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標的要求,切實落實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下面,就一節課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充分挖掘勾股定理的德育價值,讓學生感受數學家的探索精神和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培養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習熱情,進行愛科學教育以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數學的美。
1.引入歷史故事,滲透數學文化
用歷史故事的方式引入,使學生經歷并體驗數學家發現定理的過程,了解數學史,滲透數學文化,感受數學家愛思考、愛探索的精神。通過對勾股定理史料的介紹,讓學生了解中國對勾股定理的貢獻,感受中國古代數學家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2.追本溯源,驗證猜想
追尋歷史的足跡,用網格驗證猜想,同時也降低證明的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這種由猜想到驗證再到證明的思考方式,正是科學發現的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問題的設計使學生的思維外顯,關注過程中蘊含的思想和方法,體會圖形分割與補形的方法和轉化的思想,學生從幾何和代數兩方面概括猜想,培養表達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強化符號意識,同時體會數學的簡潔美。
3.合作探究,證明猜想
本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辯證唯物主義觀,同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理解他人的想法,提高溝通交流的能力,體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證明思路,用問題引領學生突破難點,凸顯思維過程的合理性。引導學生通過對已有活動經驗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利用動手操作突破思維障礙。通過拼圖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過程,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積極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歸納總結,課堂延伸
在課堂小結的過程中,不僅關注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小結,還關注學生的情感。在課堂延伸環節,對勾股定理的歷史做了進一步的介紹,引導學生從知識內容、思想方法、情感態度三個方面進行小結,不僅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有了清晰的認識,而且領會所用到的數學方法和涉及的數學思想。同時,讓學生了解數學文化,感受數學家的精神,從情感上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充分挖掘勾股定理的育人功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