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600多年前,從西南大地走出了一位偉大航海家,他率領船隊以七下西洋的壯舉震驚了世界。為了弘揚鄭和精神,傳承航海文化,增強全民海洋、海權和航海意識,經國務院批準,自2005年起,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珠江片區“中國航海日”活動作為“中國航海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已成功舉辦12屆,先后實施了扶貧助學、航海展覽、文化宣傳、專題研討等項目,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參與,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已成為珠江水運人的知名文化品牌。
8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山萬水來到貴州,在這里創造了“四渡赤水”的戰爭奇跡;著名的遵義會議,開啟了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偉大歷史詩篇。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和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省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廣東實施了西江、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工程,廣西啟動了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云南開展了“三出境”、“兩出省”水運通道建設。讓我感動的是貴州水運人,他們踐行“一條大河就是一條經濟帶”的理念,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水運建設三年大會戰。三年來,累計完成水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75億元,取得了航電一體化開發建設零的突破,四級以上航道里程位居全國非水網省市第一,建成了全國第一座內河航運博物館,在為沿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的同時,也為沿江百萬貧困群眾帶來致富福音。千里珠江實現了水運事業歷史性的巨變。
2016年,珠江水系完成內河貨運量8.3億噸,同比增長6.0%,為長江貨運量的1/3多;其中,集裝箱運輸量1377萬TEU,同比增長6.9%,接近長江的集裝箱運量。
截至2016年末,珠江水系內河通航里程達1.55萬公里,內河港口泊位2166個,航運企業677家,運輸船舶16264艘,干線船舶平均載重噸位超過1000噸,與“十二五”初期相比,均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為沿江產業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珠江水運發展的成效有目共睹,珠江水運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也是顯而易見,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通不暢問題突出。水資源綜合利用原則沒有得到有效貫徹,重發電輕航運的現象依然存在,礙航斷航問題十分突出,打通關鍵節點,緩解瓶頸制約的任務十分艱巨。二是航運企業小散弱現象明顯,港口功能單一,同質化競爭較為普遍,綠色水運、智慧航運以及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有待加強。三是體制機制不完善。在涉水部門間的協調、各省區間的協同發展等方面存在條塊交叉、統籌能力弱等問題,高等級航道比例偏低,航道養護資金得不到有效保障。
壯士立志數十載,鑄就輝煌看今朝。一年來,我們先后出臺了《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珠江水運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珠江水運發展規劃綱要》和部省區聯合發布的《珠江水運科學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這標志著珠江水運科學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頂層設計已經完成。在上個月召開的四省區合力推進珠江黃金水道建設座談上,交通運輸部楊傳堂書記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珠江水運科學發展,凝心聚力把珠江打造成我國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全力服務沿江經濟社會發展。李小鵬部長在珠江調研時也明確指出,要緊抓交通運輸發展的黃金時期,推動珠江黃金水道建設。
不怕眼前落后,就怕眼光落后;不怕沒有機遇,就怕錯失機遇。我們不能空喊建設第二黃金水道的口號,要把建設珠江黃金水道的珠江夢,從藍圖變為現實!要實現珠江夢,就必須深刻把握珠江實際,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合力走出一條符合珠江實際的黃金水道建設新路子。
讓我們不遺余力攻難點。加快紅水河龍灘、右江百色樞紐通航設施建設,打通西南地區珠江水運出海通道,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發展向海經濟重要講話精神的必然選擇,也是云貴地區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路徑,更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和應有擔當。面對新長征路上的攔路虎,我們沒有任何退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者亡,誰也擋不住云南、貴州南下珠江的步伐。
讓我們實實在在補短板。珠江水運歷史悠久,欠賬多、短板多。已建過船設施但不能滿足通航要求的如巖灘、大化、百龍灘等樞紐是短板,不符合通航標準的橋梁是短板,港口不完善的集疏運體系是短板,航道等級低是短板,航運企業弱小散是短板。我們將會同各省區有關部門,全面提升航運干線通過能力,優化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加快開發重要支流航道,實施已建通航建筑物的升級改造和橋梁的改造,加快補齊珠江黃金水道建設的短板。
讓我們珍惜機會強協調。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建立兩年多來,在凝聚發展共識、破解關鍵瓶頸,加快科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這是珠江的特色,是珠江水運人的榮耀,我們要倍加珍惜這個機制,建好、用好這個機制,共同爭取國家部委以及有關央企對機制建設的支持,努力在“推動珠江水運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讓我們凝聚共識促改革。打造面向大海的海洋經濟、建設依托江河的大河經濟,已經成為沿海、沿江地區加快產業發展、實現彎道趕超的重要途徑。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水運發展的難點問題、瓶頸問題,建設黃金水道并讓黃金水道發揮黃金作用,推進珠江航運體制改革是根本出路,也是必由之路。改革的結果是各方利益的再分配,改革的思路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釋放航運生產力。長江黃金水道成就舉世矚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鑒。但珠江與長江各有千秋、多有不同,不能照搬長航改革的做法。只要水系各界求大同存小異,支持改革、順應改革,我們就有理由、也有信心,在數字珠江、綠色珠江、活力珠江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并趕超長江。
“同一個珠江、同一個夢想”。珠江水運發展取得的成績,讓我們心潮澎湃!珠江水運改革發展的未來,更讓我們充滿期待!如果說,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張堅實強勁的滿弓,珠江就是一支勢不可擋的利箭,珠江水運在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西部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偉大征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部、省、區的戰略部署,按照通上游、暢中游、優下游、連支流、接海運的工作思路,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