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
摘要:作業是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檢測學生英語學習,反饋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和體現往往能透過作業反應。因此,在有效性的前提下布置出學生喜愛去做的作業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列舉三種不同的作業類型來探討如何布置趣味的作業,如何使學生愛做課后作業。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后作業;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5-055-1
一、口頭作業設計
小學生愛表現自己,樂于展示自己。因此,教師在布置小學英語作業時,可借助這一特性來設計口頭作業。換句話說,就是這種作業可以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本領和能力,能滿足孩子的表現欲望,以改變學生“例行公事”式完成作業的態度。
作業形式之一:配音員
1.教學內容:4A Unit1 I like dogs(cartoon time)
2.作業目的:學生通過聽磁帶、跟讀、模仿,能熟讀cartoon time部分,并且能體會其中的幽默之處。
3.傳統作業設計:聽磁帶、跟讀并模仿cartoon time部分3遍。
4.改革作業設計:①認真聽磁帶,跟讀并模仿cartoon time部分3遍。②通過3遍的跟讀訓練,自己完整模仿閱讀cartoon time部分,錄在磁帶U盤內或發在班級群里。
這種U盤“錄音”,可以迅速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地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眾所周知,“跟讀”、“模仿”是優化口語,加深記憶的唯一途徑。但長期單調機械的反復聽讀容易引起學生的倦怠感,這時如果讓學生模仿朗讀并且記錄下自己的聲音,學生為了達到原版磁帶的朗讀效果,會不厭其煩地多次練習。我每次還會根據具體情況選取模仿的最像的、最有進步的、最有喜感的錄音在班級中播放。這種活潑有趣的作業形式深受學生的歡迎,不僅達到了作業目的,還點燃了學生主動朗讀的熱情。
二、生活實踐性作業設計
完成作業是一種學習活動,而有效的學習活動無法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來完成。它是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一個有效過程,把“要我做”變成“我要做”。和枯燥地朗讀課本內容相比,身臨其境的生活實踐作業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參與的欲望。
作業形式之二:打電話
1.教學內容:4B unit8 How are you?
2.作業目的:能運用所學句型,練習打招呼用語,學會關心和愛護家人朋友。
3.傳統作業設計:①抄寫本課所劃句子2遍。②背誦課文,并嘗試運用本單元所學單詞和句型。
4.改革作業設計:①跟父母一起表演課文。②打電話關心朋友,記得用上新學的單詞和句型。
背誦課文不失為句型記憶的一個辦法,但是單一機械的背誦難免讓學生提不起興趣。而且脫離現實生活、沒有實用性的課文即使背誦下來也會因為以后不常用到而被漸漸遺忘。“背誦課文,并嘗試運用本單元所學單詞和句型”看似是加入了“綜合運用”的理念,但實際缺乏趣味性和真實感?!按螂娫掙P心朋友”這個作業設計,與學生實際相結合,讓學生眼前一亮,學生們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躍躍欲試?!坝浀糜蒙闲聦W的單詞和句型”更明確了訓練的目的性,增強了訓練的深入性,同時讓學生懂得關愛他人,實現了情感目標,一舉多得。
三、分層作業設計
任何一個學生群體中的學生都會存在學習基礎、能力、習慣、性格、愛好各方面的差異。想要使每個學生都達到同樣的水平是不現實的。因此在作業的設計時,教師應綜合考慮到以上因素,引入“多元智能”、“分層理論”來進行有效的作業布置。
作業形式之三:摘星星
1.教學內容:4A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2.作業目的:能聽懂、會熟讀卡通故事,理解故事的幽默之處。
3.傳統作業設計:①聽錄音,模仿跟讀3遍。②將所學卡通故事表演給爸爸媽媽看。
4.改革作業設計:多才多藝的你挑戰幾顆星,最終可以摘得幾顆星星呢?①一顆星(a.聽錄音,模仿跟讀3遍。b.脫離書本,將卡通故事朗讀出來。)②兩顆星(a.聽錄音,模仿跟讀3遍。b.配上肢體動作,將故事深情并茂地表演出來。)③(a.聽錄音,模仿跟讀。b.脫離書本、配上肢體動作、可適當增加情節,將故事生動表演出來。)
看似簡單的卡通故事,經過多元智能思想的設計,不但可以達到傳統作業的目的,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新課標強調,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對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切不可一刀切,預習作業亦是如此。作業要有層次性,對于學優生側重知識的綜合運用,對于學困生側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于中間學生著眼于基本技能的培養。這樣既能讓優秀的學生吃得飽,又能讓能力弱的學生做得了。在布置作業時,尊重每個學生,不人為地劃分等次,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激發學生挑戰難度的勇氣。
綜上所述,任何一種作業設計,都在達到作業有效性的同時充滿了濃濃的趣味性。作業的形式可以千變萬化,但百變不離其初衷:讓學生愛做作業,做好作業,通過作業達到對英語知識的融會貫通。教師只有腦中揣著教學目的,心里裝著學生,從他們的童心出發,才能設計出真正有效的作業。
[參考文獻]
[1]王斌華主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6(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