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湛
摘 要:分布式能源具有間歇性和隨機性的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下降,從而影響配電網電能的質量,為了使配電網的電壓水平保持較為平穩的狀態,必須在加強分布式電源、柔性負荷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主動配電網優化技術的策略。
關鍵詞:主動配電網 運行優化技術 需求側響應 負荷 電壓
中圖分類號:TM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6(c)-0006-02
現有的培地網優化調控策略,大多建立在信息通信技術與電子電力技術框架下的自制控制模型,不能滿足現代化的供電要求,因此為了減少分布式電源帶來的不確定性的影響,需要對主動配電網的分布式電源、儲能等部分進行優化,因此該文將從主動配電網的構成及其潮流計算出發,深入研究主動培地網運行優化技術的內容,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借鑒學習。
1 主動配電網的構成及其潮流計算
1.1 主動配電網概述
主動配電網主要是指在適當的監管制度和用戶接入準則的基礎上,靈活地運用網絡拓撲來實現潮流的分布,這對分布式電源提供了一定的支撐作用,確保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實現對分布式能源的儲能單元的主動控制。可以說,主動性原則是主動配電網優化技術的核心,在主動配電網之中,DG不僅能夠參與優化控制,還能主動地對配電網進行無功電壓控制,從而充分發揮DG的作用,實現配電網的優化運行。同時,主動配電網的負荷也是可調控的,電力公司可以采用經濟措施誘導用戶,從而達到控制負荷的目的,除了宏觀的控制,主動配電網還可以通過調節移動設備用電功率的方式,達到精確控制,并且在無功電壓的平衡作用下,能夠對配電網形成一定的保護[1]。
1.2 蓄電池儲能模型
除了能夠平衡發電量與用電量,蓄電池儲能還能充當應急電源,并平衡發電量與用電量,從而降低網絡耗損,改善供電的電壓水平,在主動配電網運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遇見一些突發狀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主動配電網的正常運行,為了提高主動配電網連續運行的能力,必須使用到備用電源,從而繼續提供用電服務,在這方面,蓄電池儲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為了應對配電網電能質量波動等問題,主動配電網通常都采用蓄電池儲能的方式,相比電容器儲能和蓄水儲能,蓄電池儲能的技術相對成熟,因此成本很低,具有較高的經濟性,被廣泛的應用于主動配電網之中,不僅能夠保證配電網的正常運行,還解決了電壓復合總需求量不穩定的情況,從而使主動配電網之中的用電單元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動配電網電能的利用率,減少風機對主動配電網的影響。
1.3 主動配電網潮流計算
主動配電網的潮流計算基本流程為,檢測初始化饋線節點的電壓,然后分別計算各支路的電流情況,最后回代求解各節點的電壓,如果這個過程中,主動配電網中的電壓沒有達到收斂的要求,就要重新進行計算,確保潮流計算的準確性。主動配電網通常采用前推回代法來實現配電網的潮流計算,該方法不僅有效解決了主動配電網節點較多的問題,其適用性非常廣,對電壓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主動配電網的網絡拓撲結構收斂性差,因此使用直接法和扭斷拉夫遜法無法進行有效的計算,特別對于初期電壓敏感問題,只有使用前推回代法才能將靜電特性很好的呈現出來,但對于弱環節的松弛節點類型,最好還是使用回路抗組法[2]。
1.4 技術構架
建立主動配電網的運行系統,首先要從建立監視中心入手,在主動配電網日常運行當中,會產生饋線故障等問題,因此加強監視中心的建設,能夠有效地減少故障的產生,以便相關工作人員能在故障問題產生的第一時間,采取解決措施,提高主動配電網的運行能力。其次,控制中心也是配電網系統的核心模塊之一,因此加強控制中心的建設,不僅能夠提高主動配電網的調控能力,還可以在信息技術相對支持下,實現高級應用功能。
2 主動配電網運行優化技術的內容
2.1 需求側響應
需求側響應是實現用電環節與供電環節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需求側響應在保證主動配電網安全運行的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更好地讓需求側響應參與到電力供需平衡工作中,應該發揮模塊化系統智能決策的重要功能,減少需求側響應中的不確定性。用戶需求變化,也是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關注的問題,根據用戶的適應性情況與需求的變化,加強動態收費的設計,是完善主動配電網響應機制。還可以針對系統側分析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等特性,來設計響應性能方案,使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用電控制方案帶來的便利。此外,相關人員也要做好響應性能的評價工作,從而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同時,需求側響應還能對用電環節進行負荷波動性預測,并且根據用戶側響應的業務信息,動態的修正負荷基本方案,保證電力系統的整體可靠性[3]。
2.2 基于主動機制的智能自愈
由于分布式電源高滲透率的主動配電網呈現不確定性的工況,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加強主動配電網的智能自愈系統建設,智能自愈系統不僅能夠為自動配電網運行提供自愈決策,還具有風險評估、自我恢復的功能。在設備脆性評估的過程中,如果評估結果顯示警戒,則需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這一過程通常在主動配電網的主站集中執行[4]。如果風險評估顯示故障,則需要對主動配電網進行網絡重構,從而確保主動配電網達到運行穩定狀態。同時,要建立智能自愈系統的狀態感知模塊,從而在日常的運行當中進行分布式電源和主網的感知,并通過智能配電網分析,對主動配電網的運行情況進行在線風險評估,并據此來判斷設備的運行狀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動作。
2.3 多能源系統協調優化
為了實現能源系統的協同優化,需要在系統總輸入檢修計劃數據以及多能源系統的特性,并對新能源進行提及調用,從而滿足調度評價功能,多能源系統調度評價功能主要包括調度優化的評價、調度策略效能的評價以及安全校核,相關工作人員要把握好協同優化與調度執行之間的關系,從而在分機預測的要求下,實現對主動配電網調度的優化。同時,多能源系統不僅能夠對主動配電網相關設備進行協調優化,還能在實時監測的基礎上,實現風險的分析與預測,這對加強主動配電網運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多能源系統在主動配電網安全運行控制當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多能源系統具有風險平抑的作用,只要相關工作人員輸入數據,就能清楚地知道主動配電網的側響應狀態,在此基礎上進行快速的決策。
2.4 主動配電網優化技術的后續展望
隨著大量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在未來主動配電網運行優化技術擁有廣泛的發展空間,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主動配電網技術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不僅對于解決雙側不確定性問題具有明顯的效果,還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使電網進一步得到優化[5]。
3 結語
綜上所述,主動配電網運行優化技術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技術,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在現有技術框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主動配電網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章健,張弛,董惠榮,等.基于多代理的含分布式能源的主動配電網及運營管理系統研究[J].華東電力,2013(11):2229-2232.
[2] 鐘清,余南華,孫聞,等.主動配電網分布式電源規劃及經濟性分析[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14(11):82-86.
[3] 尤毅,劉東,鐘清,等.多時間尺度下基于主動配電網的分布式電源協調控制[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4(9):192-198,203.
[4] 劉科研,盛萬興,張東霞,等.智能配電網大數據應用需求和場景分析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2):287-293.
[5] 周鑫,田兵,許愛東,等.基于CYMDIST的配電網運行優化技術及算例分析[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5(2):91-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