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強
你聽說過221廠嗎?如果沒有,那么你知道原子城嗎?如果還不知道,那你知道原子彈、氫彈,知道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郭永懷等科學家嗎?
青海湖北,廣袤的金銀灘草原,誕生了西部歌王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也誕生了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這片共和國曾經最隱秘的國土,近年來逐漸褪去面紗,走入普通人的視野。作為青藏高原“精神高地”而存在的原子城,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新面孔,詮釋著“兩彈一星”精神。其中,山東元素成為原子城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郭永懷們的人生抉擇
8月2日,紀實電影《郭永懷》正式開拍。開拍儀式的舉辦地點,就在原子城。郭永懷,山東榮成人,近代力學事業奠基人之一,為發展導彈、核彈及衛星事業做出卓越貢獻。這位在多個領域做出較大成績的科學家,將自己一生最寶貴的時光留在了金銀灘。
金銀灘是典型的四面環山的平緩草原,幅員約11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350米。它的北側、東側是綿延的達坂山,西側、南側是著名的日月山,西面不遠則是煙波浩淼的青海湖。
8月4日,本刊記者走進原子城紀念館,回到半個多世紀的風云歷史,體會前輩們舍家為國的拼搏精神。
1958年初,中國開始籌建第一個核武器研究院,代號:九院。起初,九院的總部設在北京,名曰北京核武器研究所。后來院長李覺帶著他的同事和蘇聯專家一起“跑遍了中國的大西北”,進行了廣泛的調查、認真的分析、概括和總結,選址青海金銀灘成立了西北核武器研究設計院。選中金銀灘草原,符合美國原子彈之父羅伯特· 奧本海默制定的核武器研制基地選址原則:外人難以進入,要確保與外界隔絕,但是內部通信必須自由。那個年代的金銀灘草原,四周群山包圍,只有從西寧過來的一條路、一個出入口,非常適于保密。
北京核武器研究所主要人員陸續搬遷過來,九院的總部自然也設到了金銀灘,因保密需要,代號“221廠”,對外稱青海礦區,也曾用“青海省機械廠籌備處”、“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等名稱作為掩護。1959年2月,來自全國各部隊的兩千多名轉業軍人、七千多名農民工和兩千多名建筑工人,頂風冒雪開進了這塊西部高原,開始了基地建設。
截止到1964年6月,基地建設基本竣工,從北京等地選調的科技專家早已集中于此,開始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科技攻關。
那時候的保密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北京一對夫妻,分別接受任務到了221廠工作,但他們果真沒有告訴對方自己去了哪兒。寫信時,信件得從北京某地轉一大圈兒后才能遞到對方手中,兩人飽受相思之苦。在原子彈成功爆炸之后的慶功晚會上,他們驚喜地發現了對方:原來他們工作的地方僅僅隔著一堵墻。
嚴格的保密措施是必要的,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上空爆炸成功。在那個舉國歡慶的日子里,221廠卻顯得過于寧靜,并沒有太多慶祝的氣氛,第二天看到《人民日報》上的號外,很多人才后知后覺:“啊!我們做的居然是制造原子彈的工作!”
