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堅
摘 要:服務大局是檢察機關的重要使命。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民檢察院自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努力服務大局,擔當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和諧社會建設的“穩定器”、社會風氣改善的“凈化器”、服務農村發展的“加速器”,為梅縣區實現從“梅州綠色崛起排頭兵”到“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排頭兵”的目標任務起到了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
關鍵詞:服務大局 推動 振興發展
近年來,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切實履行檢察監督職能,積極服務大局,認真化解基層矛盾,著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梅縣區實現從“梅州綠色崛起排頭兵”到“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排頭兵”的目標任務起到了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
一、主動融入全局,全力服務大局,擔當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緊緊圍繞全區發展大局謀劃檢察工作,主動融入全局,努力做到檢察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合拍共振,解決了一大批影響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成為全區振興發展的“助推器”。
(一)發揮“法律后盾”作用,重實干善作為,助力推進城區擴容提質
梅縣區新城西片區是廣東梅興華豐產業聚集帶的功能配套區,在擴容提質中,重點建設項目多,涉及大量征地,越近尾聲,難度越大、阻力越大。梅縣區人民檢察院著眼全局,主動作為,在西片區征地難以推進之時,依法履行檢察監督職能,找準重點、難點問題,從查辦職務犯罪案件入手,在2012年4月依法查處了職務犯罪窩串案2件10人,有效突破了西片區征地拆遷難的瓶頸,其中有9個漫天要價、有意對抗的花木苗圃場老板迅速與政府簽訂了搬遷協議,提前40多天完成搬遷工作目標任務。在近年整個西片區開發中,通過梅縣區人民檢察院的依法介入,打擊歪風邪氣,征地有效推進,“兩違三搶”得到控制,為國家節省和挽回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為城區擴容提質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發揮“法律參謀”作用,開展預防調查,積極為區委區政府提供有價值決策依據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堅持把預防調查作為服務大局的有效切入點,立足檢察職能,針對當地經濟社會管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索總結了一套“選點—調查—建議—監督”的預防調查工作模式,推動制度建設、完善管理,促進行業整治,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管理創新,為振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近年來,梅縣區人民檢察院通過開展預防調查,撰寫調查報告30多份,為區委區政府提供了一大批有價值的決策依據。如2012年,對梅縣區畬江鎮河道無證采砂問題調查提交的預防調查報告,提出了整治無證采砂、堵塞國資流失漏洞、完善采砂行業管理方面的對策建議,推動了全區河道河砂開采權的管理模式由出讓變為招投標,促進了采砂行業的規范有序管理,還每年為區財政增加2000多萬元收入。
(三)發揮“法律護航”作用,營造法治環境,服務高新區建設和企業發展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把服務廣東梅州高新區建設和企業發展作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點,與梅州市高新區管委會建立了信息交流、定期研判、職務犯罪線索移送等制度,加強職務犯罪、刑事犯罪預防教育,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化解社會矛盾,為梅州高新區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不定期深入企業調研,征求、聽取企業家意見,監督對企業吃拿卡行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保障企業合法利益;開展以“以法治思維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為主題的法治教育課,提高企業及職工的法律意識,預防職務犯罪和刑事犯罪;積極為企業尋求法律咨詢、司法救助等優質高效服務。通過一系列措施,為區域企業發展營造了公平、有序的法治環境。
二、化解矛盾糾紛,積極維護穩定,擔當和諧社會建設的“穩定器”
振興發展的前提是要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針對改革中新舊矛盾交織情況,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切實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檢察工作的首要任務之一,善于抓住維護穩定的“牛鼻子”,建立維穩長效機制,創新維穩措施,是維護全區社會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以化解歷史信訪積案為抓手,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在維護社會穩定中敢作為、善作為,能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點,找準著力點。2015年,梅縣區在全市開展了“按法治框架解決基層矛盾試點”工作,推進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解活動。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向區委建議由區政法各單位正副職牽頭化解全區最重要、影響最大的22宗歷史信訪積案,落實領導包案調處制度,最先把難度大、潛在風險大的“硬骨頭”“啃”下來,以點帶面,逐步化解其他信訪積案。梅縣區人民檢察院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帶頭深入基層化解歷史信訪案。現梅縣區人民檢察院正副職檢察長牽頭處理的4宗歷史信訪積案,已成功化解了3宗。我本人對自己負責包案的持續十多年之久的歷史信訪積案,親力親為,牽頭先后主持幾十次專題會議和調研,最終以法治思維妥善處理,避免了極端事件的發生,還從中發現涉及的刑事案件、職務犯罪案件3件3人,得到廣東省委巡視組和社會各界充分肯定,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二)以信訪聯動長效機制為抓手,促進化解矛盾工作常態化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注重探索化解基層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常態化新機制,在2015年初與區信訪部門建立聯動長效機制,對社會不穩定問題聯合進行研判,為區委區政府有效化解基層矛盾提供了許多很好的決策建議。兩年多來,梅縣區人民檢察院依法介入成功處置大規模群體性事件2件。如2015年11月隆文鎮因采礦污染引發群體性事件,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在第一時間獲得區信訪部門報送的有關信息后,當即組織干警連夜開展調查,并迅速向區委區政府提出處置事件的五點意見建議,得到區委區政府的采納實施,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該事件在20小時內得到平息,避免了政治、社會負面影響擴大化。
