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霞
我在美國參加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構建國際先進科學學科教育理念”培訓期間,參觀了幾所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其中,美國學校的“牧羊式教育”和多元評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牧羊式教育
美國的教育注重為學生營造自由輕松的環境,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每個學生充分的關注,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培養其自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教材、標準和要求,而是通過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讓學生知道注意場合、懂得尊重。很多人把這樣的教育叫做“牧羊式教育”。
在課堂上,學生沒有固定的座位,而是三五個人圍成一組,非常隨意。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自由討論、時時交流的狀態。教師的教學、學生的作業,無論內容還是形式也都是靈活多樣的。美國并沒有規定全國統一的教材,就連同一個城市、同一所學校,同年級不同的班級使用的教材都可以不一樣。教育部門可以向學校推薦課本,教師會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作為參考使用。
如化學學科,一般初中開設半年,高中開設一年。教師普遍采用的教法是將要學習的題目布置給學生,學生通過課下查閱大量文獻,將學到的知識、規律或者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對于疑難問題,也可以通過做實驗進行探究,最后由教師加以輔助和講解。而教師講解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再如語文課,教師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和演講能力。從幼兒園開始,教師就建議學生每天回家進行10-30分鐘的閱讀。在學校里,會有專門的閱讀練習,一年級以上多是學生先讀,教師聽、問或回答問題,然后學生再分小組閱讀和討論。在寫作方面,提倡圖文并茂,基本每天早上都有專門的寫作時間,要求學生完成一篇文章,文體和內容不限,教師會對學生的每篇文章進行點評。有的教師甚至每星期五早上會放一首流行歌曲,要求學生聽完后描繪歌里的情景,學習歌詞里的語言,然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寫故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課堂并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任何時間、空間都能學到東西,簡單的一首歌就有很多值得學習或批判的東西。除此之外,學校還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在公眾面前的演講能力,他們認為,Public Speech(公共演講)是很重要而且是人終身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會要求每個學生通過演講介紹自己的課題進展和研究成果。
多元評價,多元發展
通過一個月的考察學習,我發現中美兩國學校在對教師的評價方面有很多相同點: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評價方法由定量評價轉向定性評價,評價功能由側重甄別和選拔轉向注重過程和發展,評價內容由純知識性的考查轉向學生情感、態度、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評定,評價模式由教師的單邊活動轉向多元主體的交互活動。但在學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面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
美國的學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都是多元的。他們認為,教育要為每一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從而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反思、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但任何一種評價方法和工具都不能完全評價出一個學生的全部素質與能力,所以對于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應當盡可能將各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對于不同的學科內容和學生群體,可以選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美國幾乎所有中小學在校園、教室的布置上,都把空間留給學生用以展示學生的各種作品,包括寫作、藝術類、手工制作類、科技創作類等,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依據之一。教師對學生的作業也會進行多元、多形式的過程性評價,如教師會收集并展示學生不同的作業、課上的實驗記錄單、各種作品,并給出不同的分數。還會對學生平時的寫作、演講、與人合作、創造力、責任感、社區服務等表現進行評價。此外,學生的發展也是多元的。對于一些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學校就把他們選拔出來參加州或國家各種統一的測試,根據測試成績挑選出部分學生進入“Gifted Program”(天才學生計劃),由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來教授。對于那些未來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學生來說(如有的學生選擇畢業后當一名汽車維修師),學校會提供專門的教師、教室、設施來培養這些學生,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培養合格的公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牧羊式教育”的特點及多元的過程性評價折射出幾個值得我國學習借鑒的亮點。首先,“牧羊式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倡獨立思考,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牧羊”并非放任不管,而是為了傾聽不同學生的聲音,發現每個學生的不同潛質,從而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方式。其次,多元的過程性評價體現出美國的學校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與交流表達,我們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優勢,讓每個學生都幸福、快樂、自信。
編輯 _ 汪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