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國
“學校治理”是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管理范式,是現代學校管理的重要理念和價值追求。相較于傳統的學校管理,治理主體更加多元化,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到教育治理中;治理手段更加多樣化,除行政手段以外,更多的是強調各個主體之間的自愿、平等、合作。在治理中,形成何種形態的治理文化,關系著學校的發展趨向及辦學成果。
1.創設“樂”文化,形成積極氛圍
傳承北京師范大學百年育人精髓,學校引入“樂育、樂群”文化元素,建構了“樂在主動,樂在其中,樂在成長”的辦學理念,將“樂學樂行”作為校訓,寓義以學習為樂,以養成良好品行為樂。堅持“以人育人,以樂育樂”的育人理念,培育快樂的TA、特別的TA。文化的力量讓教師生命價值和職業價值漸漸統一,校園文化慢慢地浸潤著每一個人,大家越發關注身邊人的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的社會關系。
學校為滿足教師的個性化需求,開設教師社團。教師自主組織羽毛球社團、古箏社團、美食社團、戲劇社團等,放松心情的同時,增強了團隊歸屬感。以“優雅的TA,特別的TA”為主線,開展“校園感動人物”評選、“黨員故事”分享、“西部送溫暖”支教、“定格身邊的美”攝影活動,體現著校園暖意,形成了激勵的氛圍。
2.建立人本機制,注重人的發展
學校改變層級控制管理,成立了四個以服務為主旨的中心。人力資源服務中心,職能定位將原來的人事管理變成人力資源協調;教師發展中心,以課題、項目管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生成長中心,組織以學生成長為價值取向的活動,安排養成教育系列課程;教學質量中心,牢牢抓住核心質量;資信中心,注重發展信息化。組織結構的變化,體現了“人本”思想,注重人的發展。
學校實施目標評價,做到“一人一評價”。評價堅持兩條原則:鼓勵優秀,允許平常;一組一標準,一人一特點。采取優秀不設比例,優秀自主申報,主管確認的原則。讓“大家都好,大家不同”成為可能。
學校在管理中實施項目負責制,干部或普通教師都可以成為項目負責人,如同大雁飛行的方陣,讓每一個干部、教師都有領航的機會。在項目管理中,學校充分授權,堅持不干預、不干擾、多信任、抓關鍵,不斷激發干部、教師的潛能與創新力。
3.故事育人,形成共同認知
學校努力營造一個有“故事”的校園,通過讀故事、講故事、寫故事、演故事、拍故事,形成深入淺出、情理交融、人人是主角、人人可參與的育人方式。教師在課堂內外發掘教育智慧,通過故事的形式啟迪學生。校長也在日常管理中發現教師的閃亮點和對教育的思考,通過故事的方式反饋給教師,一方面加強了與教師的溝通,另一方面有利于與教師形成共同的價值認知。
編輯 _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