(三)以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為抓手,筑牢維護穩定的社會基礎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在化解基層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過程中,始終堅持公正立場,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樹立檢察機關的良好公信力。如畬江工業園征地拆遷引起有關安置、農戶建房、社會保險等7項歷史遺留問題,涉及征地戶近500戶,近7年仍未解決,群眾反映強烈。2014年9月,梅縣區人民檢察院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專題調研,實事求是地反映了事實真相、存在的風險、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對策,形成了調研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市主要領導的專門批示,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使各項問題逐步得到妥善解決,有效化解了一觸即發的不穩定風險,避免了群體性極端事件的生。endprint
三、敢于依法履職,打擊歪風邪氣,擔當社會風氣改善的“凈化器”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堅持從建設“法治梅縣”的全局出發,全力支持行政機關依法執法,強化對行政違法行為的監督,堅決打擊各種歪風邪氣,努力凈化社會風氣和執法環境。
(一)以務實創新的作風,促進依法行政,防止行政不作為、亂作為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注重加強與各鎮黨委政府、行政執法部門的溝通協調,在重大事項、敏感問題上,發揮“法律診斷”作用,讓檢察監督更有力、行政決策更科學、執行政策更高效,防止不作為、亂作為,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如2015年8月在依法介入區林業苗圃場國有土地回收工作中,通過檢察機關的監督,國有土地回收補償資金預算由原來的5600多萬元降為2000多萬元,避免了30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并查處了兩宗職務犯罪案件。
(二)以勇于擔責的精神,打擊歪風邪氣,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
2010年以來,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在履行檢察監督職能過程中,依法調處歪風邪氣引起的長達8年、5年、3年等久拖不決的矛盾糾紛20多宗,樹立了正氣,體現了執政黨的權威。如2014年3月,濟廣高速平興段的征地,梅西鎮村民張某某要求政府對其140棵香蕉樹以每棵10萬元的標準補償1400萬元,并威脅市、區、鎮領導干部和施工人員,多次以搭地鋪形式在現場阻撓,使該段高速路施工一度無法進行。梅縣區人民檢察院以敢于擔當的精神,依法監督偵查機關對涉嫌違法犯罪、影響社會穩定的張某某進行立案偵查,樹立了法律威嚴。
(三)以高度負責的態度,預防刑事犯罪和職務犯罪,營造廉潔、和諧發展環境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注重預防刑事犯罪和職務犯罪工作,通過防止“民轉刑”案件的發生,減少矛盾糾紛尖銳化;通過預防職務犯罪,提升干部的廉潔意識,保護干部。梅縣區人民檢察院連續多年開展對全區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對全區村官進行法制教育,提高村官的履職能力、維穩能力和政策執行能力;開展對區直部門“一把手”法制教育;開展重點工程建設、專項資金使用預防。實現刑事犯罪和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的立體化、網格化、專業化。如2011年3月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在對梅縣西片區大量征地補償款進行檢察中發現,2300多萬元的征地補償款,嚴重違反財經紀律,存放于村民小組長個人活期賬戶。梅縣區人民檢察院當即向有關部門發出專項資金管理風險提示,堵塞了資金管理漏洞。
四、深耕基層事業,為民紓困解憂,擔當服務農村發展的“加速器”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高度重視服務農村改革發展穩定,通過延伸監督職能,查處涉農案件,化解農村矛盾糾紛,提升鎮村干部履職能力,扶貧等等一系列舉措,保障和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穩定。
(一)延伸監督職能,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推動農村建設發展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在派駐兩個檢察室的基礎上,2015年探索創新開展“一鎮一檢察官”活動,把監督觸角延伸至每個鎮,服務鎮村社會發展。將19名科長以上干警每人掛點一個鎮,開展法制教育,化解農村矛盾糾紛。自開展活動以來,梅縣區人民檢察院化解信訪案件或不穩定因素24件(其中歷史信訪積案5件),調查行政違法監督案件20多件,為鎮村干部上法制課或召開法制教育座談會20多次,為全區54間中小學校上法制課,開展對基層派出所刑事偵查活動監督9件。
(二)以監督促公正,服務村級“兩委”換屆,夯實農村建設發展基礎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重視服務農村“兩委”換屆工作,促進村級順利換屆,提高村官履職能力,預防村官職務犯罪。在村級“兩委”換屆監督實踐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監督模式,即早期調研分析,把脈獻策村級換屆工作;前期法制宣傳,營造風清氣正選舉環境;中期現場監督,促進選舉公正有序進行;后期警示教育,提升村官廉潔履職能力。通過有效監督,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村級換屆群眾的投訴、上訪數量一屆比一屆少。
(三)堅持精準扶貧,講求實效惠及民生,補齊農村建設發展短板
梅縣區人民檢察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扶貧工作部署。自2010年以來,先后為掛點的五個村共籌資1200多萬元,用于扶持村集體經濟和道路、水利設施、衛生設施、社會治安設施等民生實事建設。如對程江鎮扶貴村的扶貧中,積極利用“三舊”改造政策,推進“城中村”改造,壯大集體經濟,使該村年村集體收入突破了100萬元,為山區農村建設發展起到示范帶頭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