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要:在鉆研教材時,教師要認真研究課文后邊的“研討與練習”題,領會編者的意圖,幫助學生鞏固已學過的內容,彌補課堂上由于各方面主客觀的原因而未能及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對已學的還嫌生疏的內容作為復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本文就教材中局部的字、詞、句的理解和落實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語文教材;研討與練習;字、詞、句;理解和落實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5-013-1
一、解釋加點字的意思(這種題目更多出現于文言類的題目中)
【例1】 《口技》(課后研討與練習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3.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6.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例2】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后研討與練習)說說下列句子的含義,注意其中加點部分的意思。
1.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2.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4.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他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例1題側重對文中重點要求掌握的實詞、虛詞用法的強調、考查,強化學習效果;例2題側重對文中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的詞語,成語和活用的術語等詞語進行準確、深入的理解。
二、品味文句中加點的詞語,多為動詞、形容詞等修飾性詞語
【例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后研討與練習三)下面這段話中連續使用了一些列動詞,準確的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后自己寫一段話,或敘述做某個游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著用上一系列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根長繩,人遠遠的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例4】 《社戲》(課后研討與練習三)揣摩下列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輕松”和“舒展”表現了“我”什么樣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還以為船慢。
(山為什么說“踴躍”?)
3.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的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
(“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這樣的題目在學生感受文學之美和寫作指導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生一方面,對名家佳作進行細致深入的品味探究,另一方面課可以更有效、更充分的吸取文中的精華,收為己用。
三、揣摩文中的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
【例5】 《紫藤蘿瀑布》(課后研討與練習二)揣摩下列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
1.從未見過開的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2.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顏色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例6】 《夏感》(課后研討與練習三)品味下邊描寫春之色、秋之色的語句,仿照這個句式,結合課文或發揮想象,寫一寫“夏之色”和“冬之色”。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嫰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四、閱讀下面描寫性的句子,研討括號里問題
【例7】 《蠟燭》(課后研討與練習二)揣摩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只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時的喜燭,她一只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么要對這只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2.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3.在炮火燒焦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唯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的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這段文字如果改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的點在契訶拉耶夫的墳頭”,同原句比較一下,說說原句好在哪里。)
相對于第一類,它更注重于從小處著手,有助于學生對于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閱讀方法和技巧的引導,通過此類題目,學生可以逐步掌握閱讀、賞析文章的基本方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加強基礎知識訓練,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才會落到實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教學改革才會有光明的前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