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
【摘 要】鋼琴教育是我國音樂教育的重要基礎,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優化發展,因循守舊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社會,面對整體教育環境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升級。本文基于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當今的鋼琴教學實踐,對教學方法的提升提出了初步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新型教學;高校鋼琴;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33-01
一、高校鋼琴專業教學方法的現狀分析
鋼琴專業教育是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各大高校現已充分認識鋼琴教學的重要性,并在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方法的運用。現有的鋼琴教學方法大多主張口傳心授,學生并不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參考教學大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制定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講解的是鋼琴作品的重要理論知識,教師正確示范演奏并告知學生主要的演奏技巧。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陳舊的教學方法與新式教學理念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凸顯。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當務之急是要探索新式的鋼琴教學法來適應高校鋼琴專業教學的新需求。
二、新型教學法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情景再現教學的新運用。傳統的鋼琴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夠很好掌握演奏技術,但大多數學生的演奏情感較為干澀,缺乏演奏張力,不能深刻體會作品的內涵和所要表達的意境,而情景再現式教學恰好彌補了上述不足。情景再現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對所要教授的內容再現情景,給學生營造體驗鋼琴作品情景的氛圍,加深情感體驗,從而增強演奏感染力和張力。
例如教授《秋日的私語》如恰逢秋季,就可以帶著學生到室外去體味秋意,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搜集素材,展現現實生活中不易獲取的美感體驗。《牧童短笛》這首曲子刻畫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水墨畫,通過曲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直接地感受作品展現的意境。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
(二)對話式教學的新嘗試。在所有的教學中,都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對話都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標識。該過程是師生之間以平等民主的形式開展的,該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享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能夠及時向教師傳達自身的學習意愿與感受。
(三)分組式教學的新實踐。高校擴招后學生的數量短期內急劇增加,但師資配備并沒有同步提升,造成了師生資源分配極不合理,學生數量超過課程設計的容量,無法實現均衡有效的教學效果。隨著高校擴大招生的規模,學鋼琴專業的學生逐年遞增,但教師的數量在短期內不會有較大改變,而且這種師生數量上的不均衡將會隨著高校的擴招而逐年擴大,而通過分組教學將不同層面的學生分開教學能夠有效地緩解師生間數量的矛盾。
具體的操作措施為:教師根據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以便于因材施教,便于學生的交流合作為目的,將自然情況接近的學生分到一組,為收到較好的教學成效每組不可超過8人。教學過程中把學生這樣分組的優勢在于,一是由于每組學生的自然情況相似,學習能力也都差不多,在學習交流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共性的教學問題,教師集中解決共性問題可以節省教學資源,使有限的教師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利用。二是每組的共性問題逐一解決后,教師可一對一地輔導相對少量的個性問題,如此教學便能確保學生在共同發展的基礎之上,張揚學生的個性,有助于學生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并且劃分后的學習小組能夠在組內和組間形成比、學、帶的熱烈氣氛,形成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在幫助中相互學習,不斷自我完善,提升整體綜合素質。
可見,分組教學是解決當前高校師生數量不平衡的優選方案。但要注意的是,分組教學的每組成員不應該是始終不變的,每組成員應實行科學動態分布,要依照學生的階段性學生自然情況、努力情況和教學任務的需要進行有效調整。動態小組成員劃分方式,有助于分組教學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結語
綜合上述,隨著國際和國內教育環境和人們教學理念的不斷變化與更新,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管理的需求,各大高校和鋼琴教師也應根據教學環境與實際需求的變化,改進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尤其對于鋼琴教師來講,應將豐富的教學經驗加以兼收并蓄、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改造提升,加強對新型教學方法的適用性研究與實踐,以提高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裴照亮.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音樂時空,2013,(08).
[2]靳甜甜.高校鋼琴教學現狀調查研究[J].音樂時空,2014(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