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
相關鏈接
水漲之后船如何高?
“十二五”期間,海北州投入了相當于全州兩年財政收入的資金實施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幾年的辛苦沒有白費,從統計數據看,海北州各類教育的校舍建設及儀器設施配備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大多數學校辦學條件指標均高于青海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山東。
但是,這種喜悅并沒有持續太久,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辦學條件的“水”卻沒有帶來教育質量的“船”相應抬高,相反,高考、中考以及教育評測的成績等屢屢下滑。
2016年,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進駐的時候,正是海北州教育發展最“低迷”的時期,擺在他們面前的緊迫任務,就是解決“新瓶裝舊酒”的問題,在辦學條件基本完善的情況下,實現教育質量有效提升。
去年10月召開的魯青對口支援合作座談會,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在加強智力支援合作方面達成共識。隨后,《山東省關于助推青海海北州脫貧攻堅行動計劃》正式印發,智力援青被擺上了愈加重要的位置。
第三批山東援青工作團隊中,除了有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3名干部分別到州、縣教育行政部門任職,還有4位來自山東名校的優秀管理人才加盟,直接到海北州基層學校擔任業務副校長。直接選派人才到海北基層學校援教尚屬對口援青的首例。
教育援青的干部帶著因缺氧發紫的嘴唇、頂著高原灼熱的陽光,走學校,搞座談,摸情況,聽意見……調研成果讓人耳目一新,引起了海北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視,有的甚至直接被當作教育行政決策的參考。
因家庭條件等原因,剛察牧區仍然存在學生輟學現象。去年8月,在剛察縣民族寄宿制初級中學任職副校長的張西坤,利用開學前的時間,前往泉吉鄉和哈爾蓋鎮進行為時兩天的家訪。正值夏季放牧季節,牧區的孩子都會跟著家人到大山深處的草原放牧,每找一個學生都要跑很遠的路。張西坤家訪的第一天就遭遇大雨,路上隨處可見山坡上滾落的石子,但他仍堅持按計劃走訪學生家庭,勸說幾位輟學的孩子重新返校。
“引進來”和“走出去”
今年5月8日至12日,為積極實施名師送教三年行動計劃,譚金蕓作為威海市名師送教團成員來到門源縣開展送教活動。回到威海后,她寫下一篇《青海青,青海情》在網上引起轟動。
她在門源講課結束后,“師生們一次又一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孩子們用火辣辣的目光‘封鎖著我,再三催促他們離開時,大家仍依依不舍。有的孩子跑過來和我擁抱,有的紅著眼睛和我揮手,有的親切地和我說著:‘老師,希望再見到您!”
在眾多孩子的心聲中,本刊記者找到了一封寫給支教老師的信,其中幾句是:“老師你可以留下嗎,做我們的英語老師,剛才你給我們講課,講的好棒。老師你走了,我們會哭。”
一年里,來自山東的229名“齊魯名師”、骨干教師先后走上高原,與海北州教師一起開展了專題講座、課題研討、同課異構、集體備課等合作教研活動,舉辦講座、座談700余場次,開展同課異構82節次。合作教研活動別開生面,形式多樣,海北州幾乎所有中小學教師全部參與,無異于一場覆蓋全員的業務培訓。另一方面,過去一年中,走進山東接受專業培訓的海北州教師達到165人次。
過去一年,不論是高考還是中考,海北都一改成績逐年下滑的“疲態”,重點本科上線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改變了長期徘徊在全省平均線以下的歷史,中考成績及格率和優秀率也均實現較大幅度上升,原本流失到外地的學生紛紛返回到州內學校就讀。
山東教育援青的工作經驗被中央西藏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以專報的形式予以推廣。青海省委書記王國生了解到山東教育援青的工作情況后,專門批示要求認真做好總結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