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輝
[摘 要] “十三五”期間,廣東省政府和潮汕揭三地政府都非常重視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但目前潮汕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基于產業融合的視角,對潮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由于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的過程有其特殊性,原于資源和產品的天然耦合性,兩產業的融合通常始于資源開發和產品開發,目前潮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從行業的角度應通過潮汕文化觀光與旅游景區開發融合、潮汕飲食與旅游餐飲融合、文化生產與旅游購物融合、潮劇潮樂演藝與旅游娛樂融合、民俗節慶與旅游項目開發融合等路徑,發展潮汕文化旅游產業。
[關鍵詞] 產業融合;潮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9-0061-02
一、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產業融合已被視為世界產業經濟發展的三大趨勢(集群化、融合化、生態化)之一[1]。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很多旅游目的地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潮汕地區擁有賦存優良、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與珠三角、港澳臺、東南亞等具備強勁購買力的客源市場之間距離較近,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在此背景下,探討潮汕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對潮汕地區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潮汕三地經濟的發展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文化旅游產業是基于文化因素和旅游因素在產業中實現互補、互動,進而達到良性發展,以增加產業總效益指向融合而成的新型、綜合性的產業形態[2]。它既不是單一的文化產業,又不是單一的旅游業,既不是文化產業成為旅游產品,也不是旅游產品具有文化的外殼[3]。因此,真正意義上的潮汕文化旅游產業應該是在產業融合視域下,潮汕地區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動態融合后形成的以潮汕文化為內容,以旅游活動為依托的新的綜合性產業。
二、潮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廣東省政府非常重視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汕潮揭三地政府也紛紛響應,在三地的“十三五”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中均有明確提出加強文化和旅游的結合[4]。雖然發展潮汕文化旅游產業已經成為共識,但按照產業融合理論和產業形成的標準來判斷,真正意義上的潮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尚處于萌芽階段。產業融合理論研究表明,產業融合一般要經過技術融合、產品與業務融合、市場融合三個階段,最后才能完成產業融合的全過程[5]。由于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的過程有其特殊性,原于資源和產品的天然耦合性,兩產業的融合通常始于資源開發和產品開發,目前潮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還處在這一起步階段。
(一)兩產業資源和產品自發融合,欠缺深度挖掘
由于文化資源本身對旅游者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很多旅游產品的開發自發依托文化資源開展。潮汕文化底蘊深厚,內容和表現形式豐富:包括了方言、建筑、飲食、戲劇、音樂(此二項二層面兼而有之)、工藝、美術、節慶禮俗等資源[6],三地以此為基礎開發了開元寺、韓文公祠、廣濟橋、陳慈黌故居、揭陽學宮等諸多文化旅游景點。但這些景區開發層次較低、文化有形展示較弱、體驗性不強,在市場上對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強。另外,潮汕傳統民俗、節慶活動等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尚未和旅游產品開發進行結合。如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春節游神賽豬等活動、盂蘭盆節的接祖送祖活動、中秋節的燒塔等活動,這些活動多以宗祠為單位自發組織,尚未被開發成旅游產品。
(二)市場融合尚未開始,新的市場尚未形成
市場融合應考慮的是是否獲得更多的市場需求,是否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7]。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潮汕文化旅游產品尚未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或者刺激消費需求,新的市場尚未出現。但潮汕文化旅游產業市場開發潛力巨大,意義重大。隨著潮汕揭陽機場的建成和廈深高鐵的通車,潮汕地區的交通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潮汕旅游客源市場蓬勃發展,為潮汕文化旅游產業市場的開發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客源市場。
三、潮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路徑探析
行業是產業經濟的基礎和載體,也是產業融合的橋梁。潮汕文化觀光與旅游景區開發、潮汕飲食與旅游餐飲、文化生產與旅游購物、潮劇潮樂演藝與旅游娛樂、民俗節慶與旅游項目開發均存在功能的相似性,可以實現資源、產品和功能的融合。
(一)潮汕文化觀光與旅游景區開發融合
