譯(intralingual translation)和語內翻譯(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我國的影視翻譯主要集中在影視作品的語際翻譯層面,對字幕翻譯進行系統研究的時間還不長,研究方法還不確定,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國內外影視翻譯的綜述,對字幕翻譯原則和技巧的探討,多種翻譯理論在字幕翻譯中的應用,以及文化視角下的研究和影視個案分析等。[5]本課題結合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教學中的試點研究(pilot study),探討字幕翻譯在普通高等院校英語專業的翻譯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問題,并對字幕翻譯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提出建議。
1.影視文本的多模態性。影視文本的翻譯活動不同于“傳統”的文本翻譯。原因如下:(1)觀眾通過兩個信道接收信息:聽,看;(2)翻譯中顯現出來的顯著的無狀語成分;(3)視頻中語言和非語言的因素同步出現;(4)翻譯過程中視頻資料可循環放映;(5)影視翻譯可以預先借助劇本或電影腳本。
聽覺和視覺,口頭語言和非語言因素的相互結合,構成了影視文本的四個基本組成成分,即聽覺acoustic到口頭語言verbal(對話dialog),聽覺到非語言因素nonverbal (配樂score,畫外音sound),視覺visual到非語言因素nonverbal(圖像image),視覺visual到語言文字verbal component(字幕subtitles)四種時空關系,它們反映了視聽文本各模態之間呈現的關系,以及視聽文本與字幕翻譯所呈現出的多種模態之間的關系。
各模態之間要實現同步,時間和空間就會受到限制,這就跟一般的文本翻譯不同,不能逐字對譯。跟純文本翻譯要實現的語篇連貫不同,電影屏幕上對白字幕行與行之間表面上看起來是支離破碎的,但它是通過上下文語境和其他模態的幫助確立的流暢的語篇,視覺和聲音都是意義的本質組成部分,不僅僅是對語言的修飾成分。而且影視文本跟書面文本不同,影視作品都有瞬時性,一般不會倒回去重看,這一特性決定了影視語言翻譯要把握易懂的原則,譯文必須流暢通順,意義明了,盡量避免生僻的詞匯和復雜的長句,保證觀眾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抓住語句的主旨,跟上劇情的發展。
影視文本的多模態性要求學生或譯者從“絕對忠實”中解放出來,把注意力放在所聽到語言的核心思想上。而且,字幕翻譯有視覺語境(比如,人物面部表情、動作、語調),它們都較明確,都可以幫助觀眾理解涵義,因此這些因素也應該考慮到字幕翻譯中去。影視文本的這些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翻譯特征,更多地強調歸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改譯、省略、壓縮。而且學生在學習使用字幕編輯軟件把字幕添加到視頻的活動中,能體會到為什么字幕翻譯強調使用省略和壓縮的翻譯策略和技巧。因此,做字幕翻譯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翻譯意識,做到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相結合,恰當處理影片中的幽默、諷刺、文化典故、隱喻、文字游戲和多種語言共存現象。[6]
2.字幕翻譯教學是多種教學法的融合。字幕翻譯的教學活動,包含了三種廣泛應用的外語教學法:翻譯教學法、視聽法、任務型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的發展)。
對于外語教師來說,課堂教學中需要多樣的技術和教學資源,為了提高外語學習效果,視聽材料以各種方式在課堂上廣泛應用。視聽材料基于它豐富的語境,是強有力的教學工具,能對觀影者產生動機上、注意力上和情感上的影響,進而促進聽力的發展。[7]
Bates曾對視頻資料的特性進行過描述, 指出視頻是一種強大的學習媒介,如:提取信息,敘述可視化,便于學生進行識別和認同。[8]而且帶字幕的影視材料有如下特殊優點:(1)同一信息由多種模態同時展現:口頭語言,文本文字,視覺信息[9];(2)能提升學習經驗相對較弱的學生對單詞和其他學習內容的學習效果;(3)字幕為讀的技能和聽的技能之間架起了橋梁。[10]
Neves認為翻譯方向的學生在參加了字幕課程后學到的技能和語言意識可以表現在其他課程上[11]。因為字幕翻譯學習是翻譯法和視聽法的結合,是語言學習的有效方法。而且除了做翻譯還需要其他做字幕過程中要用到的技能,如一般的電腦運用技能,字幕翻譯軟件、字幕外掛軟件的使用和格式轉換等。
字幕翻譯教學制定了學習任務后,先給出一些入門級任務,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教學目標,翻譯一段電影片段或補全一段電影字幕。不像多數外語教學課堂活動,字幕翻譯活動很具體實際,學生可以同其他同學和老師交流分享學習成果。字幕翻譯學習法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他們自己給影視資料添加字幕,做出自己的字幕翻譯成品,因而更有樂趣和積極性。
