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萬+胡廷鋒
我們結合教學實際,開展了基于微課程的個性化學習方式的研究,通過微視頻進行機器人教學,并探索課堂教學的自主學習模式。
1.微視頻為學生提供了反復觀看自學的可能
教學用機器人零件多,個別零件特別小,傳統教學模式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在我們的嘗試中,教師課前會把與本課相關的組裝過程分解成幾個小片段,并把每一個小片段錄制成視頻,以供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針對性地自主學習。
2.兩人一組為分組協作的自學模式創造條件
受器材和場地的限制,我們把學生安排成兩人一組,全班分成十幾個學習小組。從任務完成和學業評價上讓同桌的兩人結成穩定的學習共同體,以期促進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和學習上的相互幫扶。以座位為基礎的兩人一組也有利于具體學習任務的分工協作。
3.階梯式的任務和過程性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
在每節課的授課中,組與組的知識掌握程度是存在差異的。這就要求我們設計好階梯式的任務投放,在保證每人都能吃得飽的情況下,兼顧到后進組的學習積極性。具體做法上,我們通過對任務的完成性評價加過程性評價加附加任務的激勵來實現。
4.實驗環節的規范管控培養學生的自律精神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任務實現來展開學習活動,允許學生下座位到實驗場地,允許組內相互交流、組間競賽等。教師在這些過程中及時提醒和制止與實驗活動無關的個人行為,并安排每節課最后5分鐘來檢查和評價實驗器材歸位情況,培養學生的實驗秩序和自律精神。
一年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們喜歡上了機器人課程,也收獲頗多。但是,也存在待改進的地方,例如:每節課的任務還需要優化設計,結合學生在本學期的實際完成情況,需要從任務的梯度上做動態調整;兩人一組的座次安排,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合作意愿,等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