將當地的特色文化資源整合到旅游活動中以滿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是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最基礎的部分。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加強文化觀光景觀和旅游活動的結合。潮汕文化旅游景點的建設要充實其文化內涵,提高文化品位,提高景觀建設檔次和文化活動策劃水平,豐富旅游內容和形式,增強文化觀光景觀的觀賞性、娛樂性和可參與性。第二,加強文化觀光景觀解說系統建設。目前,游客對潮汕文化觀光景觀評價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配套服務設施不佳,尤其是解說系統的不完善。改善這一局面,一方面景點要加強解說人員隊伍建設,配備一定數量的解說人員,提供潮汕文化、景點知識、講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旅行社要加強導游人員文化素質培養、講解技能培訓。另一方面,景區要加強電子解說系統的建設。
(二)潮汕飲食與旅游餐飲融合
潮菜、潮汕小吃、功夫茶在部分客源市場上甚至成為了潮汕地區的標志,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但目前潮汕小吃的主要經營對象依然是本地居民,店面比較分散、就餐環境比較簡陋、衛生狀況不佳,服務態度不好。茶葉店的經營狀況也是如此,多以本地居民為經營對象,分布較為分散,店面陳設簡陋。政府和企業可共同合力,將潮汕飲食與旅游餐飲融合,打造潮汕美食文化體驗項目。一方面,三地政府可出臺相關政策,規劃引導建設潮汕傳統小吃一條街,引進一批潮汕美食的“老字號”,對就餐環境打造、衛生標準制定等方面提供引導。另一方面,企業可針對外來游客市場,加大對潮菜、功夫茶的文化傳統的挖掘,建設具有文化內涵的美食體驗場所,引入潮汕功夫茶藝表演、潮汕特色小吃制作工藝展示、茶藝和制作工藝體驗等項目,以此建設一批在客源市場上兼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潮菜、潮汕小吃、潮汕功夫茶品牌。endprint
(三)文化生產與旅游購物融合
潮汕地區的玩具產業、文具產業、光盤產業在國內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其產品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譽度;抽紗、木雕、嵌瓷傳統工藝產品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但區內旅游購物市場卻很不發達。文化生產和旅游購物的融合發展,能為區內的文化生產開拓國內市場;又能使旅游商品更加豐富,旅游購物市場能得到進一步發展。具體來說:一方面,可借助傳統工藝豐富特色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和生產。鼓勵旅游景點、設計部門和生產企業三方合作,發揮各自優勢,解決旅游紀念品開發過程中的諸多障礙。另一方面,可開發文化生產體驗旅游項目。可依托潮汕文化生產中的優勢行業如創意玩具生產行業、文具生產行業開展體驗游覽項目,讓游客參與到生產過程中。
(四)潮劇潮樂演藝與旅游娛樂融合
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劇,潮劇潮樂幾經興衰,目前在東南亞、香港、臺灣和潮汕地區都頗具影響力。潮汕揭三地均有潮劇團,建有潮劇表演場館,潮劇、潮樂是三地常見的民間娛樂活動。但目前這些以文娛為主題的傳統娛樂業并沒有成為旅游娛樂的有效構成,其服務對象多為本地居民。地方文藝是本土文化的有形展示,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對于豐富的娛樂活動、開發旅游演藝市場有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應與時俱進打造潮劇潮樂經典曲目,在傳統中創新,打造一批與時俱進、受當代游客喜歡的、特色鮮明的旅游演藝產品。另一方面,可多樣開發潮劇潮樂演藝類型。國內的桂林、麗江、張家界等旅游城市均有知名度很高的實景演藝節目,潮劇潮樂可借鑒這些成功經驗,多樣化表演場地和表演形式。如在陳慈黌故居、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等文化旅游景區開展小劇場表演;依附廣濟橋、潮人碼頭等等大型旅游吸引物開展實景劇場演藝等。
(五)民俗節慶與旅游項目開發融合
潮汕地區民俗節慶歷史悠久、地域特色濃厚、趣味十足,目前尚處于原生態狀態,沒有對其進行開發和市場開拓。一方面,文化旅游企業可甄選若干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加以引導和組織,或融入相應的景區,或在固定的場所,定期舉辦,并加大對外推介的力度,豐富潮汕地區旅游項目。另一方面,以各宗祠為單位組織的春節游神、中秋燒塔等活動,非常具有節日氛圍,可對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封建迷信等問題加以解決后,引入到相關旅游線路產品,加大市場宣傳力度,使之成為特色節慶文化旅游產品。
[參考文獻]
[1]厲無畏,王慧敏.產業發展的趨勢研判與理性思考[J].中國工業經濟,2002(4):4-6.
[2]張正兵,韓云.產業融合視角下文化旅游產業的概念解讀[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59-64.
[3]蘭苑,陳艷珍.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機制與路徑[J].經濟問題,2014(9):126-129.
[4]汕頭旅游局政務網.汕頭市“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研究[EB/OL].[2015-12-25] http: // zw. stly. gov. cn / article / detail / 302047
[5]Alfonso,G.and Salvatore,T.Does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imply convergence in markets? Evidence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1998(27):445-463.
[6]鄭維銘社會發展與潮汕文化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展望[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73-87.
[7]Christensen,C. and Rosenbloom,R.Explains the auacker's advantage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and the value network[J]. Research Policy,1997(24):223-257.
[責任編輯:紀晨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