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鵬
摘 要:廣州港作為華南地區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隨著近年來船舶的大型化趨勢和港口通航密度的增加,為保障通航效率維護港口生產,伶仃航道興建應急錨地已刻不容緩。本文通過分析廣州港發展的現狀,并列舉了歷年典型案例對廣州港的通航影響,提出在伶仃航道建設應急錨地的方案,并對方案的優點及存在的困難加以分析闡述。
關鍵詞:應急錨地 通航效率 伶仃航道
作為華南地區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廣州港依托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基建投入,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型船舶到港。伶仃航道是進出廣州港的必經之路,近年來,隨著通航密度不斷增加,立足保障港口的通航效率,突破港口發展瓶頸,伶仃航道應急錨地的建設已迫在眉睫。本人通過引航方面的數據統計及事故案例的分析對廣州港應急錨地的必要性進行探討,并給出建設性的設計方案。
1.廣州港2011-2016年的發展概況1.1貨物吞吐量逐年遞增
如表1所示,盡管受世界航運不景氣的影響,廣州港近六年間港口的貨物吞吐量依然保持了增長態勢,增速在1.5%-11.1%之間。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廣州作為華南的門戶,吞吐量必將迎來更大的增長。
1.2到港申請引航的大型船舶增長迅猛
如表2所示,2016年廣州港到港申請引航的大型船舶數量達到六年峰值3621艘,較2015年增長18.8%,較2011年增長27.8%。隨著航運的復蘇,南沙三期集裝箱碼頭投入運營,2017年南沙新增集裝箱班輪航線近10條,到港大型船舶2017年有望突破4000艘次。未來五年,廣州港還有20萬噸散貨碼頭和南沙四期將陸續興建并投入運營,到港大型船舶數量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1.3通航安全與效率之間的矛盾倒逼應急錨地建設
港口的發展離不開通航效率的保證,很難評估因為船舶事故造成伶仃航道封航而造成的損失有多大,但這又是廣州港目前要經常面對的風險。這樣的案例在近十年來據統計單發生在伶仃航道的就有十幾宗。例如:2007年,七萬噸級散貨船“**?!陛啠L225米,吃水12.5米進口航行至伶仃航道13#浮筒和15#浮筒之間時,全船跳電,應急在航道中拋錨,致使航道封航近20小時,直至該輪主機修復后移至桂山外錨地拋錨;2008年1月份,大型集裝箱船“*河”輪,因進口航行至伶仃航道21#22#浮筒時,主機故障,后擱淺在23#24#浮筒外側,后經緊急過駁后脫淺;2009年,大型集裝箱“**青島”輪,船長280米,吃水11.7米,進口航行至伶仃航道9#10#浮筒附近時,因主機故障緊急拋錨在航到中,致使主航道封航近11個小時;2017年4月18日,散貨船“**57”輪出口航行至29#30#浮筒,與某小海輪發生碰撞,小海輪沉沒,造成廣州港封港28個小時,嚴重影響了廣州港的港口生產,造成巨大的損失。以上列舉的案例比較典型,都對廣州港的通航效率和港口生產帶來嚴重后果,從增大船舶應急水域,減少封港事件的發生的角度出發,應急錨地的建設刻不容緩。
2.應急錨地建設方案
根據經驗,應急錨地的建設要充分考慮其多功能性,參考《海港總體設計規范》建議在伶仃航道14號浮筒至16號浮筒連線以西,23號浮筒至25號浮筒以東各建兩個10萬噸級船舶的應急錨地(如圖1所示)。兩個應急錨地相距約4海里,分別位于航道的東西兩側。
2.1應急錨地簡介
(1)如圖2所示,在伶仃14#浮筒與16#浮筒連線以西建兩個十萬噸的應急錨地(簡稱應急1號錨地),錨地及過渡帶維護水深為底標高-17.4米。兩個錨地為半徑600米的圓形水域,錨地與航道的夾角為45度。
(2)如圖3所示,在伶仃23#浮筒與25#浮筒連線以東建兩個十萬噸級的應急錨地(簡稱應急2號錨地),錨地及過渡帶維護水深為底標高-17.4米。兩個半徑為600米的圓形水域,錨地與航道邊線的夾角為45度。
2.2應急錨地建設方案的優點。
(1)兩個應急錨地選址位置相距約4海里,且位于伶仃航道馬友石至41號浮筒段的中部位置,上下游輻射面大,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進出口船舶的應急需求。
(2)伶仃1號應急錨地選址充分慮現有水深條件,開挖施工的總挖泥量不大,項目費用不高。伶仃2號應急錨地選址充分考慮了建成后不利于泥沙回淤,降低了后續的維護成本。
(3)兩個應急錨地分別選址在伶仃兩個轉向點位置,加大了進出口船舶在危險航段的安全會遇距離,方便船舶在此航段充分利用錨地及過渡段水深進行避讓,從而降低了航行風險。
(4)針對廣州港伶仃航道現在存在的問題,兩個應急錨地的建設對滿足船舶因惡劣天氣、能見度不良、船舶工況不良、應急候泊等需求有重大作用,從而保證了主航道的航行通暢,提高了廣州港的通航效率。
2.3應急錨地建設面臨的問題
(1)應急2號錨地與NO27LD液化氣船清道護航候泊、防臺錨地的距離比較近,是否對該錨地的使用產生影響,還須進行前期論證。
(2)通往蛇口的高速客輪推薦航線經應急2號錨地,須根相關的客輪企業及海事部門溝通協調,對高速客輪推薦航線進行更改,避開應急錨地區域。
(3)兩個應急錨地臨近航道側的燈浮應適當的調整位置,使應急錨地與航道的過渡水域清爽,從而方便船舶安全進出該錨地。
3.結語
凡是“預則立”,廣州港的發展與安全通暢的通航環境密不可分,應急錨地的建設彌補了伶仃航道長期以來存在的安全通航的短板,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船舶應急候泊、應急拋錨、應急避讓和應急搶險等方面的問題,為廣州港航道在繼續擴容的道路上,保持相對穩定的通航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廣州港務局廣州市建設國際航運中心領導小組辦公室.2015年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發展報告.準印證號(粵A)Y1660048.
[2]郭波.舟山航道、錨地建設與港口發展適應性研究.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7(15).
[3]范文峰,楊林.廣州港配套錨地建設滯后隱患和海事管理對策.中國海事,20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