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玉娥
摘 要:供電系統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基本保障,也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在相關技術方面得到提升,由于供電系統的覆蓋范圍廣、結構復雜等特點,促進了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技術迅速的成為其核心內容的關鍵,能夠幫助供電系統實現不間斷作業,保障供電系統的正常運行。
關鍵詞:供電系統;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
中圖分類號:TM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5-0124-01
做為人們賴以生存的必要能源,供電系統所提供的電能已經步入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在實際的供電系統中,需要通過自動化的控制技術才能夠實現供電系統的連續作業,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電力基礎。然而在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的實際應用中仍存在很多紕漏等待解決。
1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優勢
1.1 實現對電氣系統的實時監控
對電氣系統的管理是十分嚴峻的,若存在管理不善等問題,會給電氣系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還會經常出現電氣設備的故障等情況,然而通過人力的方式是無法對電氣系統進行實時監控的,只有通過利用自動化控制技術才能夠實現針對電氣系統的實時監測,保障電氣系統內的所有元器件的運行狀態都能夠得到有效的管控,并對存在的異常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便于技術人員進行維修和養護,保證電力系統能夠時刻運轉。
1.2 提高自動化控制的安全性
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應用自動化技術,其能夠從根本上對人員起到保護的作用,人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若設備不會對人身造成傷害,才是最基本的安全性的體現。通過引用自動化控制技術,能夠將多個處理環節的技術迅速的得到提升,從而提高檢測水平,保證檢測結果不會存在問題或偏差。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優點在于其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能夠隨時對電力系統進行監控,并能夠在監控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能夠迅速將威脅降低,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也不會給人帶來傷害,以此來增加相應的人工成本。
2 自動化監控技術在供電系統中的控制要點
2.1 分層分布式控制技術
分層分布式控制技術具有簡易組裝、靈活性強、可靠性高、造價成本低以及便于控制等特點,可根據具體情況將局部模塊進行隨時更換,模塊與模塊間相互不會產生干擾,為供電系統的不間斷運作提供有效的保證,這種技術的缺點是數據傳輸的控制較為復雜,必須要運用統一的協議才能夠避免數據傳輸過程中出現丟包或者丟失數據的情況[1]。目前這種控制技術均采用重復發送數據來作為保障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安全但是若數據產生丟失的情況嚴重,就會反復傳輸大量數據,造成數據顯示的延時以及產生大量的數據冗余。
2.2 集中式控制技術
集中式控制技術也就是進行集中控制,這種控制方式通常采用接線技術,優點是響應速度快、控制方便,然而供電系統大多為大型設備,且數量較多,需要的線纜會非常多,容易產生連接時出現問題,并且安裝時也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另外一個原因是這種集中式控制技術若連接的距離過長,將會增加整體的成本,對電氣數據的傳輸也會產生很大影響,而且傳輸距離過長會導致數據信號發散,即距離越遠數據顯示的效果也就越弱,數據的完整性也就存在問題,此外這種控制技術還與周圍的環境有著極大的關系。
3 自動化技術在供電系統中的應用
3.1 PLC技術
PLC技術具有微處理器的特性,不僅編程方面簡單易懂,而且還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擴展性,相互間均采用模塊化的方式進行運行,當發生故障時,元器件之間不會產生相互干擾,只要直接針對程序進行修改或相應調整既可以完成,不需要進行器件的拆裝,減少人為的破壞力,所以,PLC技術才能夠在供電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從而實現供電系統的自動化控制,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與浪費,提升供電系統整體運作效率[2]。
3.2 計算機技術在供電系統中的應用
(1)電網調度自動化。計算機技術能夠幫助供電系統實現電網調度自動化,即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使供電系統作為中心點,分別對其他的電網設備進行相互連接并下達執行指令,實現供電系統的自動化控制,同時也能夠針對供電系統產生供電時的任何時刻進行相關的數據收集、狀態監測以及電力情況的預估等,將電網調度自動化得到進一步的體現。(2)變電站自動化運行。計算機技術也能夠在變電站自動化運行中得以良好的體現,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是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因為計算機技術是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控制技術的關鍵性技術,也是基礎性技術,并且,電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具有局限性且可靠性差的特點,通過利用計算機光纖信號來代替電力信號,使得數字化信息技術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3]。
4 結語
科技在不斷發展,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控制技術也會得到不斷提升,若在供電系統中能夠有效的利用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控制技術,不僅能夠幫助供電系統提升整體的運行效率和質量,也能夠減少因為故障所帶來的損失,便于實現供電系統整體流程的自動化控制,提供更安全、高效的供電服務。
參考文獻
[1]羅宇.供電系統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控制技術[J].黑龍江科學,2016,(19):64-65.
[2]曹廣剛.供電系統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控制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8):192.
[3]王博聞.供電系統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控制技術[J].電子制作,2016,(24):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