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達 王慧玲 周鳳霞 姜佳君 張弛
摘要:超臨界萃取技術是最近幾年新興的一種兼具萃取和分離功效的綠色、安全,并且無污染的萃取分離技術。隨著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備受重視,樣品的前處理技術特別是提取和分離技術得到了更廣泛的研究。本文歸納總結了最近幾年超臨界萃取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進展和存在的問題,并介紹了在食品檢測方面超臨界萃取技術的溶劑選擇以及萃取條件的優化。對食品檢測方面超臨界萃取技術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超臨界萃取;食品安全;應用
中圖分類號:TS213.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7.030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FE)用的是超臨界流體作為主要的萃取劑,從液態或者固態樣品萃取了特定成分,以達到分離的一種新型提取和分離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具有它獨到的優勢,例如易于分離、安全無污染、操作簡便能夠完好的保護樣品的完整性等。所以,SFE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1]。
1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FE)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研究新進展
1.1 SFE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研究新進展
SFE技術常用在食品檢測中的樣品提取和分離,廖彭瑩采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提取鉤藤的化學成分,應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對其分析鑒定,共確定了65個化學成分的結構,已鑒定成分相對含量之和占萃取物總量的 57.34%,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方法采用的是超臨界的CO2為萃取劑,有提取速度快、高效、無污染、熱敏性好等優勢。利用SFE提取樣品溫度低,可保護熱敏物質不會受到破壞,提取樣品的極性更寬,包括揮發性和一些不揮發性樣品 [2]。
黃貴鳳等以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結合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分析,提取和鑒定滁菊精油的化學成分。采用正交試驗設計考察SFE的提取效率。具體條件有:萃取過程的壓力、萃取的溫度、夾帶劑的添加量、CO2流量和萃取的時間等因素。最佳的萃取條件為萃取壓力35 MPa,夾帶劑添加量16%,溫度55℃,時間 3小時,CO 2 流量 5.0 公斤/小時;得率為 6.40%。現階段,對于滁菊精油的提取大多利用水蒸氣蒸餾法同時蒸餾萃取,方法簡便,但效率低,對主要的成分破壞嚴重。SFE提取效率高,萃取條件適中,成為了提取精油的主要手段 [3]。
1.2在食品檢測中SFE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SFE在食品安全檢測的前處理當中,有著許多之前開發的提取方法沒有的優勢。但是,在食品檢測方面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SFE技術是近幾十年才得以發展及快速應用的一項新技術,技術理論基礎比較薄弱 ;SFE技術要求較高,經驗和技術資料都有待積累;SFE技術對于安全性要求嚴格,現階段在我國大型的SFE設備難以實現,安全問題尤為重要;SFE技術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投資的風險太高,一些企業尤其是小型的企業難以承受。
由于這些原因,現階段SFE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開發和研究。
2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FE)條件的優化
利用SFE技術進行樣品前處理時,所需選擇及優化的條件最重要的有萃取溫度、萃取壓力、夾帶劑種類及添加量、萃取劑流量、萃取時間等。
可用于分離和提取的試劑有很多,如CO2和C2H6都可以,但應用最多的主要還是CO2。因為CO2的臨界溫度為31.06℃,最接近于室溫,可以在常溫下進行操作,臨界壓力溫和,臨界密度高選擇性好,此外,其還有易于分離、廉價、無毒、無污染等優點。呂小剛等人采用SFE萃取煙葉中農殘馬來酰肼,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馬來酰肼殘留量。通過單因素和正交實驗對萃取過程中的一些萃取條件進行了考察,確定了最佳萃取工藝條件為:夾帶劑 V(甲醇)∶V(異丙醇) =1∶1,萃取溫度55℃,萃取壓力20MPa,萃取時間 100分鐘,CO 2 流量 23克/分鐘。在該條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煙葉中馬來酰肼殘留量,分析的重現性和穩定性最佳。
3 結語
超臨界萃取技術是一種新型、清潔、高效的綠色分離方法,在醫藥、生物、食品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超臨界萃取技術作為食品檢測中的前處理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超臨界萃取與之前的一些常用方法比,回收率高、殘留溶劑低、提取的時間短、有效成份濃縮高、藥效好,低毒。所以,SFE在食品檢測中將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當然,超臨界技術目前還有它的局限性,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一種新的技術都要有一段發展過程。超臨界萃取技術是一種應用價值高、環保、新型高效的分離技術。隨著人們研究進一步深入,它將會在更廣泛的領域展示其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趙東勝,劉桂敏,吳兆亮.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J].天津化工,2007(03):11-12.
[2]廖彭瑩.鉤藤超臨CO 2流體萃取物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J].廣州化工,2016,44(01):122-124.
[3]黃貴鳳.滁菊精油的超臨界流體萃取及全二維色譜分析[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16,46(10):815-820.
作者簡介:馬騰達,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食品質量與安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