1.字幕翻譯的試點教學。當前國內還沒有用于影視翻譯教學的教材,也沒有為教學而設計的專門的字幕翻譯軟件。現在市面上有供學生免費使用的字幕軟件Time Machine、Aegisub、PopSub、subtitle workshop等,它們都有進行字幕編輯和校對的時間軸。筆者認為,本研究的目的是字幕翻譯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但制作字幕的技術性細節和壓制字幕也應當了解。
字幕翻譯的教學對象相對于普通的外語教學來說,適用于中級或高級水平的學生,課堂學習需要配有電腦的多媒體教室,并且能在網絡環境下進行,適用于一般教學大綱(下)。字幕翻譯練習的結果可以由老師和同學來共同評價(包括語言、文體風格等)。
本研究的教學對象為英語翻譯專業三年級學生(50人),網絡上用于做字幕翻譯的影視資料較充足。課堂要求為:相關學生做大約三分鐘的視頻資料的字幕翻譯講解與展示。課前學生字幕翻譯準備過程如下:
(1)學生按老師分組要求開始準備字幕翻譯,選取適宜視頻資料。
(2)學生反復聽視頻片段,大約三分鐘的視頻需要半個小時完成聽譯過程。添加和編輯字幕后保存文檔,壓制字幕到視頻,最后將其使用的字幕編輯軟件、字幕壓制軟件和成品視頻發送給老師,老師批改,給予反饋。
(3)學生下載老師修改過的字幕配著電影一起看。
2.字幕翻譯的教學界面。字幕翻譯的教學界面是subtitle workshop的基本應用,本軟件是免費軟件,操作比較簡單。首先要給學生講解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字幕翻譯的基本要求,然后進行實際操作練習(如圖1所示)。
首先,點擊影片按鈕,打開相關視頻;其次,點擊文件按鈕下拉菜單,打開新建字幕;再次,確定一條字幕的開始位置(Alt +C)和結束位置(Alt +V),在右下長方形框內輸入翻譯好的文字。做下一條字幕需要在中下白色方框內用右鍵點擊插入字幕,可再次設置一條字幕的開始和結束位置,并輸入翻譯好的文字,依此類推,直到做完最后一條字幕的翻譯,Ctrl+S保存,并且選擇SubRip格式保存。字幕的展示需要用主流的影音播放器打開視頻,Alt +0手動載入字幕,此時保存的字幕將顯示在視頻中。本字幕翻譯軟件還可以設置字幕的位置、顏色、字體,鑒于當下院線電影的字幕都是白色和黃色黑體字,我們要求學生使用白色黑體。

圖1 字幕翻譯軟件操作界面
實際教學中學生也選擇使用愛剪輯、字幕大師、視頻編輯專家、Arctime、Aegisub等軟件。
1.教學經驗。
(1) 運用靈活。字幕翻譯教學可以靈活應用于課堂教學和遠程教學。無論學生人數多少,有大量的視頻資料可以選擇(電影場景、教學材料等),也可以利用大量的網絡資源,可以根據學生水平(初級、中級、高級)選取恰當的視頻長度。
(2)場景真實(發展聽譯能力)。字幕翻譯教學給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專業翻譯環境,但是我們的教學不是培養專門的字幕翻譯工作者,而是讓我們的外語教學融入真實環境之中。同樣,此教學也適用于自學和遠程學習、自我評價等。從提高語言技能的角度來說,字幕翻譯需要學生具備以下技能:1)記筆記,總結整個獨白或一幕劇。2)為了達到字幕翻譯的標準必須注意以下方面:視覺空間、信息銜接、連貫。3)融合自上而下法(先泛聽,抓住要點)和自下而上法(后精聽,聽細節)。
影視文本可以按照不同風格、真實性、相關性和固有的復雜程度來確定。根據教學場景,觀看視頻和做字幕的過程不但可以獲取信息,可以欣賞,可以評論,還可以移情[12],而且這種過程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特殊性。如說話者的呈現方式、語速、口語、信息量和語言密度、視覺對口頭語言的協助。
2.教學建議。從技術層面上看,現階段,字幕翻譯教學只能使用專業的字幕翻譯工具軟件,唯一的缺憾是所有這些軟件不是為外語翻譯教學所專門設計的。眼下,如果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而且不需要教師具備很高的計算機水平就能使用友好界面去教學的軟件,比如在說明書的幫助下,通過向導程序來使用,則更好。
創建一個門戶網站也是可行的,以此用來提供信息和發布成果(如作業展示、提供相關鏈接、提好的練習材料)。網站還應該包含論壇,方便學生討論字幕翻譯的相關知識內容,也可以作為網絡學習的平臺,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還可以提供課程和班級管理,起到存儲、共享和發布的作用。網絡平臺的使用,可以促進視頻剪輯資料庫的建設,包括多種語言和不同難易程度的資料庫,以便為后續學習提取翻譯資料。
字幕翻譯教學應用在外語教學的環境中是合理可行的。這種蘊含文化因素的任務型學習方式,將學生置于高度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可以促進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1] 張柏然,許鈞.面向21世紀的譯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615.
[2] 李德鳳,胡牧.翻譯教學研究:回顧與展望(1980-2006)(下)[J].中國科技翻譯,2009(3):46.
[3] Oreo P.Topics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7-8.
[4] 金海娜,付江.影視英譯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傳媒(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12):157.
