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波
摘 要:電網線損已成為電力行業的一種沉疴舊病。因電網配置陳舊老化,加之一些區域受制于經濟和地理方位等諸多因素,產生了電網設施線損較高的相關問題,亦給電力企業的協調、快速發展構成了不小的影響,必須下大氣力解決線損問題,以期維護電力企業的安全、穩健發展,為電力企業創造無窮大的效益。
關鍵詞:電網線損;電力企業;電網配置;變壓器;用電設備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5-0127-01
由于一些區域地處偏遠,電網的布局不盡合理、線路內經較細小、線路陳久失修、供電半徑較大、供電可靠性不良,導致電網線損問題頻發,給電力企業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必須深入探究線損問題對電力企業的影響,據此提出行之有效的舉措。
1 電網線損給電力企業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
作為能源型企業,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獲得主要通過其利潤多少來體現。從企業價值層面看,企業利潤主要用于反映企業在既定階段內所取得的運營成果,在會計學上通常用下列公式來表示:企業利潤=運營利潤+(投資效益-投資損失)+補貼收入+(運營外收入-運營外支出)。不難發現,運營利潤便是構成企業利潤的主要部分,而運營利潤又需由主運營業務的凈收入金額扣除相應的運營成本、管控、財稅金及其它業務性利潤。眾所周知,電力企業的主運營項目就是供電,所以,便無法出現其余的業務性利潤。經由對電力企業運營利潤實施系統拆分,可知影響電力企業運營利潤的因素主要包含:售電量、單位供電/購電成本、單位財稅金、凈單價及線損率等[1]。線損率是電力企業的一項關鍵的技術指標,同時亦屬一類逆指標。試想若降低線損率,就預示著購電量減少后還會得到同先前一樣的售電量,進而有效地削減了企業成本,為企業帶來了相應的收益。線損率畢竟是可控指標,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嚴控線損率來達到獲取更多運營利潤的目的。從這個角度看,嚴控電網線損率避不開供電企業的技術部門和營銷部門精心配合、通力協作,并在組織健全、計量控制、用電檢查、基礎建設、技術支撐等方面搭建交流與溝通的橋梁,為降低線損率傾盡更大的心力。
2 降低電網線損問題的有效解決對策
2.1 科學規劃電網,加大電網改造規模和力度
進入“十三五”時期,我國進入了全面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攻堅期。針對電網設施設備陳舊、規劃不科學、管控不達標所致的線損問題,電力企業要踐行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綠色發展,嚴密開展好電網的規劃工作,自覺優化電網格局,優先考慮節能減損,創建安全便捷、結構科學、節能生態、環保先行的當代前沿化配電網,進而為工業用戶和居民輸送高品質電能,削減供電成本,這樣一來,電力企業運營效益的取得便不在話下[2]。
2.2 完善線損管控制度
首先要完善線損管控的目標機制,細化線損管控的責任清單,把線損指標細化到一線管理工作者、線路和配電變壓器管理區中,嚴肅目標考評,有功必獎、有過必懲,采用經濟激勵手段做實做細各項降損工作。其次,要定期召開線損分析座談會,定期進行理論線損的計算,以查找線損管控中的突出問題。通過理論計算找準接下來的降損方向。依照既有配電網的接線方式及實際負荷,計算出每個元件的電能耗損狀況,為下一步的配電網改造和線損考評提供詳實的科學參考依據。要在已搜集的理論線損資料的基礎上,精確分析線損變化狀況及成因,為審慎編制降損方案和年度/季度線損規劃提供充足的依據。
2.3 嚴格推行用電普查和科學的計量控制
用電普查通常以運營性普查為基點,要以查偷電漏電、查電能表接線、查私自增加用電容量為工作主軸。針對用電大戶,要配備可靠的專業計量箱,科學匹配電流互感器變比,必要時可加裝二次壓降補償器,以有效提升計量精確度。要加大巡查力度,拓寬違規用電的揭發途徑,鼓勵居民舉報違規用電行為,電力企業亦可以突擊檢查的形式開展專項行動。針對偏遠區域配電網售電有失準確的問題,要嚴肅落實抄表、核對及收費制度,注重每項環節的工作達標、過關,尤其要訓練一支專業有素的抄表員、用電檢查員專業團隊,有效防范漏抄、錯抄、少抄、估抄等不良現象[3]。對用電大戶要在當月末天的24時、變電站同用戶端同步抄下電量;對其余用電量在平均數上下浮動的用戶則要在當月固定抄表日進行抄取。
2.4 為降損注入新技術動能
電力企業要著眼于長遠,不斷增加設備設施改造的技術投入,對當前投資運營時間較久、絕緣老化程度較高、布局不科學的高低壓配電網實施行之有效的技術改造,同時要加快新型節能技術設備的應用,以極大地減少線損。
3 結語
電網降損工作永運在路上。電力企業要深刻意識到電網線損給自身運營利潤及經營發展的影響,據此實施針對性地對策,完善線損管控制度,補齊電網降損的短板和弱項,從而為降低電網線損注入源源不竭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1]侯桂茹.電網線損對電力企業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J].科技與企業,2013,(23):18.
[2]張金峰.電網線損對電力企業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2,(10):242.
[3]庾正斌.淺析如何做好配網線損管理[J].通訊世界,2016,(08):150-151.endprint