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秀美
白先勇青春版經典昆曲《牡丹亭》來本地文化中心演出,激動不能自抑的心持續到入場,杜麗娘從600年前的夢里款款行來,清秀婉麗之外,聲腔更醉心,“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書生小姐,夢中相會,衣飾華美,舞姿搖曳。那柳夢梅眼波流轉、溫情脈脈喚一聲:“啊,zie zie——”姐姐二字,重疊于唇齒之間,乃戲曲中的“尖音”,韻味非常;姐姐以袖遮面,含羞回首,“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边@些美得流紅滴翠的曲文早已熟悉,現場聽來,又別有一番體味,悠長的水磨腔,一唱三嘆,細膩柔靡。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不聆戲曲,怎能再次領略這曲中詞章之美。
《牡丹亭》是湯顯祖“臨川四夢”中最得意的一部,曲詞既有詩文般的優美典雅,也有李漁贊賞的除驚夢尋夢外,其他各折中達到元代人水平的曲文,如“你怎撇得下萬里無兒白發親?!薄暗乩咸旎瑁瑳]處把老娘安頓?!彼f放在《元人百種》前后,幾不能辨。
西廂曲子更為抒情宛轉,“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薄耙姲才胖噧骸ⅠR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沈沈地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久以后書兒、信兒,索與我凄凄惶惶的寄?!薄段鲙洝烦~清麗到極致,且契合人物性格,鶯鶯的婉約幽美,紅娘則新鮮活潑,明初朱權譽王實甫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p>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此景詩畫難描,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盛贊“北曲故當以《西廂》壓卷。”
想來曹雪芹對此兩部戲相當喜愛,讓它們在同一回目里同時出現。那黛玉葬花之時,偶遇西廂,越看越愛,不頓飯工夫,十六出俱已看完,覺詞藻驚人,余香滿口。后在梨香院墻角,聽墻內十二官排戲,正是牡丹亭驚夢唱段,“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辈幌矐蛭牡镊煊?,止步細聽,如醉如癡進而心痛落淚。
在梨園有“曲狀元”之稱的馬致遠,其小令《天凈沙“秋思”》妙合無垠,被譽為“秋景之祖”,他的雜劇曲辭優美,文采斐然,歷史劇《漢宮秋》中漢元帝灞橋送別時兩段唱詞: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螀;泣寒螀,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呀!不思量,除是鐵心腸;鐵心腸,也愁淚滴千行……
意境蒼涼,大段的頂真句式的修辭手法運用,心靈外化為物象,物象又流溢著思緒,來回往復,蟬聯而下,節奏感鮮明,讀時已覺蕩氣回腸,若是唱來,又不知怎樣的傷情哀婉!
孔尚任《桃花扇》曲詞工整典雅。寫兒女風情,溫柔秀艷,寫政治大事,則深沉悲壯。梁廷柟《藤花亭曲話》云:桃花扇筆意疏爽,寫南朝人物,字字繪影繪聲;至文詞之妙,其艷處似臨風桃蕊,其哀處似著雨梨花,固是一時杰構。
我收藏了最后一出“余韻”中一套北曲[哀江南]的配樂朗讀:“……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道[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p>
音樂舒緩,音調低沉,聲情并茂,情感跌宕起伏,至末竟有泣音,令人淚下。昆曲則更凄涼,蘇昆生以弋陽腔唱來,難抑哀傷悲痛,不時長嘆,字字滴淚,余韻不絕??咨腥蔚呐笥杨櫜伞短一ㄉ刃颉贩Q此劇“可以當長歌,可以代痛哭,可以吊零香斷粉,可以悲華屋山岳”。
翻開戲文,《墻頭馬上》很近,《倩女離魂》很近、《梧桐雨》《長生殿》就在身邊一出出演著?;始业膼?,平民的情,趙五娘的苦,竇娥的冤,生死大義、悲歡興亡,緩緩流過指尖,灌注給我們鮮活豐富的生命力量;戲中那明白質樸、清麗華美的曲詞,也一字一字地,遞過來千般情致,萬縷柔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