[5] 劉大燕,樊子牛,王華.中國影視翻譯研究14年發展及現狀分析[J].外國語文,2011(1):105-106.
[6] 肖維青.學術性·職業性·趣味性——“影視翻譯”課程教學探索[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 (3):67.
[7] Baltova I.The impact of video on the comprehension skills of core French students[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4 (3):510.
[8] Bates A W.Using video in higher education[EB/OL].(1985-06-21)[2017-03-06]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274328.pdf.
[9] Baltova I. Multisensory Language Teaching in a 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The Use of Authentic Bimodal Video in Core French[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9 (1):33.
[10] Borrás I, Lafayette R C.Effects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Subtitling on the Speaking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of French[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1):61.
[11] Neves J.Language awareness through training in subtitling[M]//Orero P.Topics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4:127.
[12] Rost M.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London:Longman, 2003: 158.
(責任編輯:張曉軍)
A Study of Feasibility Concerning Subtitling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Sun M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ogan, Hubei 432000,China)
There is need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ubtitl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modality, which is different form pure text translation. Subtitling is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t has an impact of motivation, attention and affection on the viewers, and is suitable to be adapted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ilot study has shown that subtitling can be operated both in the classroom and long-distance teaching. It might increa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and translation abilit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need to design special translation software for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and create relevant web portal.
subtitling translation;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subtitling software
2017-03-25
湖北工程學院科學研究項目 (r2011013)。
孫 曼(1976- ),女,湖北孝感人,湖北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英語語言文學碩士。
H319.3
A
2095-4824(2017)04-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