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麥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之一,隨著種植技術的廣泛推廣,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小麥是人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需求量日益加大,種植面積也隨之增加。小麥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對小麥產量和質量有著重要影響。本文主要研究小麥種植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512.1;S435.1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7.009
小麥是北方常見的農作物之一,隨著人們需求量的增加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為農民創造了更多經濟收益。小麥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以食用為主。我國小麥種植歷史比較久遠,但受種植技術和病蟲害影響較大,為了保障小麥質量和產量,要在現有實踐基礎上研究出利于小麥種植的環境和條件,不斷改進種植技術,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以促進小麥高產、高質。
1小麥種植技術
1.1播種技術
小麥在播種階段,可以精細化種植,以增強小麥抗倒伏性和抗病性,同時促進小麥早熟,進而提高產量。精細化種植技術播種量比較少,可以節省種子成本,播種時要先對地塊進行整平處理,以保證土塊細碎。另外,對種子要提前進行包衣浸泡,主要是提高種子成活率,加強小麥病蟲害的防御能力,可用機械進行播種,確保播種均勻。
1.2播種期選擇
小麥收獲是否良好與播種期有很大關系,特別是兩季播種的小麥,一定要控制好播種期,以實現前期和后期的良好銜接,實現小麥優質高產。具體播種期的選擇,要根據地域實際條件和播種的小麥品種確定。
1.3施肥管理
小麥播種后首先要考慮施肥,在農業生產中農作物的產量與肥料的施用有很大關系。施肥量要根據地塊條件、氣候條件和小麥品種來確定,同時要對地塊的肥力進行測量,以保證肥量的精確。對地塊進行測量,確定地塊土壤的營養元素比例后,可以實現所施肥量的最大化利用。為了保證小麥正常生長,在種植前要對地塊施用底肥,如果雨水量較多,會將小麥根部的硝酸鹽沖掉,所以要及時進行氮肥的追施,以實現小麥優質高產。
1.4種植模式
兩季小麥較好的種植模式是套種,如冬小麥選擇和馬鈴薯套種。馬鈴薯可以在冬季末春季初種植,以保證產量和實用性。馬鈴薯收獲后可以進行玉米種植,在不影響小麥產量的同時使土地資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1.5灌溉技術
灌溉技術是小麥高產的關鍵。在雨水量小的情況下,要根據地塊條件和小麥生長情況來進行人工灌溉,以保證小麥生長有足夠的水分。在實際灌溉中,可以根據天氣情況和空氣濕度、小麥生長階段和溫度等進行調整。灌溉技術主要有畦灌、噴灌和溝灌,其中噴灌節省水量大,灌溉也比較均勻,在保證水土不流失的前提下能夠有效的保證土壤的結構,所以應用廣泛。
1.6田間管理
小麥的生長過程中要做好田間管理,主要是做好返青拔節和孕穗增粒,以促進小麥快速生長成熟。在冬季時要增加增蘗育苗的數量,以鞏固分蘗。在拔節時要配合施肥,以保證小麥健康生長,并防止小麥早衰。同時要調節好土壤水分,以加強營養成分的供給,實現小麥增產。小麥在生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雜草的影響,因為雜草對生產條件要求不高,生長速度快,搶小麥的養分,所以發現雜草要及時清理干凈。
2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2.1病蟲害類型及防治原則
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很多病蟲害的侵害,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紋枯病和銹病等,對小麥的生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其中,白粉病和銹病比較容易發生在小麥的穗期和灌漿期,而紋枯病容易發生在返青期和穗期。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和吸漿蟲等,其中蚜蟲容易發生在穗期和灌漿期,紅蜘蛛容易發生在返青期和灌漿期。要實現小麥優質高產,需結合區域情況和小麥品種、病蟲害的情況來進行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輔的原則防治。以農業防治為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為輔進行小麥無公害種植。
2.2防治技術
防治技術主要有農業防治技術、生物技術、物理防治技術和化學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主要是田間管理,要保證上一季的小麥苗和雜草清理干凈。在秋季種植的時候,要把上一季的苗和雜草一起清除干凈,再選擇適合的播種期,從根本上防治病蟲害的發生,避開病蟲害的高發期和傳播。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蟲的性激素阻礙害蟲的正常發育,這種方法可以保證害蟲不會產生抗藥性,同時保證小麥的無公害。化學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在藥品選擇上要按照國家標準選擇,以避免給小麥的生長帶來負面影響。物理防治技術主要是人工進行鋤草,以保證土壤內部的溫度和墑性。
2.3防治技術
在小麥品種選擇好后,可進行病蟲害的防治。首先,利用藥劑進行種子攪拌,以增強小麥種子病蟲害的防治能力,有效控制病蟲害在種子之間傳播,達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次,小麥生長在返青期容易發生紋枯病和吸漿蟲病,這些病蟲害的發生會對小麥的產量和質量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在小麥返青期可以用禾果利可濕性粉劑和甲基異柳磷乳油等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再次,在小麥抽穗期容易出現白粉病和紅蜘蛛等,可以用蟲蠟克乳油進行防治。小麥的病蟲害的發生有長期性特點,種植戶要及時觀察,及時發現病情,以控制病蟲害的擴散。
3結語
我國小麥在農業生產中占有的比重較大,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證。要實現小麥優質高產,需結合區域氣候、土壤條件及小麥品種進行病蟲害的研究,然后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嚴格遵守種植要求,進行病蟲害防治,以保證小麥優質高產。
參考文獻
[1]張利香.關于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 2014,(18):108-109.
[2]張自海.小麥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14):112.
作者簡介:熊四龍,中專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