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飛
[摘 要] 從創新投入產出視角,結合2008-2013年華東上市公司數據,考察風險投資對上市公司創新行為影響。研究表明:風險投資介入有助于提升企業技術人員占比和人均專利申請量,但降低了企業研發投入占比。研究結論:風險投資介入對改善企業(行業)生產效率、促進專利成果增加有積極意義,但沒有從根本上改善企業基礎(自主)創新的投入,為風險投資的創新作用認識提供了新視角和參考。地方政府應加強專業孵化器等基礎創新平臺建設,依托公共平臺加大基礎研發投入;完善地方創投引導基金的運作機制,發揮其基礎創新風險分擔功能;對支持企業基礎創新的風險投資機構加大財稅優惠力度,從根本上改善風險投資與創新型企業的互惠共生關系。
[關鍵詞] 風險投資;創新投入產出;專利申請量
[中圖分類號] F830.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9-0161-02
一、問題的提出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VC)介入創新型企業,能否影響企業創新行為?部分學者認為有促進作用:VC喜歡對特定產業(技術)鏈環節的多家企業“撒網式投資”或“分階段投資”,有利于督促企業開展“背對背”技術競賽,加大風險企業的研發投入;VC能幫助企業加快專利成果開發、應用、推廣和轉移活動,縮短新產品的市場投放時間(Kortum & Lerner,2000;Ueda & Hirukawa,2011;茍燕楠,董靜,2014等)。同時,VC介入有利于為風險企業贏得市場聲譽,從而加快其行業資源整合和人才引進,提升創新實力(Chemmaur & Nandy,2011;吳濤,趙增耀,2016;王秀軍,李曜,2016等)。部分學者則認為,企業一旦獲得VC資本,有可能將經營重心轉向市場擴張而非持續創新(Caselli,2009;陳見麗,2011;蔡地等,2015等)。以2008-2013年間上市的華東創新型企業及其上市前介入的VC機構為例,實證檢驗VC介入是否提升樣本企業的創新投入產出績效。
二、實證分析
(一)樣本與指標數據選擇
以2008-2013年華東上市創新型企業為基礎樣本,篩選出VC背景企業45家,非VC背景樣本232家。277家樣本企業中,制造業企業有248家,占比89.5%。用VC背景作為解釋變量,用企業研發投入占比(R&D)、技術人員占比(Tech)和人均專利申請量(Patent)為被解釋變量,同時引入企業資產規模(size)、企業銷售規模(sales)、企業年齡(age)、企業創新財政補助(FA)、上市時間(ipotime)、行業特征(Industry)、資產負債率(lev)等為控制變量。時間窗口是VC介入前一年(基期)到介入后四年。
(二)實證分析
為緩解VC與創新型企業之間的“自選擇”問題,用“傾向性得分匹配(PSM,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得到一個新隨機樣本,其中VC組45家,非VC組97家(限于篇幅,匹配過程不顯示)。采用倍差法(DID)引入三大解釋變量,以區分VC介入前后創新投入產出增值差異:(1)VC虛擬變量;(2)VC介入時期虛擬變量DT(DT在VC介入基期年取值0,在VC介入后年份取值1);(3)VC和DT的交叉乘積變量(VC*DT),該系數反映了VC介入后的指標增值部分,是本文重點考察對象,模型表述為:
Innovationit=a0+a1VCit+a2(VCit*DTit)+a3(DTit)+a4controlit+μit
其中,Innovation分別代表研發投入占比、技術人員占比和人均專利申請量。模型對相關指標進行了對數處理1。
表1回歸結果顯示,VC介入提高了企業技術人員占比和人均專利申請量(對應VC*DT系數分別為0.076和0.190,T值在1%水平下顯著),但同時降低了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對應VC*DT系數為-0.063,且T值在5%水平下顯著)。這一現象說明VC機構比較注重企業短期創新效益,通過引入更多技術人員或加大專利申請保護,提高原產品(工藝)技術改造或加快專利成果的市場化開發,提升企業生產效率,擴大市場規模。但研發投入占比的下降,一方面可能是企業營業收入增長過快造成,同時也說明VC介入后,企業經營重心主要傾向于市場擴張而非加大基礎研發投入。
三、結論與建議
VC介入對改善企業(行業)生產效率,促進專利成果增加有積極意義,但沒有從根本上改善企業基礎(自主)創新的投入。建議地方政府加強專業孵化器等基礎創新平臺建設,依托公共平臺加大基礎研發投入。完善地方創投引導基金的運作機制,發揮其基礎創新風險分擔功能;對支持企業基礎創新的VC機構加大財稅優惠力度,從根本上改善VC與創新型企業的互惠共生關系。
[參考文獻]
[1]茍燕楠,董靜.風險投資背景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J].科研管理,2014(2):35-42.
[2]Chemmanur T. J.,Krishnan K.,Nandy D. K. How does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Improve Efficiency in Private Firms?A Look Beneath the Surfac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1,24(12):4037-4090.
[3]王秀軍,李曜.VC投資:投前篩選還是投后增值[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6,18(4):83-96.
[4]沈麗萍.風險投資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影響——基于創業板的經驗數據[J].證券市場導報,2015(1):60-64.
[5]吳濤,趙增耀.風險投資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技術創新影響的實證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14):12-18.
[6]Caselli S,Gatti S,Perrini F.Are Venture Capitalists a Catalyst for Innovation? [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9,15(1):92-111.
[7]陳見麗.風險投資能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嗎?——基于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管理,2011,33(2):71-75.
[8]蔡地,陳振龍,劉雪萍.風險投資對創業企業研發活動的影響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5,27(5):1-11.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