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守全
“元素觀”是化學學習中的重要化學觀念,探尋促進學生“元素觀”發展的有效教學策略,是實現初中化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為本”走向“觀念建構為本”的重要途徑,具有重要意義。
1.促進學生“元素觀”形成的教學設計
基于觀念構建層級知識結構。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課程單元內容進行總體的審視和把握,深入挖掘“元素觀”的內涵;其次,要理清具體知識、基本概念與核心觀念之間的內在聯系,識別出需要學生深刻理解的可遷移的關鍵性內容,形成基本理解。
基于知識層級結構和學生認識發展構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以事實性知識為載體,依據學生認知水平、圍繞基本理解來設定,使核心觀念的建構具有可操作性。教學目標定位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
基于知識層級結構和學生認識發展構建教學方法。一是建立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統一;二是加強宏觀經驗與微觀思想的聯系。
總之,促進核心觀念建構的化學教學設計是以問題解決為過程目標,以核心觀念的建構為最終目標的思維教學設計。具有兩個特點:超越具體事實提煉核心觀念,將核心觀念外顯為基本理解,使核心觀念的建構具有可操作性;將核心觀念的生成過程情境化、問題化、活動化,以問題為主線貫穿始終。
2.促進學生“元素觀”形成的教學策略
設計問題情境,促進核心觀念觀構建。將對具體事實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轉化為“為什么”“如何”等高水平的驅動性問題,以問題為主線,創設真實、生動的學習情境和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地探究、積極地建構,將知識學習、核心概念建構與問題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
加強直觀教學,助力核心觀念觀構建。要充分運用實驗或其它直觀教學手段,打開學生認識事物形成觀念的“門徑”。學生只有在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例如,在《物質組成的表示——化學式》教學中,選擇了對宏觀物質(水)、模型(水分子)、符號(化學式)、商品標簽的觀察,加強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建構核心觀念——元素觀。
利用學習評價,監控核心觀念觀構建。學習任務結束后,要搭建反思交流的平臺,提供反思的方向和線索。例如,引導學生反思對核心觀念理解得如何,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是怎樣的,對基本理解的認識有哪些提升,等等。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做出及時恰當的評價,不斷調整和優化學習策略及思維方向,促進知識的意義建構。另外,還可以通過課后習題和訪談等途徑獲取學生核心觀念建構的有關信息,幫助學生進一步修正、完善、豐富核心觀念體系。
編輯 _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