對原子彈爆炸的慶祝沒有持續太久,因為221廠的人們正在悶頭緊張地進行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工作。1965年1月,毛澤東提出:“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實際上,對于氫彈的研究早在原子彈爆炸成功前就開始了。
郭永懷,這位錢學森的莫逆之交,同樣在上世紀50年代由美國歸來,錢學森稱之為“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1968年12月,郭永懷從導彈試驗基地返京的途中遭遇空難,最后的危急時刻他與警衛員牟方東緊緊擁抱,保護了夾在胸前裝有絕密數據資料的公文包,遇難時59歲。他也是“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作為將辛勤汗水灑在青藏高原的山東人,近幾年,他的事跡逐漸被大眾熟知,2016年10月16日,郭永懷事跡陳列館在其故鄉榮成開館。
草原的世代輪回
1987年,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下文撤銷221廠。1995年5月16日,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了“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完成歷史使命、全面退役的消息。這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退役的核工業研制基地。核廢料集中填埋,經嚴格檢驗之后,這片土地重新交回了地方政府。1993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把州府從門源縣浩門鎮搬遷到了西海鎮。
走在西海鎮安靜的大街上,不時會邂逅當年221廠的痕跡。隨處可見的雕塑、紀念碑,以及當年221廠時期的圖書館、電影院,會將你拉回到那個血與火激情燃燒的歲月。偶爾目視徒步走過的行人,會有種恍惚的感覺:這里會不會有錢學森、郭永懷、錢三強們的身影?他們那時候就是從這里坐車,離開實驗大樓,沿著通向草原深處的公路,駛向6分廠的爆轟試驗場。
驅車行走在西海鎮周邊的草原上,又會看到一些巨大廠房安靜地矗立,離西海鎮不遠,就是4分廠和1分廠。4分廠向基地提供電力和暖氣,現在仍然在生產。老遠就能聽到大型發電機組傳來的轟鳴聲。高大的車間外墻上,寫滿了“文革”期間的標語。
一切曾發生過的歷史,在當代繼續發出聲音。
2001年,國務院確定原子城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原子城又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前,已經開放和接待游客的景點主要有紀念碑、紀念館、爆轟試驗場等。
在金銀灘,不同歷史時期留下了不同的文化。三角城遺址,是西漢設置的西海郡所在地;長期以來,這里是吐谷渾的核心區域,后來又成為藏族人世代牧羊的家園,情歌誕生的神秘之地;221廠的到來,暫時結束了草原的原始屬性,不過隨著221廠退出歷史,這里再次成為藏族人的牧場,悠揚的情歌再次飄揚。
原子城并非僅是一個紀念館,而是包括西海鎮甚至整個金銀灘在內的龐大的區域內,文化旅游的新形態。原始自然的湖光山色與現代新城,再次詮釋了原子城的文化內涵。
青藏高原的精神高地
如今,原子城和山東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比如在榮成,郭永懷事跡陳列館展出的一些資料,就來源于原子城。同時,不斷有來自于原子城的主題宣講教育報告團來到山東,走進大學校園。2015年以來,宣講教育報告團分別來到山東財經大學、山東建筑大學和齊魯工業大學等省屬高校,再現前輩們的熱血時光,為年輕學子上了生動的教育課。
2009年5月20日,原子城紀念館經過不斷完善,擴大為青海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占地12.2公頃,主要內容包括紀念館和紀念園。
2015年開始,繼青海湖、塔爾寺兩大5A級旅游景區之后,青海省第三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正式啟動。創建工作將利用三年時間,從旅游交通、綜合管理、信息化服務、環境和資源保護等8個方面統籌推進,全力把金銀灘-原子城創建為國家5A級景區,帶動海北州旅游產業跨越發展。
在中國原子城的建設過程中,郭永懷的老鄉們、山東援建干部做出了重要貢獻。原子城由山東建筑大學設計院設計,去年援建資金投入1000萬元用于原子城基礎設施建設,今年援建資金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繼續打造紅色旅游目的地。那列當年運送第一枚原子彈至羅布泊試爆的火車,繼續行駛在蒼茫的草原上,述說著一段光榮的歷史。
去年9月,山東一批同學、同事自駕車來到海北,遇見一位援青干部。他建議他們去參觀原子城,有朋友感覺沒什么好參觀的,說:“我就不去受教育了。”在這位干部的堅持下,朋友們還是去了。
參觀結束后,所有人感慨不已。那位朋友說:“還真有這樣的人,不計名利,什么論文,什么科研成果,什么名譽,都拋諸腦后,甚至為了保護重要文件,把生命都獻出了。”
身處這片特殊的土地,援青干部們不僅全力協助當地為金銀灘-原子城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而努力,這里也成為他們自己的精神高地,定期到原子城接受教育,感受先烈們的光輝事跡成為他們的必修課。正如海北州委常委、副州長耿濤所說:“這里是青藏高原的精神高地,精神很重要,精神支撐著我們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